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關於教培機構的互聯網思維淺談

互聯網的興起導致實體經濟衰落已經不是新聞。現在說的新零售概念也只是互聯網用戶不再增長需要從線下獲取流量思維而已。教培行業之所以還能支撐是因為人們對教育方式理解和對教培成果判斷還停留在線下實體培訓中。


疫情期間關於教培機構的互聯網思維淺談


但是教培機構面臨的問題是高昂的房租和老師成本費以及3公里範圍內招生的侷限性,很難做大。即便是行業頂尖教培機構學而思和新東方的市值也只有500億人民幣左右。這和互聯網第一梯隊的阿里、騰訊、字節跳動公司千億美金市值無法相提並論,即便和第二梯隊的百度,京東,美團,滴滴,拼多多等500多億美金市值也相差甚遠。隨著5G時代的到來,教培行業似乎引來了新的轉機,相信這樣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疫情期間關於教培機構的互聯網思維淺談


那麼中小教培機構又該如何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呢?

一、拓寬邊界開闊空間

早在2012年騰訊課堂、網易雲課堂、淘寶課堂、滬江網校、新東方等就開始佈局在線教育。但是由於培養用戶習慣和思維需要很長時間,因此那麼多年來都沒一家在線教育機構實現盈利。直到2019年第三季度學而思和新東方線上招生和盈利狀況才出現了重大拐點,線上招生學習人數和線上盈利增長超過了線下實體培訓。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導致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被迫轉移到線上教育模式,不管這些機構以前有沒有準備好做線上教育培訓都必須要去面對維持生存和維護好客戶關係的重要舉動。就連全國中小學生也規定全部在家進行在線上課。這樣的局面相當於所有學習都在網上完成,而且直接培養了所有人在線學習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整個2月份垂直在線教育平臺出現了井噴式的用戶增長。有些平臺更是3倍的業績增長,所有和在線教育相關的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股價更是連日漲停。所以提前做好線上課程教育準備的機構都穩住了學員和員工,同時也緩解了機構現金流的壓力。讓風險減少的最小化。沒能跟上節奏的機構只剩一片哀嚎。


疫情期間關於教培機構的互聯網思維淺談


那麼哪些教培機構適合開展在線教育培訓呢?

1、有成熟的團隊和老師進行在線直播、陪練增加現有學員的互動粘性的。

2、有錄播課程的可以當成產品進行知識付費變現的。

3、有運營能力通過網絡渠道進行機構引流、招生和課程推廣的!


二、搭建自己的教培工具或平臺還是選擇現有在線平臺入駐呢?

疫情期間很多教培機構線下轉線上開展授課工作,面臨著選擇平臺和工具的使用,在線教育涉及的直播教育,有些機構選擇釘釘,QQ,微信等有直播功能的平臺。但是機構都意識到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網校固定在一個平臺的重要性。

那麼教培機構如何選擇平臺呢?

首先平臺起碼有直播課堂和錄播課程的變現功能,其次是這個平臺是否自帶流量可以為自己引流招生,再就是平臺的規模和穩定性。現在市面上好用的幾個平臺工具有千聊、抖音企業號、騰訊課堂,跟誰學,網易雲課堂等。


疫情期間關於教培機構的互聯網思維淺談


那些機構適合搭建自己的平臺呢?

有實力的機構開發行業APP或小程序做為自己的反哺平臺都是可以的。什麼叫反哺平臺呢?如新東方、學而思、蘇寧都有自己的實體門店再開發一個功能性平臺為自己線下實體服務。如果機構沒有那麼大規模和實力開發可以不做考慮。

總結:2020年在線教育的規模是4290億。2023年預計超過萬億。未來教培行業搭上互聯網之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教培行業的老闆們都做好準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