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厚道之德!

《高祖本纪》里面说刘邦“仁而爱人”,不是吹的。

从同为刘邦沛县起兵的骨干,为何只有卢绾获封异姓王?这件事说起…

先粗略回答:

4小点。

1.所有沛县起事的骨干都封了侯,但其中只有卢绾封异姓王,并不是因为他的功劳最大,而是因为他和刘邦的关系最亲近。

人生遇到贵人,就是这么爽。

要是这贵人就是发小,那就更美妙。

要是发小发达了以后还始终记得“苟富贵,勿相忘”,那人生就走上巅峰了。

2.刘邦之前已经把长安给了卢绾,封他为长安侯,当时想的是大汉建都洛阳,现在要收回长安建大汉都城,不封卢绾为王,刘邦自己心里不好意思,感到歉疚。

3.刘邦称帝以后,封卢绾为王,可以用最信任的人换掉非嫡系而难以让人放心的燕王臧荼。

不排除刘邦为了安置卢绾顺便除掉非嫡系而授意人告发燕王臧荼造反从而将其剪除的可能性。

4.对所有丰沛故旧,刘邦都是一贯的好。

卢绾是特殊原因破格封了王,对于其他人,他也都没有亏待,都给了不错的待遇。

01

先说和刘邦关系最亲近,这没办法,别人都没得比。

即使同在沛县,其余的人也不在丰邑,

即使在丰邑,也不在中阳里,

即使在中阳里,也不像这两家关系亲密,

即使两家关系亲密,也不像卢绾和刘邦同一天出生。

沛县一起起兵的骨干,没有任何一个人和刘邦的亲近程度能够与卢绾相比,从小到大,卢绾都是刘邦的跟班,而后来刘邦也给了卢绾足够的回报。

我们来看刘邦是怎么全程照顾卢绾的。

刘邦从沛县起事以后,几经波折,转战千里,终于打进关中。

在这个过程中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等诸将被坚执锐,冲锋陷阵,而卢绾在做什么呢?

“以客从”,

就是说全程跟在刘邦身边,并没有什么攻城野战之功。

项羽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手底下跟着他混的兄弟们也都加官进爵,尤其是沛县的老兄弟们,封爵最多,也最重。

曹参为建成侯,周勃为威武侯,樊哙为临武侯,夏侯婴为昭平侯。

卢绾呢?

没有封爵,还是白身,为什么?

因为他也确实没有攻城野战之功。

但是——凡事都讲究个但是——官爵官爵,爵位重要,官职当然也很重要。

那么沛县的老兄弟们各自所得的官职又是如何呢?

文官自然不必说,萧何做了丞相,周苛御史大夫,周昌中尉。

武将中卢绾首先做了将军,“入汉为将军”,也就是说刘邦做了汉王,立马就封卢绾为将军。

而另外几个人呢?

曹参、周勃也是跟着刘邦进入汉中以后被拜为将军,夏侯婴仍然是太仆,樊哙甚至还是郎中,他还是刘邦的连襟,凭野战之功封了列侯,官职却反而比没什么功劳的卢绾要低。

这说明什么?

刘邦一看,封爵是要讲功劳的,卢绾没什么功劳,搞暗箱操作的话诸将会有怨言,现在正是收拢人心延揽四海八方的人才的时候,封爵不能滥,那没办法,但是封官不用讲功劳,那就给卢绾封个大官做做吧。

这是第一阶段,卢绾没有封爵位,却做了个大官。

刘邦的厚道之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