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有哪些口碑比較好的戰爭片?最好是場面宏大,戰鬥比較激烈的那種?

影視大場面


1.《血戰鋼鋸嶺》

故事節奏有張有弛,既極度寫實更飽含詩化的美學風格,在慘烈中努力營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時,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渾然一體地展現出極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影片雖然大篇幅渲染了極為慘烈血腥的戰鬥場面,但同時擅長以細膩動人的鏡頭語言著重刻畫人物的心靈世界,展現出一個兇殘殺戮和至善拯救並存的現實圖景 。該片按照敘事風格大概分割成兩個部分,雙重風格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和靈魂滌盪。

2.《決戰中途島》

電影改編自二戰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之一的戰役——中途島之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在這場戰役中,日本在中太平洋的攻勢急轉直下,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最終美軍以沉沒1艘航空母艦約克鎮號為代價,取得了一舉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1艘的決定性勝利。電影以超強的演員陣容,驚心動魄的海空戰爭場面,大量空戰第一視角的震撼特效,都令大銀幕前的觀眾彷彿置身現場,親自感受戰爭的爆炸衝擊。海外媒體評價電影:“艾默裡奇把他的天賦和激情都融於電影中,驚豔的卡司陣容和燃爆的電影效果成為他呈現經典戰爭的利器,這些努力終於得到回報。”

強烈推薦兩部電影!




小飛剪剪蝦


近些年來,隨著拍攝和3D技術的越發成熟,戰爭題材的電影可以說是一部接著一部的來到我們的視線裡面,但是,戰爭類題材電影有那幾部比較好看的呢?今天,小禮哥就給大家盤點五部口碑比較好的戰爭片。

一、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豆瓣評分:7.6

這部由俄國人拍攝的電影,翻拍原先的70年的同名電影,也是改編自影片根據前蘇聯作家鮑里斯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其實,我覺得在這部電影裡面最好看的地方就在於電影把二戰中蘇聯底層士兵的各種形態給完美呈現出來了。

二、美國狙擊手

豆瓣評分:7.4

影片講述這位海豹突擊隊神槍手的傳奇故事。伊斯特伍德又一次用牛仔精神詮釋了美國,從生活的日常到戰場的日常,沒有銳化戲劇衝突,沒想講戰爭英雄,也沒有刻意詩化戰爭創傷,似乎只是兒時單純的牛仔精神支撐著克里斯一路走下去,而那就是伊斯特伍德心中的美國。

三、戰狼

豆瓣評分:6.8

這部電影並不能算是一部佳作來說,也有很多的瑕疵,比如男主過於開掛了,全劇讓人感覺不出來,說白了就是主角光環開的有點過頭了,卻讓人感覺很不適應。但是,瑕不掩瑜,這部電影在熱血方面卻是讓人感到十分熱血,特別是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更是讓人感到十分激動。

四、狂怒

豆瓣評分:7.8

這部電影最大的槽點,就是在最後的時候,謝爾曼坦克小隊抵擋德軍一個步兵連的進攻這段,但是,如果拋開這一點的話,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多好看的地方的,最大的地方就是男主的從開頭到後來的心路旅程這一段,很多士兵都是從開始的萌新到後來的歷練的而來的。

五、幽冥

豆瓣評分:7.1

說這是一部戰爭片,有人就會不相信了,這哪裡是一部戰爭片呢!分明就是一部科幻片才對呢!但是,不好意思,這部電影還真的是一部戰爭片,為什麼?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一個小國,美軍被派往維持治安,但是,敵軍使用一種氣體武器對美軍進攻。所以,這可以說是一部披著科幻片外衣的戰爭片。







影視短片劇集地



《大決戰》拍攝過程中,由*386*直接下令,各大軍區所有部隊都有參與拍攝,據說前後共計有百萬人次。

有幾個大場面鏡頭,數以萬計的解放軍戰士,和包括坦克在內各種裝備參與電影拍攝,其調度難度之大,耗費人力物力之大,絕對是不計成本。放在現在根本不能想象。

這是因為當時的年代,剛剛經歷一場風伯,整個國家其實有一點東當,因此這個電影拍攝背後有很深刻的考量。這不僅僅是拍電影,更是直正黨再次強調打江山建立豐功偉業,也是將其影像化,將來是要給後人當做史實來看,所以包括張震在內很多在世老將親自把關,各種細節非常考究。

這絕對是一次國家意志的體現。

現在這些普通商業電影一次長鏡頭拍攝,最多調動幾十上百人就不得了,去年《芳華》上映前夕,片方宣發團隊吹噓馮小剛6分鐘的戰爭長鏡頭如何如何,真是鄉下土財主炫富,叫人笑掉大牙。

今天我就給大家再回味回味《大決戰》幾個經典長鏡頭。重點是圍殲廖耀湘兵團和黃維兵團渡渦河。

先上點開胃涼菜

這是解放軍攻錦州,萬炮齊發的空中航拍大場面。

《遼瀋戰役》最後高潮是圍殲廖耀湘兵團,之前有一個杜聿明在飛機上看見廖兵團被圍困在包圍圈中,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

最後圍殲廖耀湘,朝陽初升,東野士兵奔向建制已經徹底亂掉的廖兵團殘部,紅旗招展,氣勢如雷霆萬鈞。

廖耀湘眼中只剩下了絕望。

這組長鏡頭有大概1分鐘,航拍全景,場景一直變換,潮水般的士兵衝鋒,各種爆炸的煙火,間雜國軍燃燒的軍車裝備。

說完《遼瀋戰役》,再說《淮海戰役》。

其實《大決戰》三部曲大場面還是要屬《淮海戰役》更加有氣勢。尤其是黃維兵團過渦河的2分鐘長鏡頭,其難度據說當年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也走不出來。

先來個黃百韜兵團過運河鐵橋場景。

"/>

百韜自己都說自己愚蠢,不知道提前在運河上架幾座浮橋。導致10萬軍隊只有一座鐵橋,擠擠攘攘。

黃百韜被圍以後,邱清泉和黃維都來解圍。

黃百韜說只有靠黃維這個書呆子了。

鏡頭一轉,黃維兵團裝甲車輛出現了,2分鐘長鏡頭開始,配以神BGM。

5路縱隊,排成一排,各自行進。

每路縱隊的中間都留出了寬敞的道路,這是給車輛和坦克行進。

遠處是河道,還有士兵和車隊源源不斷走過來。

不僅有車輛,還有騎兵。最上面的2路縱隊之間,有幾匹馬在狂奔。這是騎兵偵查部隊準備出擊。

隨著鏡頭的推移,畫面來到了河邊。可以看出,河上架了2座浮橋。近處這座,有3隊縱隊;遠處的浮橋那邊,走來了2路縱隊。

之前的5路縱隊匯合,是這麼來的。

然後到了河這邊。可以看到車輛數量開始增加。浮橋上,車輛和行進士兵隊列並行不悖。

接下來,畫面完全來到了河這邊。我們可以看到河這邊過去的3路縱隊,原來本來是有7路縱隊。

7路啊!

畫面左邊這裡4路,中間1路,右側2路,一共7路縱隊,走上渦河浮橋,自動匯合。過了河又自動走出3路縱隊。

我靠,這調度能力。

隨著畫面繼續,坦克隊列出現了。

而且步兵隊列一直在變換隊形。縱隊的隊形一直在交叉、匯合,然後再打散

黃維兵團行軍這個2分鐘長鏡頭主要難點,就是如何讓大軍和車輛、坦克以及騎兵部隊一起有條不紊渡過渦河。

數以萬計的部隊和各種裝備,配合此次渡河拍攝,這應該算是一次準軍事演習了。這個調度難度之大,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很難想象。

畫面最後定格在了一個高坡,一隊軍官登上高處查看戰場地形和部隊渡河情況。

畫面一轉,這個2分鐘的長鏡頭結束了。

噹噹噹當,這次行軍的主角,兵團司令黃維出現了。

看黃維這躊躇滿志的表情,肯定對手下大軍如此氣勢感到滿意。

不過若是當年國軍果然有這般軍紀和調動能力,恐怕淮海戰役也不會敗得這麼快,這麼慘吧。

《平津戰役》這部,軍事部分不如前2部,不過東野入關場面倒也很是壯觀。


老王刮大白


我來力推一部燃到爆炸的科幻加戰爭電影——《幽冥》

影片講述了一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科學家接受了一項致命任務,帶領一隊精挑細選的三角洲部隊士兵進駐一個被戰爭摧毀的城市,這裡遊蕩著被稱為“幽冥”的神秘幽靈,它們無形無色,能在不經意間造成大規模的傷亡。

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戰爭場面宏大,戰鬥激烈,燃爆全場!直接上圖!!!

另外我說一下,這個電影現在在南瓜電影可以看,但是需要會員。你可以私信我,你懂得!


教書者如父


《決戰中途島》的導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執導過《後天》、《2012》和《獨立日》的羅蘭·艾默裡奇導演,這其實就保證了這部影片的基本質量有了保證,而主演的陣容也是不俗——艾德·斯克林、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伍迪·哈里森等,可以堪稱豪華了。

有人說這次《決戰中途島》是買一送三,還額外送了《偷襲珍珠港》、《杜立特空襲東京》和《突襲馬紹爾群島》。其實這樣說也沒問題,因為這三次行動都是為了在中途島決戰所做的鋪墊,所以導演也並沒有給特別多的時間來詳細描述,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埋了很多伏筆,比如說在日本軍部開會前就說了南雲忠一會釀成更大的錯誤,後來也是果不其然,而年輕的副官所演練的戰術也正是後來美軍所進攻的方案,只可惜南雲並沒有聽進去,後來副官想留下來一起等著殉爆時,司令官則說:“年輕人必須走。”,也算留一個希望吧。

但是這部電影紀念的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貢獻的英雄,日本的這種情況只能當反面教材了。

影片中山本五十六說過:“我們喚醒了沉睡的巨人,並讓他下定了一個恐怖的決心。”這裡的巨人指的當然是美國,而恐怖的決心則是不把日本打趴下不罷休,而之後約克城號在七十二小時內就完成了原定三個月的大修,展現了美國當時無比強大的工業基礎,也為中途島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山本五十六是一個賭徒,瞭解過他的人都知道,之前他也賭過,他很高明,但是這次拿日本國運當做籌碼的豪賭,他卻失敗了,雖然不能全怪他,但是也難逃後人對他的評論。

片中有兩組反差很大的場景展現:在軍部開會時陸軍與海軍的矛盾,陸軍對海軍力量的不屑一顧,所以才會說:“海軍的任務則是把我們帶過去,然後再帶回來。”,軍部將海軍拖下了泥潭,現在也想靠海軍所擺脫,但是態度很是不好;與之相反的則是尼米茲將軍對手下情報官的信任,即使他之前犯過嚴重的錯誤,甚至為了實施計劃,不惜讓艦隊暴露位置,以達到讓艦隊回到珍珠港的目的,而後來情報官也沒有讓大家所失望,給出的情報與日軍真正發動進攻的時間、位置幾乎一模一樣。這很好的展現了日本為何失敗的原因以及美國為何成功的原因。

而影片中主角一行人的故事也十分有趣,開篇主角所做的訓練與最後遇到的情況如出一轍,這個細節的設計可以說是十分精巧的,而感情線的展開也很不錯,抒情場景控制的十分到位,女主雖然戲份不多,但是人物性格、形象展現的很豐富,除了很傳統的交流場景以為,也沒有多給很爛俗套的劇情。主角朋友的死亡我感覺與《珍珠港》中的那樣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感覺可能是導演所刻意為之的,雖然這種劇情基本是可有可無的,但是看著卻並不會讓人感覺多餘。

總結一下,我認為《決戰中途島》確實是一部特別好看的電影,我覺得可能是去年最優秀的戰爭電影了,特效優秀、劇情不錯,也許比不上羅蘭導演之前的那些經典之作,但也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可能是之前受“抗日神劇”的毒害,大家好久沒看過這樣的戰爭片了,所以反而顯得這部片子的好看,不同於《血戰鋼鋸嶺》的小人物故事,這部完全大場面的電影看著就是讓人爽。


一剪影視室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幾個推薦。國產電影有《血戰臺兒莊》、《淮海戰役》、《紅海行動》。國外戰爭電影有《風語者》、《拯救大兵瑞恩》。

一、國產戰爭片推薦

1.《血戰臺兒莊》1985年廣西電影製片廠將抗戰初期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會戰搬上銀幕,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振奮中華民族精神的、慘烈而悲壯的歷史畫卷,令人耳目一新。一個“血”字貫穿全劇,從臨沂之戰、滕縣之戰到臺兒莊保衛戰,影片選取的每一個會戰關節,無不是血染的畫面。堆積成山的血肉之軀築起在了臺兒莊的中正門前,換來了這場殲滅日寇上萬人的勝利。這裡不缺少英雄,精忠報國、大氣凜然的張自忠將軍;舍死抗敵、慷慨就義的王銘章師長.,更多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默默無聞的生命,他們有一個共同 的名字--中國人,他們從容赴死只為一個共同的目的--捍衛國土,捍衛尊嚴。

2.《淮海戰役》這部電影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七十週年而拍攝的,是大決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三部曲中最精彩的一部電影。《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交戰雙方實力最接近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也最為激烈。為了表現其激烈的戰爭場面,導演用了不少長鏡頭手法。一個是黃維的18軍行軍,一個是雙堆集圍殲18兵團,兩個長鏡頭都氣勢十足,波瀾壯闊。從細節上說,國共雙方的將領都描寫的非常出色。粟裕的大將風範,黃百韜的忠誠,杜聿明的無奈,邱清泉的跋扈,都刻畫得很到位。對於淮海戰役的三個階段,也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該片作為一部國產戰爭片,非常值得一看。

3.《紅海行動》這部電影是根據也門撤僑事件改編而成的。該片場面真實,劇情緊湊。作為戰爭片,在真實度還原上,達到了國產影片從未有過的高度。細節處理也很妙,剝糖紙的那一段看的揪心。看到最後,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在燃燒。主旋律色彩下,對戰爭渲染得真實又殘酷。該片故事性不強,但場面調度極佳,巷戰、偷襲、突擊有條不紊,軍械武器展示效果不錯。尺度較大,鋼鋸嶺式血肉橫飛,還有很多特寫鏡頭。敵人如喪屍一般打不完,雙方的狙擊手都是亮點。

二、國外戰爭片推薦

1.《風語者》這是一部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題材的影片。風中的語言,在戰爭中,指的是傳遞著無數秘密的電波。每個風語者都揹負著高級軍事機密。 在戰爭的遠景與近景轉化間,全片充斥著吳宇森導演的暴力美學。而尼古拉斯.凱奇的精彩演繹也不禁讓人淚目。他飾演的海軍軍官喬·安德森,在戰場上一往無前地衝殺,平時卻是冷漠,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酒精幾乎陪伴著他業餘生活的全部------活在真實的虛幻世界,落寞,乖張,像一片隨時凋零的樹葉,生命沉淪在已往的殘酷戰事,不堪回首卻又揮之不去,讓人莫名地感動。

2.《拯救大兵瑞恩》這是一部真正意義的戰爭大片,經典的二戰題材,經典的救援情節作為電影的主要衝突,經典的美國主旋律電影也是經典的史詩級戰爭類型影片,於1998年上映,採用基本的回憶式敘事手法講述了二戰中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儘管電影拍攝年代較早,敘事手法平淡無奇,但電影細節非常接近真實歷史,戰爭場面逼真震撼人心,故事情節也十分感人,但其間難免也有些血腥。諾曼底登陸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之一,影片剛開場便是二十分鐘漫長、慘烈又令人窒息的戰爭場面,這是電影史上對戰爭場面非常逼真和經典的描寫。視覺效果相當震撼人心。

結束語:這幾部戰爭電影都是氣勢恢宏、場面宏大,在戰爭片中可算得上是佼佼者,希望您能喜歡。


初夏8085


你好,我是《姥姥影視》,很高興為你回答。

關於口碑比較好的戰爭片的問題。

挑選了幾部個人覺得好看的電影推薦。


《綠區》

伊拉克戰爭

《第九突擊隊》

阿富汗戰爭

珍珠港

二戰

野戰排

越戰

拯救大兵瑞恩(二戰)

黑鷹墜落(90年代)

兵臨城下

獵殺U-571


姥姥影視


看了這麼多年的大電影,個人對戰爭片還是比較瞭解的,對於國內外口碑較好的戰爭大片,本人總結主要有以下幾個:

1. 《拯救大兵瑞恩》

可能是永遠的戰爭電影No.1了,當你看到26分鐘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面,那些血肉橫飛,血流成河的鏡頭,你的內心只有震撼。而對於普通士兵們內心人性的挖掘,和戰爭使士兵所遭受的傷痛,讓人們真正的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性,這也開啟了戰爭電影對於人性挖掘的先河。

2. 《血戰鋼鋸嶺》

這一部關於信仰和戰爭的史詩,影片改編自二戰時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縱使信仰無法改變戰爭,但是戰爭也對於最普通的信仰無可奈何。我來當兵,只是為了當兵,並不是為了殺人。

3. 《黑鷹墜落》

真實而殘酷的現代戰爭。裝備再好,素質再優良的美軍在面對地方武裝的民兵混雜在百姓中間也會束手無策;也會出現黑鷹墜落的場景。當一條條鮮活的美軍士兵的生命在非洲大地犧牲時,影片最後發出反思“為什麼要來打別人的戰爭呢?”這也是整部電影所真正希望闡述的核心命題。

4. 《敦刻爾克》

電影取材於二戰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諾蘭大神再一次刷新了我們對於電影設計的渺小認知。作為一部戰爭片,可以沒有熱血沸騰,沒有英雄閃耀,沒有人性的探討,而有的只是那些真真實實的士兵對於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渴望。人們說:“你熱愛戰爭的唯一原因是你沒參加過戰爭”。看完這部片子,再一次向湯老溼致敬。

5. 《兵臨城下》

在戰爭中最能誕生個人英雄的當屬狙擊手了,這部影片講述的就是在二戰中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俄軍最好的狙擊手瓦西里與德軍最好的狙擊手康尼在斯大林格勒城前上演最精彩的對決,但是你一定要拋開電影中那段不靠譜的愛情故事,加之複雜的個人關係,緊張刺激的狙擊才是影片的經典之處。

6. 《紅海行動》

像這樣的中國電影拿到哪裡都說得過去,無論從題材、情節、槍械上基本做到了無懈可擊,場面真實,劇情緊湊,完全無尿點。要拍戰爭片就別什麼兒女情長,又什麼超人降臨。最重要的是打通了觀眾與電影之間的通道,讓觀眾身臨其境,又能讓電影中的英雄迴歸普通人。

7. 《集結號》

這樣的電影能通過廣電的審查真是難能可貴,金馬影帝張涵予的正名之作,馮小剛又一部值得吹噓的電影。因為那一聲集結號的所打響的戰爭場面足夠精彩,而關於戰爭結束後人性的探討值得深思,只能說電影結局太圓滿了。其實在中國拍一部好片並不難,看你想不想。

8. 《獵殺U-571》

影帝馬修·麥康納2000年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部沒有女人的電影。馬修所飾演的海軍上尉泰勒指揮年久失修並偽裝成德國潛艇的S-33要完成接近並獵殺德國受傷潛艇U-571的任務。影片最大限度的還原了戰爭的原貌,將士兵們面對生死時的恐懼展現的淋漓盡致。

9. 《狂怒》

布拉德·皮特所主演的電影,不過當你看這部電影時,你才會猛然發現皮特也老到要去演人生導師的角色了。這是一部以坦克大戰為視角的戰爭片,美國的謝爾曼型坦克在二戰戰場上大戰德國虎式坦克。看著過癮。從皮特殺俘虜那一刻開始,電影傳達的戰爭觀就是戰爭中沒有好人和壞人。

10. 《風語者》

這部電影是華人導演吳宇森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海軍軍官,平日裡冷漠,乖張與酒精相伴,但是在血肉橫飛的塞班島戰役中,他為了踐行自己的諾言,保衛國家的秘密而不惜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譜寫了一首令人動容的詩篇。

11. 《危機13小時》

2012年9月11日,一場災難降臨利比亞班加西,恐怖分子突然對大使館實施了恐怖襲擊,空投炸彈、烈火焚燒、激烈槍戰等,利比亞領事館陷入空前的緊張局勢。為救出領事館中遭遇襲擊的倖存者們,原是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或CIA探員的六位特遣隊員主動請纓參與營救。

12. 《孤獨的倖存者》

《孤獨的倖存者》是由彼得·博格執導,馬克·沃爾伯格、泰勒·克奇、埃米爾·赫斯基、本·福斯特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馬庫斯·拉特爾的同名回憶錄改編,講述了海豹突擊隊的四名成員潛入阿富汗刺殺恐怖組織首領,卻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遇襲,導致突擊隊幾乎全軍覆沒。

好了,以上就是我覺得口碑不錯的戰爭電影,小夥伴們都看過嗎?


A電影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一、鬼子來了 (2000)

全片用黑白底片拍攝,共用了五十萬呎底片,曾有外國記者質疑本片過長,姜文覺得目前長度剛好,隨後他自我解嘲道反正還會“有人”會要他再修剪的。但到目前看來,姜文連修剪的機會都未獲得,因為此片在內地已經全面禁映。

二、集結號 (2007)

《集結號》講述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張涵予)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慘烈的戰爭中,全連除連長谷子地,47人全部陣亡;由於部隊改了編號,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集結號》刻畫了最真實的中國士兵形象,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戰爭影片,雖然他的題材不大,但是意義卻非常之大。通過表達戰爭的殘酷,突出了人性的尊嚴。影片以真實強烈的視聽震撼,承載著經典的主旋律。“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知小姐影視


二戰的戰爭片:

兵臨城下

珍珠港

拯救大兵瑞恩

紅色警戒(細細的紅線)

父輩的旗幟

硫磺島的家書

兄弟連(連續劇)

U-571

從深海出擊(德)

紅潮

K19

近代題材的戰爭片:

集結號

太極旗飄揚

太陽淚

雙狙人1,2

鍋蓋頭

深入敵後

我們是士兵

獵鹿人

本人認為這幾部也是不錯的戰爭片:

最後的城堡、雷嗎根大橋、桂河大橋、壯志凌雲、卡薩布蘭卡

要想了解歷史還是看一些二戰的紀錄片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