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臥病在床,子女應該去外地工作嗎?

冬日暖陽ly


請問,父母有病,子女不是醫生,沒給父母看病的話,不出去打工在家守著父母毛用沒有。


新疆很美


從你的描述中來看,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媳婦,我是覺得不應該讓他到你的城市去工作。

因為照顧爹媽,不光是他姐姐一個人的責任,還是他的責任,雖然現在是他姐姐照顧著吃喝拉撒,可能都是他姐姐在管,但是如果他離開了,那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誰都有個大事小情的,如果說他的姐姐真有什麼事要離開一陣子,那麼她的媽媽面前不能沒人吧。他姐姐現在已經把好些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那麼作為一個當弟弟的當兒子的,就忍心把一個癱瘓的老媽完全扔給姐姐不管嗎?即使自自己在身旁貌似沒有幫多少忙,但是在與不在根本就不是一樣的。


但是每件事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比如說就拿這件事來說,你們家可以和你老公的姐姐一起來商量一下,比如說老媽都完全交給他照顧,那對她來說肯定是不公平的,那是不是可以用錢來彌補一下呢?照顧一個癱瘓在床的老人,是需要付出非常驚人的體力,毅力以及一定精神上的折磨的,身邊有這樣的老人,那麼她肯定是不能工作的。


如果說家庭條件還可以的話還好一些,那如果說家境平平的話,那她這樣長期照顧自己的媽,就肯定顧不了自己的小家庭了,那麼她的老公長久也會有意見,那麼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們家的條件是不錯的,那麼可以商量一下,達成協議,給他們一定金錢上的補償,看看他們願意不願意,如果他們覺得這方法也挺好的,並且老人也同意,那麼你的老公可以到你工作的城市去,但是也一定要時常回去看看,因為老人畢竟已經老了,而且還癱瘓了,說不定哪天就已經不在了,看一眼就少一眼。


所以說這個問題還是你們一起商量商量吧,跟姐姐商量商量,再跟老媽商量商量,看看她們的意見,如果她不讓你老公去,那一定不能去了。跟所謂的什麼都聽媽的不一樣,這個時候父母需要盡孝,是一定不能少的孝,否則會後的。

之後就不能讓你老公一意孤行了,你作為媳婦,還要起到一個指導作用。

圖片來自於網絡。


張非晚


人都是要死的,老死都是病死,總比各種“橫死”好,這是常態一一父母老病臥床,子女“應該”做的事太多,隨他們的意吧! 不用橫加指導! 你能替他們“去外地工作”? 還是替他們留在老人床邊?

不能吧? 那就不要添亂堵心,橫生事端。他要走,他要留,他自會籌劃一一都有壓力,最終權衡一一那是思熟慮過的。

我奔八十了,冠心病肺氣腫,胃潰瘍腎結石,從不為這事操心,一月開一次藥,堅持不住就住院,兒女不來嗎? 隨他們便。



枯木齋


父母臥病在床,子女如果條件允許,不建議去外地工作,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可能是作為子女最大的遺憾。

如果是我,媽媽臥病在床,我不會選擇去外地工作,準確的說,我不會留媽媽一個人在家,有可能會帶著媽媽。

不過我和你老公情況不一樣,我是獨生子女。爸媽把我養這麼大不容易,我也不想讓父母孤單。

我們長大了,父母就老了。畢竟父母要是不健在了,那就是永永遠遠再也見不到了,是一輩子都沒法彌補的。

所以現在的我,雖然媽媽身體還算健康,但是我也要謹記,無論我走多遠,都要記得自己的根在哪裡。

剛剛畢業那會兒,不懂事,只想跑遠點,索性就和閨蜜去了上海。那個時候覺得逃出父母的避護,就如鳥兒逃出了鳥籠。看看外面的世界,天藍海闊,無比自在。

14年一個平常的夜晚,一顆年輕而漂泊的心突然停止了漂泊,不再那麼放眾不羈。因為那個夜晚,爸爸離開了我,離開了媽媽,離開了他所愛的一切。也是從那次開始,我才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工作後,無論多忙,我都會保持,平均每個月回家一次的習慣。

有句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遠水救不了近火”,距離太遠,可能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無法照顧到。父母臥病在床,如果條件允許,還是離家近一些好,回家也方便 。

父母老了,最怕的就是孤單,如果有時間還是在身邊多陪陪他們。畢竟真的是見一面少一面。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1]"方"指"一定的去處、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意思是父母身體健康時外出,要讓父母知道你的去處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體需要照顧,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須”安排好照顧好父母的“方法”,以盡孝道遊“必”有“方”

無論是父母臥病在床,還是身體健康,都應該常回家看看,就如主持人大賽時郭嘉寧說的:老人笑了,你就孝了


一眼見你


您好,我是斂意種情,非常願意回答您的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父母在不遠游。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扶養我們長大,也許父母給不了我們最好的,但父母卻會給我們最大的愛,當父母臥病在床的時候,我們不能陪在他們身邊,當父母不在的那一天,你會感到後悔,也會遺憾終生的。

工作丟了可以在找,而父母不在了,就真的不在了,父母在還有來處,而父母不在就只剩下歸途了。有兒才知道父母難,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以後老了,也臥病在床,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遠門嗎?所以我的觀點是趁父母還在,多陪陪父母,不要以後留下遺憾!



斂意種情


我覺得根據你說的實際情況,可以讓你老公到你的城市來。

你婆婆癱瘓,按理你老公應該在身邊照顧。但是你們目前的情況是你老公的母親和姐姐以及你老公都沒有經濟來源,在他姐姐願意並且有能力照顧的時候可以讓她一個人照顧。你老公和你努力工作以保證她們的衣食無憂。

照顧一個癱瘓在床的病人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需要足夠的耐心,也需要有足夠的財力,兩者缺一不可。

畢竟生活是殘酷的,上要顧老,下也要顧小,孝敬老人的同時也要過好自己小家庭的生活。

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固定日子回去照顧一段時間,以緩解姐姐的疲勞,釋放母親的情緒。


我就是那個小太陽


老話說,父母在,不遠遊。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一方面找工作比較困難,成家後工作壓力大,雖然父母臥病在床,子女應該在身邊照顧,但這很不現實。我有認識的朋友,他家子女有分工,即有錢出錢,有力出為,即是工資待遇少的子女,辦理退休或退職,照顧臥病在床的父母,由工資收入高的子女承擔經濟損失。不過現在最苦的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人,父母親都70多歲了,身體逐漸衰老,而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真的很難。我希望國家政府的行政單位,應該儘快把這個問題提到日程安排上來,解決這部分人的後顧之憂。


章守珍


從標題看根據我國傳統思想觀念看,子女不應該去外地工作的。不是有句話嗎叫父母在不遠行。更何況父母臥病在床,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多麼溫暖的語句,不要把它只停留在嘴上。養兒防老是我們的優良傳統,臥病在床正是需要溫暖的時候,這個時候離開會讓老人傷心的。

但凡事都有特殊性,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決策。從你的情況看,你母親中風偏癱。生活不能自理,這種病不致命,是一種長期抗戰病魔的病。而姐姐也沒工作一直在照顧。而老婆所在地正好有好的工作機會,你還是可以考慮外出找工作的。畢竟我們還要生活,只有好的經濟實力才能更好的盡孝。

且現在交通發達了路途已不再是問題。多回家看看母親,也不枉養兒一場。姐姐是母親的小棉襖,照顧母親也最讓人放心。姐姐沒工作也就沒收入,弟弟應在經濟上補償一些給姐姐,也算是徒弟弟盡孝了。棉襖的溫度取決於棉花的多少,弟弟就多往棉襖裡續點棉花,共同溫暖母親的完年吧。


影視劇回憶錄


這個要看自己的經濟能力,如果是久病不起,子女又多,那就分配下誰照顧,誰賺錢,然後賺錢的就給在家的平攤生活費,這樣挺好,畢竟養兒女就是防老的,如果全是土豪那就天天陪在病人身邊樂呵,人在生病時其實也挺煩的,各種疼痛和痛苦,身邊有一個人照顧就行了,最好是兒子,女兒在身邊吧。


mq阿木木


“父母在,不遠遊”,尤其是你們家這樣的情況,父親去世,母親已經孤苦,如今還臥病在床,做子女的更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遠離。

第一,不公平。雖說你老公離開家後,還有姐姐,但照顧病人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把這個照顧母親的責任完全交給姐姐,姐姐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怎麼辦?所以,本來是姐弟共同承擔的責任卻完全由姐姐一個人來承擔,對姐姐而言是不公平的。

第二,不孝順。母親是生養我們的恩人,所謂“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老去”,當父母慢慢老去,他們已不再強大的時候,做子女的應該是這個時候的父母的依靠,如果在母親生病需要照顧時遠離家鄉,那就是不孝。等你老公他日悔悟,可能已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了,那將會是你老公終生的遺憾。

第三,不人性。母親生病,她作為一個病人,心理上比普通身體健康的老人會更脆弱一些,這個時候的她肯定希望自己的兒女都在身邊,如果你老公離開,她肯定會有所牽掛,不能好好休息,這對於病人的病情是不利的。

綜上的分析,但願能給做決定的你們一些參考,不至於現在猶豫,將來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