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相信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身体最顽固的赘肉就集中在:1.腰腹的两侧;2.小肚子。

今天,我给大家分析为什么腰两侧容易出现脂肪囤积,同时传递一套科学有效的歼灭侧腰赘肉的方法!

腰腹肥胖,身体给你的“警告”!

平坦的小腹、紧致的腰线,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腰身”对身材的影响极为重大

然而,在我们身上,肚子与腰上的赘肉可谓是最“顽固不化”的。许多朋友在尝试减脂时都会发现四肢可能已经瘦了,脂肪仍然十分“安详”地挂在腰上......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顽固的腰腹脂肪

虽然必要的体脂肪对我们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但是储存在腹部,尤其是腹腔内的内脏脂肪,却常被视为健康隐患的标志!

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内脏脂肪细胞会向外释放细胞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物质会提高人类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在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中,腰围过高(男性>102cm/女性>88cm)与体重指数BMI超标(>30)都是患病风险因子;而研究发现(Seo et al,2017),腰围在判断II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时,效力甚至比体重指数更高!

可见,腰腹脂肪不仅影响我们的身材,更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为了减少腰腹脂肪,许多人使出浑身解数,天天“练腹肌/练肚子”,希望能让腰腹变得紧致,然而效果甚微......

练腹减腹?这是最大的误区

在腰腹脂肪的纠缠下,很多朋友都希望通过针对腰腹的训练来“局部减脂”。

比如,许多朋友想通过卷腹来燃烧腹部脂肪,让小腹更平坦: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卷腹

还有不少朋友,觉得自己两侧腰部赘肉较多,想通过站姿体侧屈这样的动作来“减腰”: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站姿体侧屈

其实,这些想法都把身体想的过于简单了!

我们针对身体部位的训练,主要是强化动作相关肌群及其神经募集能力,对该部位的脂肪并无针对性的燃烧作用;换句话说,“局部减脂”在科学上是缺乏依据的---减脂是全身性的生理活动

,我们很难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除此之外,站姿体侧屈这样的动作会让我们的脊柱反复负重弯折,从脊柱的生理机制来说,简直就是“腰椎间盘毁灭者”,不仅无法有效减脂,更对脊柱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脊柱不适合在负重情况进行反复屈伸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安全、有效地消灭腰腹脂肪呢?

消除腰腹脂肪,要抓好三个方面

赘肉并非一日形成的,我们也不要妄想一两天将它甩掉!

想要得到平坦的小腹与纤细的腰围,你需要训练、营养、睡眠三方面有机结合!

1.训练:稳态有氧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结合

研究证明(Zhang et al,2017),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与稳态有氧运动都是针对全身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的有力武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 HIIT训练高效、省时,但是难度高,同时会产生较高的肌肉疲劳;
  • 稳态有氧训练耗时,但是相对容易执行,而且疲劳度较低,对身体长期健康有着近乎不可替代的作用。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有氧运动+HIIT

所以,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充分获取它们的益处,并减少腰腹脂肪囤积。

稳态有氧训练的要求为每周至少90分钟的中等强度训练,大家可以分3-5次完成,每次强度稳定在自己喘气开始变得急促时即可;如果能做更多,效果也是会更好的!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稳态有氧很重要

这里,我需要同大家澄清一个观点:HIIT不是波比跳,不是开合跳,不是某个具体的动作编排,而是一种训练的强度、时间规划。

HIIT训练中分为做功时间休息时间做功时间需要大家以80%甚至以上的强度进行运动(注意这个要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做的是“假HIIT”)休息时间可以静止或缓慢放松移动;

在HIIT训练中,做功时间越长、休息时间越短,则难度越高新手可以先尝试1:2的配比(例如做功30秒,休息60秒),随着能力逐渐增强,可以尝试1:1.5,1:1,甚至2:1这样的配比,挑战自己的高强度运动维持能力。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30秒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时间

由于HIIT强度较高,很少有人能坚持20分钟以上,所以如果你跟着某app做了个30分钟的"HIIT全身燃脂训练",那基本可以断定你做的并不是HIIT。

由于HIIT的高强度、高疲劳的特点,我一般建议大家用骑行、冲刺跑、冲台阶等相对重复性高、技术要点较少、负荷较低的动作执行HIIT的训练计划,一般一周2-3次,避免过度疲劳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冲台阶

市面上花里胡哨的HIIT计划非常多,一套HIIT里可能有7-8个动作,甚至有俯卧撑、深蹲跳这样复杂的动作,其实并不方便执行,反而容易造成局部肌群力竭而影响整体运动效果。

除此之外,大家最好也能维持2-3次的全身力量训练!强度较高的力量训练能提高我们的基础代谢水平(Westcott ,2012),进一步增加我们身体的能耗,从而达到更好的减脂效果!

2.营养:在天然、均衡饮食的前提下创造热量缺口

“热量缺口”指的是我们每日摄入的热量教大家如何在天然、均衡饮食的前提下避免过度进食!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均衡、健康的饮食结构

首先,我们挑选的食材应当以天然的植物为基础,其中谷物(大米,燕麦等)、植物根茎类(红薯,土豆等)主食,主要负责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绿叶蔬菜(生菜,芹菜,西兰花等)为我们提供优质的膳食纤维,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健康、避免过度油脂摄取;种子、坚果类(瓜子、核桃、芝麻等)作为非饱和脂肪酸来源,每日也应有少量摄入;豆类为植物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尤其大豆),应当成为餐桌上的常客;烹饪油以植物油(橄榄油、菜籽油等)为主,避免煎炸,多用快炒、清蒸等烹饪方法;

其次,多以鱼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以鸡蛋、牛奶、家禽作为补充,减少红肉(猪牛羊等)的摄入量;

再次,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体重kgx30ml,如果你50kg,建议每日饮水1500ml),这能确保我们的新陈代谢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准,同时避免口渴而产生的饥饿感;同时,避免一切甜味饮料!

接下来,同大家分享一个“七分饱三部曲”:

  • 饭前20-30分钟饮用200-300ml的水,充足的水分减少饥饿感;
  • 就餐时专注饮食(有条件可自己搭配好食物,装盘分食),同时延长进食时间,让一餐饭持续20分钟左右(我们饱足感一般在进食后20分钟产生);筷子确实能降低进食速度,或许这也是东亚国家肥胖率远低于欧美的原因之一吧。
  • 就餐结束后站起,让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慢走、工作都是不错的选择。

3.睡眠: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显示(Sperry et al,2015),睡眠的时长不足也是向心性肥胖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睡眠缺失,会让你的腰腹赘肉更难消失。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睡够很重要!

分享两个让我受益匪浅的入睡技巧:

  • 睡前1小时饮用一杯热牛奶:牛奶中富含色氨酸,色氨酸是人体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原料,而血清素的含量决定了你是否能安静、平静地入睡!
  • 远离蓝光屏:手机发出的蓝光会让人难以平静入睡,尽早关闭手机、放到一边,会有助于你的睡眠质量!据说现在很多手机也支持屏幕光线“变暖”,帮助入睡,大家也可以查一查自己的手机有没有这个功能哦!

把训练、营养、睡眠三点都做好,你不仅显著的缩减腰围、获得好身材,更能获得健康的生活习惯,为长远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缩减腰围、消灭“游泳圈”,你需要三管齐下!

健康与好身材的高度一致

写在最后

很多朋友希望能找到改变体型的“捷径”,然而,在身材、健康管理方面,“慢”,往往才是真正的“快”!

捷径看似快捷,其实满是陷阱与虚假的承诺;

而真正抓住基础,我们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最后收获我们理想的结果!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觉得对你有帮助,请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们,健康路大家一起走!

这里是福了李了健身频道用简单易懂的方式给你传递专业的健身知识


参考文献:

Kuo, C.-H. & Harris, M.B. (2016) Abdominal fat reducing outcome of exercise training: fat burning or hydrocarbon source redistribu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nline] 94 (7), 695–698. Available from: doi:10.1139/cjpp-2015-0425.

Seo, D.-C., Choe, S. & Torabi, M.R. (2017) Is waist circumference ≥ 102/88 cm better than body mass index ≥ 30 to predict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development regardless of gender, age group, and race/ethnicity? Meta-analysis. Preventive Medicine. [Online] 97100–108. Available from: doi:10.1016/j.ypmed.2017.01.012.

Sperry, S.D., Scully, I.D., Gramzow, R.H. & Jorgensen, R.S. (2015) Sleep Duration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Adults: A Meta-Analysis. Sleep. [Online] 38 (8), 1269–1276. Available from: doi:10.5665/sleep.4906.

Westcott, W.L. (2012) Resistance Training is Medicine.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Online] 11 (4), 209–216. Available from: doi:10.1249/jsr.0b013e31825dabb8.

Zhang, H., Tong, T.K., Qiu, W., Zhang, X., et al. (2017) Comparabl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and Prolonged Continuous Exercise Training on Abdominal Visceral Fat Reduction in Obese Young Women. 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 [Online] 20171–9. Available from: doi:10.1155/2017/50717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