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物言非遺 | “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鰲魚舞

鰲魚舞·印象

番禺鰲魚舞盛行於廣州市番禺區濱海的石碁鎮沙湧村及沙灣、渡頭、龍岐、西村、龍津等地,相傳是沙湧江姓祖先於明初從浙江隨軍入粵,在番禺落戶時把魚燈舞傳來,並與當地民間的鰲魚崇拜融合衍化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物言非遺 | “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鰲魚舞

鰲魚舞·歷史來源

沙湧一帶自古即流傳海中鰲魚救起蒙難書生,後書生中了狀元而“獨佔鰲頭”,後又羽化成仙,為報答救命之恩,書生重臨大海,也點化雌、雄鰲魚成仙的幻想故事。

鰲魚於是便被民間奉為保護神及獲得功名的象徵,並每隔九年舉辦一次歷時三天的鰲魚會盛大巡遊,世代相沿而成為當地一項獨特的民俗活動。鰲魚舞便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表演的正是幻想故事的基本情節。


物言非遺 | “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鰲魚舞

鰲魚舞·工藝

番禺鰲魚舞主要道具鰲魚,用竹蔑紮成,長約五尺,外糊紗紙,再彩繪點睛,雌雄各一尾。造型頭為魚形,頭角高聳,蝦眼高鼻,嘴扁闊,兩側有鰓蓋。雄魚尾象茨菇花,全身金鱗,身下系紅綢裙;雌魚尾象茨菇葉,全身銀鱗,身下系綠綢裙。

物言非遺 | “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鰲魚舞

鰲魚舞·表演形式

表演時由一人先扮書生後扮狀元,一人舞雌鰲,一人舞雄鰲。舞者身體套入鰲魚道具內,用雙肩承託魚身,雙手託握把手,用肩、背、肘、手操縱魚口開合及魚身高揚、低俯、左擺、右搖,再配以熱烈明快的鑼鼓伴奏,可舞出多種表現鰲魚生活習性的神態舞姿。其間扮書生、狀元的舞者,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拂袖揮舞和不斷穿插於兩鰲魚之間。

舞蹈以走陣式為主,動作可根據套路需要交替運用。伴奏以鑼鼓為主襯以廣東音樂樂曲,如書生落海時用《雁兒落》,在高中狀元、獨佔鰲頭時用《雁落平沙》等。整個表演生動活潑,意趣盎然。


物言非遺 | “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鰲魚舞

鰲魚舞·傳承意義

番禺鰲魚舞是當地民間鰲魚崇拜的產物,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表現形式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珠江三角洲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沙湧村因世代傳承這一舞蹈,1997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0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物言非遺 | “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鰲魚舞

鰲魚舞·傳承價值

隨著經濟發展,沙湧村青壯年多在外從事各種行業,鰲魚舞表演已頻現傳承危機,亟待採取有效保護措施。

物言非遺 | “獨佔鰲頭”——廣州鰲魚舞

鰲魚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