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物言非遗 | “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鳌鱼舞

鳌鱼舞·印象

番禺鳌鱼舞盛行于广州市番禺区滨海的石碁镇沙涌村及沙湾、渡头、龙岐、西村、龙津等地,相传是沙涌江姓祖先于明初从浙江随军入粤,在番禺落户时把鱼灯舞传来,并与当地民间的鳌鱼崇拜融合衍化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物言非遗 | “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鳌鱼舞

鳌鱼舞·历史来源

沙涌一带自古即流传海中鳌鱼救起蒙难书生,后书生中了状元而“独占鳌头”,后又羽化成仙,为报答救命之恩,书生重临大海,也点化雌、雄鳌鱼成仙的幻想故事。

鳌鱼于是便被民间奉为保护神及获得功名的象征,并每隔九年举办一次历时三天的鳌鱼会盛大巡游,世代相沿而成为当地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鳌鱼舞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表演的正是幻想故事的基本情节。


物言非遗 | “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鳌鱼舞

鳌鱼舞·工艺

番禺鳌鱼舞主要道具鳌鱼,用竹蔑扎成,长约五尺,外糊纱纸,再彩绘点睛,雌雄各一尾。造型头为鱼形,头角高耸,虾眼高鼻,嘴扁阔,两侧有鳃盖。雄鱼尾象茨菇花,全身金鳞,身下系红绸裙;雌鱼尾象茨菇叶,全身银鳞,身下系绿绸裙。

物言非遗 | “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鳌鱼舞

鳌鱼舞·表演形式

表演时由一人先扮书生后扮状元,一人舞雌鳌,一人舞雄鳌。舞者身体套入鳌鱼道具内,用双肩承托鱼身,双手托握把手,用肩、背、肘、手操纵鱼口开合及鱼身高扬、低俯、左摆、右摇,再配以热烈明快的锣鼓伴奏,可舞出多种表现鳌鱼生活习性的神态舞姿。其间扮书生、状元的舞者,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拂袖挥舞和不断穿插于两鳌鱼之间。

舞蹈以走阵式为主,动作可根据套路需要交替运用。伴奏以锣鼓为主衬以广东音乐乐曲,如书生落海时用《雁儿落》,在高中状元、独占鳌头时用《雁落平沙》等。整个表演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物言非遗 | “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鳌鱼舞

鳌鱼舞·传承意义

番禺鳌鱼舞是当地民间鳌鱼崇拜的产物,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表现形式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珠江三角洲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沙涌村因世代传承这一舞蹈,1997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0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物言非遗 | “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鳌鱼舞

鳌鱼舞·传承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沙涌村青壮年多在外从事各种行业,鳌鱼舞表演已频现传承危机,亟待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物言非遗 | “独占鳌头”——广州鳌鱼舞

鳌鱼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