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刘树征律师


这是王维《终南别业》里的名句,现代的很多人都喜欢引用。但是喜欢这两句诗,它所蕴含的哲理大家未必都懂得。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大家知道,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就是王维的许多诗歌,都有佛家的“禅理”,因此,要真正的懂得王维诗中的哲理,要懂得佛教中的“禅理”。

《终南别业》是王维的一首悟“道”的诗。

王维信奉佛教,和家庭有关。他的父母就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名和字合起来叫“维摩诘”,就是佛家一位在家修行得道的居士。

王维由于个人年轻时候的一些遭遇,加上家庭缘故,中年之后“半官半隐”,为了好好的修行,他还在首都长安附近的蓝田县买了一处“辋川别业”,让他做官之余来修行。

所以这首《终南别业》,就是写自己在辋川修行的过程的一首诗。

那么,佛家是怎样修行的?佛家宗派很多,每一家修行的方式都不同。王维信奉的是"禅宗",主要的修行就是“悟”,感悟“禅理”。

这首诗就是王维的一次悟道的过程。

禅宗的禅理离不了静、净、空三个字,王维的这首诗,主要阐释了“空”这个禅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王维的一次悟道。


在一次独来独往,独自在山水间行走的过程中,走到水的尽头的世人,坐看天上自由自在的白云时,作者突然顿悟到:

云因为“无心”——没有什么必须的,不能的之类的执着,因此才能自在,人也应该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去掉执着心,做到“无心”,才能得到解脱,没有烦恼,自由自在。这就是这句诗所揭示的禅机。

所谓的“无心”,就是一种空的境界。


烟花三月09


这两句诗文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中的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文的意思是走到水流穷尽之处,就坐下来看着天空云卷去舒。

一、人生经历与思想观念

诗人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所写的诗词,不仅是寓情于景,更是借诗言志、借文明理,后人称他为“诗佛”。


要了解这二句诗文所蕴含的哲理思想,需要先了解诗人王维的人生经历、思想观点。


王维早年状元及第,是一个大才子。得到朝廷的重要,仕途节节攀升,所以此时的诗人思想积极、人生得意。后来到了安史之乱时,经历了一段不堪回味的苦难人生。安史之乱平乱后,重归正常生活。再后来任尚书右丞,所以后世也称他为“王右丞”王维的一生经历了世间社会动荡,人生及仕途也是起起伏伏,对他本人的思想影响非常之大。对人生也有了重新的思考,也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慢慢对政治仕途也逐渐消沉下来,开始参禅学道,生活也慢慢趋向于田园生活,有一点效仿五柳遗风。思想观念也逐渐不再功利化,而慢慢转向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清净安闲。


王维一生不但在诗词上有深刻造诣,在书、画、音乐等方面也非常精通,是一个多面文人。他的诗词不仅是一般的写景抒情,更是以画入诗、借诗明理。


我们来看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文大意:我中年以后比较喜欢学道,晚年以后就安居终南山下。兴趣起来时总是一个人独自往来游览,最美好的事情唯有自己内心知道。走到水流穷尽处的时候,就坐下来看天空云卷云舒,偶然遇到乡下的老人,就在一起开心聊天以至于忘记了返回的时间。


诗词赏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二句诗文,在全诗中可谓是诗眼,这也是能够流传千年而被广为传唱的原因。我们在了解了王维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之后,不难发现,诗人正是在经历了人生起伏、仕途动荡等种种苦难与影响后,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思念观念更加的豁达大度,不再对之前所追求的仕途名利势头与计较。而是更向往自由自在、安逸雅致的生活。

蕴含哲理

后世很多人把这两句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是提醒自己在经历了种种努力、承受了种种磨难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欢喜接受,都不要再执着他,要入下一切,接受当下、把握当下、感受当下、享受当下,这才是人生应该有的至高境界。



双溪小筑


王维这首诗全文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说他人到中年后,喜欢求道。住在终南山,兴致来了就自己一个人四处走走。走到水流穷尽的地方就坐下来,看云起。偶然碰到了山中老农,相谈甚欢,忘了归去。


读起来似乎是非常普通非常平淡的一个故事,最多有点隐隐的豁达的感觉。而这种心境其实是非常难以达到的。


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顺应。
走到水穷处,这是散步中的一件小事,但可暗喻人生中种种情境。水总有穷处,这时人应当如何自处呢?求道的人懂得顺势而为,低谷时便潜龙勿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到来。这时候,要“坐看”。坐,是不急不躁积蓄力量,是等待。所以不是站,也不是走着跑着。看,也是观察,是察知,要“知几”,从细微的征兆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表面上水势已经穷尽了,但实际只是换了一种样子。云是水气蒸腾的聚集。坐看,静心看清楚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其次一种无差别对待的心境。
求道之人不外求,不强求环境和他人要如何。也不因为外境的变化而动摇心境。所以无论是顺水而来,还是水穷而看云,王维在此,对情境没有区别对待,都是一种全然的接受。有得走就走,沿河走到尽头了,那就坐下看云。都可以,都一样,都很好

这在最后两句中也有体现。他和一个林中老叟能相谈甚欢,这也是一种境界。
总结王维的身份在今天看,是中央高官,还是学富五车的学霸。和这样一个没有文化也没有钱,在阶级和素养上都差距悬殊的人,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多少人做得到能没有分别心的相谈甚欢?


第十三号宇航员


老天爷,看你太累了,让你歇一歇


小红243157254


王维号称“诗佛”,其诗歌蕴含着丰富的禅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要是一般人的话肯定就会着急了,都走到水的尽头了,没路可走了,这可咋办啊!而王维呢,我索性就不走了,我就坐在地上,欣赏这天边的云朵。

这就寓意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不悲不喜。我也不悲观失望,我也不高兴亢奋,就是豁达,看的开。人生在世,修的就是一个心性,在生活中不断磨砺、提升自己心的修为,就是一种豁达的境界。佛随缘自在,慈悲喜舍,就在这意趣之中。


朴观之路


好诗


用户8279077621811


读诗,读人,读心境;学文,学识,学智慧;通古,通今,通历史。

哲理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字里行间表达的是达观的人生境界,佛系的生活状态。

人到中年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放下世间的烦扰,放飞自己的身心,找个世外桃源隐居修身。看看书,写写字,学学佛,人生好不自在。如果儿孙满堂,身无大病,不用苦里奔波,也是老来得福,颐养天年。

不过我们处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竞争和生活压力随处不在,不能偏安一隅。撇开王维的诗境,我觉得这样续更好。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至路前方,遥看千帆起。

作为奋斗的一代,我们思索前行的初心,眼前的风景只是过眼云烟,还需要拨云开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年轻人拿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概,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勉励自己或别人,要坚定信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扬帆启航,逆流而上,达到人生目标。

要想“长风破浪会有时”,必须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理想在奋斗中绽放,命运是奋斗者的赞歌。

要想“直挂云帆济沧海”,把握自己的命运,必须要抓住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准确的时机,等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年轻人要咬准目标,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一战功成万骨枯。

我经常用飞鱼和蜗牛比人生的两个境界,飞鱼与蜗牛在大自然面前算不得强者,一个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一个是用脆弱的身躯顶起厚重的家,生活本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从早晨起来,每个人都要迎着太阳☀️坚定向前。


飞鱼蜗牛


王维此句,妙在一脉天然,无任何斧凿之功。而其中恰恰揭示了人生修为的大境界。由行而坐,由动而静,水穷处者,是为关口,是为瓶颈,是为求索而未及也,云起时者,是为豁畅,是为升华,是为悠然而悟也。每读之令人俗念尽消,心怡神驰。后者有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不及此句空灵精妙!


山水行走


王维诗和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称他“诗佛”,他的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呢?登山时,他溯流而上,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另一个可能 ,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水在此地干了。他这个登山者,走啊走,走到水不见了,他就索性坐下来,看山岭上的云朵。原来水上天,变成了云,而云又可以变成雨,降落后,山间又会有水了。万事总有因果与循环。

人生道理也是如此。在生命之旅中,不论爱情、事业、学问,还是其他的,先勇往直前,后来发现好像自己选的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怀疑与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其他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还可以往天空!即使身处绝境,但心灵仍旧可以畅游,自在地欣赏大自然,体会深远的人生境界。

这句诗有两种境界在里面。第一,处绝境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某种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有云飘来就代表水快来了。第二,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有关系,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再到下雨,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身体困难,心理困难,环境困难,等等。不要气馁,因为总有路可走。用这种诗境来看待生活,我们会豁达很多!


历史讲谈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一诗。王维在这首诗里,诉说自己中年以后比较好佛道,直到晚年才安家在终南山的山脚下。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四处游玩,遇到快乐的事,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有时走到水的尽头,或寻找源头,或坐在那里看上升的云雾。偶然在林间遇见个乡里老者,与他谈笑聊天常常忘了还家。

在这首诗里,表现出诗人在经历世事沧桑之后,悟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哲理,水流尽头可以看到升华为天空的云雾、云朵和多姿多彩的白云,让人有更广阔的心怀。

这一人生哲理 ,是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可以出现物极必反的质变,人生不免遇到逆境与挫折,看似穷途末路,只要你静下心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定可以寻找到新的行走之道。也许会转祸为福,也许会转危为安,转化之理处处皆有。

“行道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有“否极泰来”之意。“否”是失利,“泰”是顺利,“否”可转化为“泰”。“否极泰来”这句成语,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形容情况从极坏转好,充满希望。

总之,这一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句,启迪我们,山穷水尽不沮丧,自强不息求进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