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書讓你開始閱讀以後就放不下來了?大家都來說一說,有何閱讀體驗?

茶茶的空間


《盜墓筆記》+各種番外。

真的是這樣,自從2007年接觸盜墓筆記開始這本書直接就完全吸引了我,我幾乎是把這本書的所有內容都給看了不止一遍,現在我的手機裡還有很多關於這本書的截圖。

其實我承認這本書寫的文筆和構思什麼的確實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喜歡這種既神秘又刺激的故事,有一些內容,越是三叔不好好寫,我就越想知道是啥,甚至關注過我的朋友也知道,我寫過很多關於盜墓筆記的故事,我的頭條號就是靠著盜墓筆記寫起來的,差不多大家看到的關於盜墓的文章都是我寫的。

但是要說這本書要怎麼去看呢,這麼說吧,這本書現在大家的褒貶都是不一的,有好多沒看過這本書的或者說看過一遍這本書的,很可能對於這本書講的是啥都不知道呢,只有資深的一個讀者才會看明白這本書講的到底是啥,這本書別看叫做《盜墓筆記》但是盜墓的內容真的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才是這本書的重點,當你第一次徹底看明白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尼瑪一身冷汗呀,三叔真特麼敢寫。

真的尤其是“它”這個名詞第一次真正弄懂的時候,一開始只知道它是一個勢力,這個勢力一開始我懷疑過是某個姓張的大佬,還專門查過這方面的資料,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它和它的副手都是同一年去世的,而且這個年份非常的特別,再聯繫到1979年的廣西巴乃的神秘隊伍,竟然不是考古的是送葬的,還是軍隊來送葬,我去,直接就知道它是誰了,給我看一愣,普天之下,貌似只有三叔敢這麼隱晦的寫了,看過這麼多年的小說,這是第一次看見敢寫這個人的,真心佩服三叔。而且寫了這麼肥多年,三叔竟然還活的好好的。

還有大家對於盜墓筆記最想知道的三個秘密就是:

第一,小哥到底啥身份多少歲了?

第二,塔木陀的大隕石內部到底發生了啥?

第三,長白山地下的青銅門後到底什麼才是終極?

這三個秘密甚至直接導致了好多讀者對於三叔有著敵視的態度,但是這三個秘密真的是那麼的無解嗎?並不是,因為在最近三叔重新寫的重啟之極海聽雷之中完美的解答了塔木陀的大隕石內部的秘密,然後再根據藏海花裡邊吳邪和胖子在墨脫深處的假的青銅門的所見所聞,幾乎就能猜出來長白山的青銅門後邊到底是個啥了,還有三叔曾經也說過,小哥是個正常人,只是壽命遠大於普通人,僅此而已,還有大家一直覺得吳邪可能有著另外的身份,其實這麼說吧,吳家一家子的命運就是這樣的,不過吳邪就是吳邪,並不是什麼齊羽或者什麼其他的人。

整本盜墓筆記之中,大家可以去細想一下,這本書中出現的人物是誰沒有故事的,悶油瓶,吳邪,胖子,三叔,二叔,小花,霍秀秀,黑瞎子,甚至於說吳邪的父親,吳一窮,還有阿寧,裘德考,哪個都是有著很大的秘密的,每個人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不過要真的生說誰沒有背景,那怕是就只有胖子了,就只有胖子的身份相對來說差一點,其他人就沒有差的。都是有著自己的故事的人。

而且盜墓筆記的故事背景非常的大,看不明白的朋友可能只以為盜墓的歷史源頭始於西王母,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盜墓的故事遠不是西王母開始的,這個故事最早竟然開始於中國人民有文字記載的時候,而且這個故事是從伏羲開始的,是從三皇五帝開始的,還有別看這本書表面上看著是盜墓的故事,但是這本書真實的核心是圍繞在“長生術”這個秘密來講的,回過頭細看一下這本書,真的有點玄幻的意思了,但是又有幾人哪這本書當做玄幻來看呢?不得不說三叔寫作的特點真的太牛了。

以上就是我看盜墓筆記的整體的感受了,所以今天也是給大家極力的推薦這本書,有時間的或者有興趣的朋友完全可以去看看這本書,只要你下去心去看,你會發現這本書的魅力的。


平凡的帝企鵝


講幾個吧,先是張恨水的書,《春明外史》,這本長篇我看了兩遍,讀後感也寫挺多,有些愛不釋手,這是章回體小說,寫的上世紀二十年代時期社會上各個大大小小階層無數事件,以愛情故事穿插引導,這真的是拿起來就放不下,這是本讓我愛好文學書的啟蒙小說,強烈推薦下。還有本《北雁南飛》,民國時期男女有情不能成眷屬的故事,尤其描述男女心理狀態,就感覺是真實存在的,讀的時候回想自己戀愛過程心理狀態就是如此。還讀了《金粉世家》,也是女主可憐的愛情經歷,都值得一看。

森歐外,日本一個作家,聽很少,但是他可是能與夏目漱石齊名的,先說《舞姬》吧,是去德國留學回國後經歷的一些經驗分享,再加自己在國內不被重視在國外留學受排擠欺負的環境下寫的,讀時有些會讓自己有同樣感受,值得一閱。《雁》我很喜歡,這是短篇,故事情節有趣,也還寫心理狀態多些,我超喜歡看這些分析描述男女主角心理活動的書,也推薦這本看。

二月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我老鄉寫的這帝王三部曲看起來心潮澎湃,就感覺清朝年間故事發生在自己眼前,這書挺棒,我喜歡看雍正,看他挺難的,真的皇帝不是那麼容易的,還有康熙的九子奪嫡篇章,跌宕起伏,緊張刺激,看過還想再看,不厭其煩,真的好書太多了,感覺今後要再多花時間閱讀了~~






越兒笑傾城


《大秦帝國》,讀史可明鑑,知古可鑑今。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也學會了逆境中需要冷靜沉澱,得意時更要保持警醒。這套書中所闡述的智慧又何止這些,令人感嘆,令人歎為觀止,令人震感!


芝玄


《道德經》,歷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即使在民族暫處落後的年代,只要想到祖上曾有這樣高的智慧,我們就不會自卑;即使身處低谷,只要憑著書中思想,我們也終究會東山再起。

《道德經》全書也只不過五千多個字,也因此才會被稱為《老子五千言》。漢王朝傳說中的神仙般的人物河上公作了個《老子章句》,將《老子五千言》分成了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稱《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於是這部奇書正式被命名為《道德經》。在西方《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孔子這位聖人,說自己知魚、知鳥、知獸,卻不能知乘風雲而上天的龍,而老子對孔子來說,就真的是“其猶龍邪”。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知道老子在孔子心中的地位和形象是怎樣的。

紀曉嵐說:《道德經》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郭沫若稱:“《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鉅著。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魯迅說,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宇宙真諦。

毛澤東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馬雲行商數十載,唯獨此書不曾離身。

有很多文學家說真正解讀它的人可修身養性 ,可絕地逢生,可安家治國 ,可化腐朽為神奇!但是解讀此書是個難題。書的拗口、不熟、乏味、深奧等導致大多數人的退卻。 本人十分喜愛《道德經 》,它真是深深洗滌了我的心靈。

我熟讀《道德經》幾年了,怎麼也有上千遍了。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不敢說絕對參悟,也絕對了解十之六七。各個文學大師的對《道德經》翻譯的作品也看了不少,比如 劉兆英著的《老子新釋》,李零著的《老子天下第一》,王蒙著的《老子的那幫助》等等不下數十本。發現一個問題,每個文學大師對《道德經》的理解都不一樣!可能這就是這本書的難點吧,也是魅力所在吧。

《道德經》共八十一章,裡面每一章好像各說各都不相關,可實際上它們都有一個主軸貫穿於其間。雖然我們要經過長長的經歷才有可能看到或有幸觸碰到、把持住這個主軸,可當我們一章一章讀下來,我們會浸潤在聖賢的心胸氣度裡,秉受著聖賢的教導和薰陶,漸漸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中華文化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回頭看幾千年人類發展的歷史,一直以來人們一再地肯定《道德經》,驚歎《道德經》裡面所昭示的道理之真,不斷從中獲益。

《道德經》點出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根本處的不同點。譬如在《道德經》裡有“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之說,教導我們“後其身而身先”,這跟現在的西方教育不同。

現在西方的教育都要人們去表現自我,要拿第一名,強調我是最棒的,不斷加強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走這條路線。可一個人即使不斷地拿第一名,也不能保證他能有快樂的能力,有為他人著想的存心,有為這個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能力。在這種教育之下,人們的內心只會越來越痛苦。

《道德經》卻教導我們摒棄對第一的追求,貌似讓我們不思上進,實際上是教導我們在內心無小我私慾的牽絆,心中有他人,把大眾的利益放在前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這樣人們就能好好過自然美好的生活。

現在的人喜歡人定勝天,什麼事都要跟天來爭,但是《道德經》的看法卻不一樣,《道德經》有一句“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說很大很大的風沒有吹一上午的,傾盆的大雨沒有下一整天的,都是一陣子而已。以天地之大能,做這些事情都不能持久,更何況渺小的我們呢?

即使一個人很行,佔據著高位,有錢有勢,追求物質的佔有、滿足,如果以此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又能持住多久呢?“飄風不終朝”啊,得要回到平實裡面才有雋永的安寧。

如果不懂得謙虛下來,不懂得回到“絕聖棄智”,不懂得“後其身而身先”,這樣的盛狀是不會長久的,這就是為人處世的大哲學,這些道理讓我們一輩子有享受不完的益處,得到非常幸福滿足安寧的心境,這些都可以從《道德經》裡收穫的。

《道德經》的這些道理,跟現在的西方不管別人死活、只管自己、為了自己的利益到處侵略霸佔的理念完全不同。

我們要讀老子的《道德經》,特別是乘著復興中華文化的東風,好好來學習《道德經》,擺正我們的生活態度,恢復我們的天然純良的心性,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提升,使得我們的生活、家庭更加的美滿。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來學習《道德經》。

我本人深度理解後,感覺就是這本書確實很神奇,一開始還不覺得,越是熟讀越能讓人安靜,性子急躁的人可以試試,很靈驗。它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昇華,對!是精神、氣質上的昇華!而且能感覺到的那種!生命的本質就是精氣神,它會大幅度的加強你的思維、 精神、 氣質!真的很神奇。


蜜蜂文學


《史記》

都說讀史使人明智,《史記》這本書的確使我受益匪淺。

《史記》一書是司馬遷的長篇鉅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年來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多方面歷史的動態,以及帝王將相、儒林俠士,以及各種雅士名人的事蹟。


郭孝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關羽是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書是福


評分90。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非常優秀、有爽點有淚點有擔當的故事。

這是屬於民族崛起的暢想,以實幹的精神完成日不落的遠望,完結於一場酣暢淋漓的高/潮。

雖然結局很恰到好處,但我仍覺得需要一個番外,一個時間軸為現在的番外。

如此,方能心滿意足。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

在其他小說還停留在抗倭與草原進行對戰對南方的蠻夷苦不堪言的階段的時候,這個故事裡的主角已經率領他的軍隊收復了周邊的敵對國家和附屬小國,並且進行移民和同化——是的收復,你沒看錯。

這一路上,主角用敵人的屍骸築起了無數的京觀,俘獲了成千上萬的俘虜,佔據了大大小小的礦產和良田,魔神之名遠播重洋。

他用日不落的暢想成功打動了一個又一個帝王,讓大明成功地在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以碾壓的姿態屹立於其他國家之上,他近乎貪婪地佔據著每一寸土地。

這樣的主角雖然某種程度上會讓人詬病,但就我個人而言看著是真的極為舒坦——這滿足了我長久以來對歷史文的嚮往,雖然這個故事的“爽”並不那麼徹底。

這個故事真的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爽文。

首先這個主角擁有一個十分奇怪的金手指——一個啥都有的倉庫。然而這個倉庫最大的用途,除了主角偶爾幾次的狙擊之外,大概是使用裡面奇奇怪怪的藥物來治病?哦還有各種肉水果蔬菜調料啥的。在故事中後期倉庫君更是一點戲份都沒有,堪稱史上最慘的金手指。

其次對於提前了幾百年的科技興國而言,這個故事中的改革過於踏實和注重過程。在這裡主角需要親自編寫教材、教授徒弟、挑選工匠,集所有人之力一點點試驗出各種用途的鋼材、探索更快更好的能源轉換方式和改進方法、開拓航道、培育高產優質的糧食作物……一點一滴地建設起強大的大明。

最後,在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的時候,文中認真地描繪了那時的朝堂和整體的現狀,剖析了儒學與儒家的關係,指出了政治上的弊端……而後堅決而堅定地推進各種有利於民生的改革。

主角以一片赤膽忠心屹立於每一次變革的風口浪尖,為皇座上的君王保駕護航。

這是一個主角未曾稱帝的故事。

在來到大明的這些年,他從來不想、也不願意去碰觸那個位置。每一次立下了卓越功勳,他總是會犯下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自汙。他不與任何勢力交好,只一心為大明江山永固子民安康。

在朱棣時期,他是那個彷彿隨時可以上房揭瓦的豎子,獲得了被視做子侄一般的寬容。那一聲聲“方醒愛朕”,那終生止步的大明興和伯,不僅是為了回報知遇之恩,更是一份跨越了千年的惺惺相惜。那一日,朱棣於馬背上離去,傷心的不只是故事中那些人物,故事外的我心中也有些許苦悶無法言表。

在朱高熾時期,他是那個仗義執言的晚輩,總獲得旁人無法企及的寬容。他真誠地為皇位傳承考慮,卻忽視了王座上的那個人身為帝王的擔當。雖然朱高熾在那個位置上待的時間不長,但也為大明做出了些許的改變,讓這一切慢慢變好。

在朱瞻基時期,他是那個隨時可以託付後背的德華兄。十多年來的亦師亦友,讓這兩人的默契無人可及。而在改革的路上那相互頂缸的擔當,讓我覺得日不落的遠望總有一天會真的實現。

很多人對主角未曾稱帝表示怨念,但我覺得這樣卻真的很好。他的願望只是讓大明昌盛,身處何處並不重要。而且他骨子裡畢竟只是那個憊懶的人啊。

我喜歡這個故事中描述的大明。

雖然這裡有龐然大物一般的儒家,有盤根錯節的官場,有勾心鬥角的陰暗面。

但故事中更多的是世人對實用科學的嚮往,是心繫國家的忠臣們的堅持和奮進,是百姓們的安居樂業和蒸蒸日上的生活。

我看著他們一點點向世界播撒科學的種子,一點點降低務虛官吏的地位,一點點培養出有戰鬥力的軍隊,一點點改善民眾生活與拓展疆土……彷彿在某個平行時空中真的有這麼一個威武的大明,承載著我們的夢想。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特意去圖書館找了一些有關明朝的書籍閱讀,那書中似曾相識的場景與耳熟能詳的人物們讓我有種久別重逢的欣喜。

是的,人物。

我喜歡朝堂之上為百姓披肝瀝膽的那群人,喜歡他們在國家利益上的斤斤計較。

我喜歡鄉野之間那些真實的聲音和行為,一項政策是否正確本就應該交給百姓來判斷。

我喜歡軍中的鐵血豪情,正因為有他們大明才有底氣屹立於世界之巔。

我喜歡出使海外的赫赫雄威,那骨子裡的自豪和驕傲是任何一個種族所沒有的。

我還喜歡那個沒那麼嚴肅的皇家,那個誤入歧途的皇子,那個錯生帝王家的漢王,還有婉婉……

我喜歡這個故事中的每一個高/潮,每一場勝利,每一聲山呼海嘯的吶喊,讓我彷彿身臨其境,這一切似乎真的觸手可及。

我真的喜歡這個故事。

靜下心來,故事中性格鮮明的人物一個個浮現在我的眼前,那些或印象深刻或會心一笑的場景也紛至沓來,讓我十分想再看一個這樣的故事,再看看這樣一群人在那個年代書寫一段傳奇。

我想,看完之後我需要沉澱一段時間,做一些單純的試毒或者找點爽文來平復一下心情,來緩解這個故事帶給我的震撼。


逆流書齋


唯有人生之書!

所有的書籍都是人性和自然的表達。正因為如此,就沒有哪本書可以做到愛不釋手。

人語完人,書更沒有完書。人類面對的就是無盡的思考和驗證後的修正。因此,唯有時刻準備著自己錯了的勇氣和擔當,唯有時刻準備著自己對了的自信和責任。

於是所有的書都是一個人性,都是一個觀點,唯有矛盾統一的書才是好書。但這樣的書往往難以理解和應用。

比如易經,比如太極,比如紅樓夢,比如矛盾論。這些書都可以讀一輩子,但這些書都是原則,只有自己能應用才是心得!所以,這些書幾乎沒有人懂。

故唯有人生!不斷前行!





路上有長生果


盜墓筆記所有系列!

個人感覺盜墓筆記比鬼吹燈好看!

鬼吹燈買回來看不下去


小石榴樹


書,讀了可以放下,但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