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墳墓的斷頭人是什麼回事?

流浪無罪


說“斷頭人”也太嚇人了,應當是斷頭石像才對!

在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合葬墓前整齊排列著61尊石人像,這些石人有一個共同特徵的就是都沒有頭部,這讓來參觀乾陵的遊客感到毛骨悚然。唐室為何要在乾陵前設置61尊石人像?這些石人的原型是誰?是何人將他們的頭砍掉?

唐室設置61尊石人像的原因

在下葬唐太宗時,高宗為了紀念父親“四夷賓服”的功績,便在昭陵設置了14尊石像。這14尊石像代表著唐朝所降服的邊疆蕃臣,其中就包括了東突厥首領頡利在內。

唐高宗和武則天去世後,中宗效仿高宗的做法,在乾陵設置了61尊蕃臣像。中宗在乾陵設置石人像,自然也是為了彰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功績。

(這36名蕃臣主要來自於安西、安北、北廷三個地區)

這些石人像的原型是誰

這61尊石人像都有其具體原型,為了將他們區分開來,唐朝的工匠們在每個石人像後面都刻上了他們的官職和姓名。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石人像的銜名已經難以看清。

經過歷代文人的考證,確定了其中36尊石像的原型。這36名蕃臣主要來自於安西、安北、北廷三個地區,都是唐代西北地區極有名望的一些人,比如昆凌都護阿史那彌射和龜茲王白素稽。

那麼剩下的25名蕃臣來自哪裡?根據專家的推測,他們極有可能來自於這些地區:

  • 東北地區。唐王朝前期和高麗、新羅、百濟等蕃國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唐高宗時,曾經在百濟地區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等五個都護府,由百濟的首領擔任都督。唐朝還曾經封高藏為高麗王,金法敏為新羅王。

  • 西南地區。唐朝時期,東女國國王派遣使者與唐王朝通好,其後還親自來長安朝覲唐王。南詔國也向唐朝稱臣。

  • 其他羈縻府州的酋長。比如以大宛國為基礎設立的大宛都護府,以回紇部落所設置的瀚海都護府。

由此我們可以猜測剩下的25名蕃臣是來自於以上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如新羅王金法敏。唐朝之所以強盛,就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包容的王朝。在唐王朝的統治內部,有許多人都是少數民族,比如哥舒翰、高仙芝等。這些蕃臣不僅心甘情願臣服於唐王朝,還為唐王朝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唐室將他們作為蕃臣像立在乾陵跟前,也有紀念他們的意思在裡頭。

(關中大地震情景重現)

這些石人像的頭是被誰砍掉的

明朝萬曆年間,有官員到過乾陵,還做了“酋長纏頭羅列處,六郎花裡夢中過”的詩句。從詩句來看,當時這61尊石人像尚且保存完好。但到了清朝,乾陵就變成了另一番景象,所謂“鬼磷亂明滅,翁仲紛顛倒”。由此我們可以確定,石人像的毀壞是在明清之際。

而在嘉靖34年,關中地區發生了8級以上大地震,震中據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在大地的震顫下,石人像也跟著晃動起來,由於石人像的脖頸處是身體最細的地方,因此最容易發生斷裂,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石人像缺失的多是頭部。

因此,石人像頭部缺失是由地震災害造成的。後來當地百姓將倒塌的石人像重新立了起來,但因為頭部難以安回去,就棄置不用,這些頭部要麼被村民挪作他用,要麼被雨水沖刷而走。


風雪赫連城


武則天墳墓的斷頭人是什麼回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陝西咸陽市乾縣的梁山上,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對皇帝夫妻倆——唐高宗李治和他媳婦兒武則天大帝的合葬墓——乾陵就坐落於此。這裡最早是唐高宗李治生前選取的帝陵,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把武則天也於此合葬。可能是構建太過結實,也有可能是二聖發威,總之乾陵也是截至目前唯一沒有被盜墓賊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都沒有首級?我來給大家分析下。

明末清初時,有一個外國使節到乾陵遊玩,無意中發現自己的祖先在為乾陵守陵,感到奇恥大辱。他們想到一個計策,就是每天晚上到附近莊稼地裡踐踏糧食,然後第二天散播謠言,說是石像成精啦。村民們信以為真,砍掉了石像的腦袋。考古學家考證,自然災害給這些石像帶來災難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考察發現,斷頭的並不只是石人,而且還有石馬和石鴕鳥。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崇州節度使溫韜,也是率領軍隊,興致匆匆,揚言要挖開乾陵,發筆橫財。又是折騰了一番,掘地三尺,累得汗流浹背,可惜依然一無所獲!後世歷代的盜墓賊一波又一波,陸續紛紛“問候”乾陵,卻都垂頭喪氣的敗走。

還有專家們分析指出,在破壞最為嚴重的那個階段——遼、金、元時期,陝西恰是這些少數民族的管轄範圍,少數民族統治者不難從石像裡找出他們的很多先祖形象,氣急敗壞之下,很可能不注重民族團結,下了黑手。一是矗立在乾陵前的名震古今的武則天“無字碑”,一塊高大而空無一字的墓碑,至今依然成謎。


史海閒聊


關於武則天的墳墓,有兩個令人好奇之處。

一是武則天的無字碑,意在功過讓後人評價。


二則是武則天墓前的斷頭人,為什麼會有斷頭人?

在武則天的墓前總共有61個石人,而且都是統一的姿勢,雙手成功呈恭敬的作揖狀態。說到這裡很多人想起了秦始皇的兵馬俑。但兩者區別很大,秦始皇的兵馬俑基本上都為士兵和與其征戰的將軍。

如果單看這些石人的外表與其服飾特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都是達官顯貴的模樣,有點像上朝的文武百官,有傳言稱這是唐太宗入葬的時候,有許多前來參拜的少數民族官員以及其他國家派來的使臣,而武則天為了凸顯天朝的威武。讓石匠把參拜使臣的國別、姓名、年齡刻在石像後面,表示世代臣服我天朝大國。當然這也是傳言也就是野史,可信度不高,但可以參考。

為什麼這些石像沒有頭顱?現在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考古專家認為在明朝嘉慶年間,曾發生過一次大型的地震。而武則天的墓也在地震的輻射範圍之內。於是專家認為這些石像頭顱可能是地震的時候被震掉的。但小編認為這種說法存在著很大的漏洞,因為這些石像的頭顱是全部消失,如果是地震的話,不可能全部消失啊?如果是這也太湊巧了。

說法二:被後來的臣子所砸毀

在武則天繼位的時候,很多人反對她。因為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女皇帝。而古代又是一個男權當道的社會。所以在武則天在位的時候,有很多大臣都曾頂撞她,與她的政見不合。所以在武則天去世以後,有臣子將他墓前的石像都全部敲掉,以表示不服。這種說法還稍微靠譜點。

說法三:老百姓迷信所砸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乾陵附近經常發生瘟疫,古代人民都很迷信,有人說:“乾陵外的番臣石像成精了,喜歡在夜裡傳播瘟疫。”俗話說:“三人成虎,五人成章。”謠言越傳越廣,百姓更加深信不疑。於是偷偷的把石像的頭顱砸掉了。然而有的人就說了,為什麼百姓只拿下腦袋?古代的時候的人們認為被拿掉腦袋的人就相當於死了,所以他們只拿下了腦袋。這種說法比較有意思,但反過來可能性還真的挺大。

無字碑

我是黑白史,歷史有黑白,且聽我辯言!


黑白史


武則天墳墓的斷頭人是什麼回事?大家都覺得很奇怪,那些石頭像的頭顱都哪裡去了呢?

首先武則天墳墓裡擺放著這些石頭像是另外一種傑作,那就是石人沒有頭顱。在她墓前有61個石人,都被雕刻成十分恭敬的姿態站著,就像在被訓話一樣。恭恭敬敬的在那裡守著墳墓!

在武則天墳墓守著她的61個石頭像是怎麼就沒有了頭顱的?這個有很多種說法,眾說紛紛。為什麼石頭像只有身而沒有了頭顱,這個讓人很難理解,所以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吧!

第一種說法就是,

在嘉靖年間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很強。震中位於陝西華縣,這與武則天墓所在之地的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因此很有可能被波及。梁山上武則天墳墓裡的這些石頭像。地震把那些石頭像的頭顱都震斷了,因為石頭像的頭顱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這次的大地震把墳墓裡的石頭像都給震斷了。

第二種說法就是,

在當地附近的老百姓發生了一次瘟疫,死了很多人。而老百姓們都聽傳是那些石頭像都已成精了,而造成的瘟疫,而古時候的人們都很迷信思想。聽到這樣的傳說那還了得,老百姓們都紛紛跑去梁山上,把守在武則天墳墓裡面的61個石頭像的頭顱全部都給砸了,免得以後真的會成精。

第三種說法就是,

武則天這個人的身份很特殊,陸續有很多人文人雅士來參觀她的靈墓,有一次,蕃臣的人來拜祭武則天的靈墓,因為蕃臣的族人都很崇拜武則天,因為這個女皇帝充滿了傳奇色彩。來拜祭一下這個女皇帝也是很正常的,蕃臣的族人來到武則天墳墓,竟然看見那些石頭像裡面有很多他們族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侮辱,很沒有面子,所以就把這些石頭像的頭顱全部都毀了,這樣就沒有人知道這些石頭像是誰了。

不知道這樣分析是否存在問題,武則天墳墓的斷頭人是什麼回事?現在還在等專家學者們考證中!





海哥趣說歷史故事


在陝西關中平原上,分佈著18座唐代皇陵,這其中的乾陵在中國更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因為它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他們既是一對夫婦又是兩朝天子。名揚天下的乾陵,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然而,如此氣魄宏大的乾陵卻隱藏著眾多無人知曉的秘密,其中一件便是朱雀門外的石像生斷頭之謎。

朱雀門外斷頭石人像

在乾陵陵園朱雀門外的東西兩側,分佈著61座石像生(石人和石獸),其中東邊有29座,西邊有32座。而這些放在墓前的石人、石獸,是用來展示至高無上的皇權和皇家儀仗的威嚴,此外據說還具有驅邪和鎮魔的作用。石人像採用了原雕手法,大小和真人差不多,這些石像有的身穿圓領口、緊袖口的武士袍,有的身穿寬袖、圓領褶袍,有的肩上掛弓,有的腰上佩刀。雖然這些石像形態各異,但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沒有頭顱,那頭都去哪裡了呢?在知道頭去哪裡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石人像都是什麼身份。

朱雀門外斷頭石人像

史學家、考古學家對這61座石像進行多年的研究,確定它們都是依照當時唐王朝屬下的一些少數民族首領。外國國王和特使等的真人形象雕刻而成。在石人像的背後都刻有他們的國名、官職和姓名等內容。石像的身份已經確定,但它們的頭顱去哪裡了呢?世人也都無法理解。 但民間卻出現了很多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是被外國使節設計破壞的。 相傳,在明末清初時,一位外國使節的後代來乾陵遊玩,但卻看到自己的祖先竟然在為大唐皇帝守靈,感覺受到了莫大的恥辱,於是有了毀掉石像的想法,但又害怕受到當地官員的懲罰,於是想了一個能保護自己的辦法。每到晚上他都會去附近的田地毀壞莊稼,等到積起民怨後,他便造謠說親眼看到,一到晚上石人像便會化成人形,去糟蹋莊稼。而後又說只要毀掉石像的頭,他們就不會危害百姓了。農民們信以為真,一怒之下就毀掉了所有的石像頭。

朱雀門外斷頭石人像

但民間的傳說大多都有杜撰的成分,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終於有了一個可靠的答案,這些石像的頭竟是由天災造成的。 據記載,公元1556年1月23日,也就是明嘉靖三十四年,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震級達到了11級。由於地震發生在午夜,死了很多人。距離華縣僅100多公里的乾陵當然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壞。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關中大地震。專家們也仔細分析了陵前的石人像和石馬,發現它們受到毀壞的地方都在頸部,由於頸部較為脆弱,無法承受地震帶來的衝擊而紛紛斷裂。

朱雀門外斷頭石人像

石像頭顱斷裂的秘密已然解開,但斷掉的頭顱又去了哪裡?專家們曾在石像周圍地區進行了挖掘,試圖找到它們,但卻一無所獲。如今這些無頭石像依然矗立在乾陵朱雀門外,它們身上的每道線條也是對大唐盛世最生動的歷史記載。而乾陵的秘密仍在繼續······






緣禦寒


武女皇陵墓的朱雀門西旁邊32個,東旁邊29個,總共61個石人,井然有序恭順地陳設在墓前,甚為壯麗。可惜的是,這些石人都丟失了腦袋。對於這61個石人,它們的本相是唐朝貞觀年間,歸安唐朝的61個藩王,於是這石人又叫“藩像”、“賓王像”。唐李顯皇帝出於推崇祖先的豐功偉績的目的,製作了這61個石人。

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一直來到了明朝,這61個石人,依然沒有發生變化,原來的樣子!明朝劉青田的作品《乾陵》中記錄有:藩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到後來,為什麼石人的頭像都沒有了呢?於這個事情,大部分人有如下的三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盜墓賊搞破壞的。明朝末期,人們生活困苦許多盜墓賊出現。他們四處挖掘盜取墳墓中的寶貝。盜墓賊盯上了武女皇墓的。武女皇墓的墓葬中的寶貝。也看上了墓門前的石人的頭像。盜取了他們頭像。這個說法的後來也得到了質疑,因為有後來的考古人員在外圍的田地中發現了一些石人的頭像,遺落在這裡,那麼這個說法呢就不成立了。

第二種說法外國使節破壞說法。明朝末期,有一位外國使節來到乾陵參觀,看到自己的祖先矗立在陵墓前,他認為非常的羞恥,又不好明目張膽的動手破壞的石像。於是他想了一個計策:就在附近的村民中傳播謠言,說石像的夜晚變成妖怪出來破壞農田裡的莊稼,那麼村裡的農民信以為真感到非常的氣憤,就把石人的頭像破壞了。

第三種說法是地震說,因為考古學家發現製作石人石材,並不堅硬,斷頭的不止這些石人,還有石馬石鳥頭像也都丟失了,而且都是最易損壞的裂掉了。在明朝嘉靖年時,在陝西華縣發生了大地震,達8.0級。導致80多萬人失去了生命。而乾陵武則天的墓。距華縣僅有100公里,最容易受到地震危害的。清朝末期,一位日本的考古學者到乾陵考察時發現,還有許多石像倒在地上,進一步印證地震說法。


親也愛地理愛旅遊嗎


一代女皇武則天和老公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叫“乾陵”。這座大墓,充滿了各種謎團。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對“皇帝夫妻墓”,即男女都做過皇帝的雙皇帝夫妻墓。這個“風水寶地”作為帝陵,是唐高宗在世時就選好的,非常考究。武則天死後,兒子唐中宗李顯把母親武則天,和早前已入葬的父親李治合葬在了乾陵。古人講究“生同室,死同穴”,把父母合葬一處,也算作為兒子的唐中宗李顯盡一份孝心了。

除了名震古今、引發眾說紛紜的“無字碑”,碑後的61個無頭蕃臣石像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他們的頭究竟到哪兒去了?這些石像現存61個,皆是胡人裝飾,穿戴各異,高度與真人相仿,可是都齊刷刷的沒有了頭部。乾陵蕃臣像也叫“賓王像”,最初的數量應該是64個,每尊石像的背後都刻有主人的姓名和來歷,現今官銜姓名可考的只剩有36人,這還是在歷經各朝的考據基礎之上流傳下來的,有吐谷渾、吐蕃、突厥、安北、北庭、安西等民族或都護府,都是小國國主(城主、酋長、首領)兼唐朝政府任命的將軍職位。這些頭頭腦腦被立成石像,忠心耿耿的護佑著陰世的二帝,充分顯示著唐代國力之盛、國威之猛。有一點可以肯定,直到明朝,這些石像都完好無損!明朝劉伯溫《乾陵》曾記載:蕃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那麼為什麼後來石像腦袋都沒有了呢?關於此事,主要有以下3種解釋。

一、盜墓賊說。明末清初時,大量西方盜墓賊橫行,倒賣文物,瞄上了乾陵。乾陵的石像因個頭太大,未能得手。盜墓賊索性砍掉了石像的腦袋,偷到國外倒賣。不過這個說法後來存在很多疑點,因為考古學者後來在乾陵附近的農田,發現了幾個石人的頭顱。

二、外臣摧毀說。明末清初時,有一個外國使節到乾陵遊玩,無意中發現自己的祖先在為乾陵守陵,感到奇恥大辱。他們想到一個計策,就是每天晚上到附近莊稼地裡踐踏糧食,然後第二天散播謠言,說是石像成精啦。村民們信以為真,砍掉了石像的腦袋。

三、地震說。考古學家考證,自然災害給這些石像帶來災難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考察發現,斷頭的並不只是石人,而且還有石馬和石鴕鳥。因為這些石像的材質不是很結實,加上每個部位的材質和硬度都不同,以及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損的時候,脆弱的頭部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

那麼問題來了,乾陵裡面為何會有沒有腦袋的61個石像守護在武則天的墓前呢?這個問題確實讓人匪夷所思。首先我們就乾陵這61尊無頭人的穿著來分析,這些石人身高大小几乎和真人差不多。基本上都是身著左衽武士袍,衽就是衣襟,歷史上我國中原一代大多是右衽,只有少數民族的服裝是左衽的,右衽左衽也分漢人和胡人。因此從服裝來看這些石像不僅有遊歷民族,而且還有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

姿態有著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領紫袖的,都是雙雙並立的,兩手前拱姿態極為恭敬,彷彿在這裡列隊迎候皇帝一樣。後人也把這61尊石像定性為“外國使者”,被人們習慣的稱為“六十一蕃像”。在中國歷史上用“外國使者”守陵這也是空前絕後的事。關於頭像無頭的原因人們是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被人砍掉的,還有人說是有一年地震,這些石像材質不好腦袋被震壞了,另外還有一種說發說當年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被破壞的,總之是眾說紛紜,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