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能力如何?

用戶46465268755458


勃列日涅夫是個平庸之人,治國能力不怎麼樣,可是權謀能力還是可以的。當初拉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是個過渡人物,結果這個過渡人物把其他的實權人物搞掉,自己獨攬大權直到死去,整整18年之久啊,可見勃列日涅夫的權謀還是有一套的,不過其治理國家就一般了。







勃列日涅夫當政時,蘇聯創造了許多個之最啊!蘇聯國力最鼎盛的時期,貪汙犯和貪汙集團最多,軍力武器裝備世界最多,擴張大國沙文主義慾望最強,蘇聯民眾生活最好的一段時期。勃列日涅夫創造這麼多之最,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運氣非常好啊!他當政時剛好碰到國際油價上漲時期啊,以前一桶石油15美元,到他時居然上漲了80美元一桶,差不多六倍啊,多好的事情啊,蘇聯經濟收入大半都是靠能源出口賺錢的,油價上升了,自然就有大量的外匯了,有錢慾望就膨脹了嘛!


有錢就開始墮落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是貪汙犯和貪汙集團最多的時期。勃列日涅夫本來管理能力不強,他手下的官員都是靠裙帶關係上來的,不是靠能力。只要和勃列日涅夫有些關係,就有官做,大量的裙帶官員充斥著政府機關和管理層,這些靠關係上臺的官員管理國家能力一般,貪汙腐化卻是一把好手,大家一起貪腐,佔國家的便宜,正事不幹,只管撈錢,這些貪汙犯產生的金融寡頭到現在還嚴重影響著俄羅斯命運。有錢了自然就有資本和美國爭霸了,勃列日涅夫把國庫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投入了軍事方面,讓蘇聯迅速的在常規武器,核武器,軍隊數量都超過了美國,成了世界第一,名頭很響亮,可是也拖垮了蘇聯,過分的注重重工業,導致輕工業停滯不前,生產坦克很厲害,可是生產麵包的機器卻沒有多少啊!蘇聯最後崩潰軍備競賽也是一個原因啊!


那時的蘇聯民眾生活還是挺好的,畢竟石油賺了大錢嘛,不過那都是短暫的,泡沫的經濟。到了蘇聯後期的時候,石油價格降了下來,蘇聯經濟就不行了,整個國家處於停滯狀態,國家沒錢了,什麼都不行了,最終導致蘇聯解體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是最好鬥的時期,大國沙文主義最強烈,狂妄的干涉別國內政,對外發動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結果輸了,軍費支出也拖垮了蘇聯。蘇聯和我們的珍寶島之戰,蘇聯也輸了,坦克也被我們繳獲了。蘇聯把捷克斯洛伐克領導層一鍋端了,導致蘇聯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總之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完全是瘋狂了,不知在幹什麼,到處得罪人,也許應了那句話,上帝讓人死亡,首先讓他瘋狂,而蘇聯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勃列日涅夫的行為為蘇聯崩潰埋下了伏筆,雖然它曾經有過鼎盛的繁榮,不過那都是外在的虛假的,勃列日涅夫實在是蘇聯轉折性的人物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勃列日諾夫同志,有如下幾種能力。

接吻能力—滿星。曾經把南斯拉夫老大鐵托嘴唇吻破,強吻捷克領導人,激吻東德領導人。當遇見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時,又想故技重施,老卡多聰明,一顆雪茄躲過去了。恐怖的勃列日諾夫同志的三重吻,難以讓人防範。

領導能力—滿星。想想看,他從1964年就把赫魯曉夫幹掉了,一直執政到1982年。執政18年,儼然斯大林第二。期間蘇聯經濟發達,民生改善,在軍事上第一次超過了美國,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還在美國後院偷放了導彈,只不過被發現了。期間,中美恢復外交,賣給我們黑鷹直升機,就是為了對付蘇聯。勃哥的個人威望達到了空前,直到他去世。



閻大嘴


勃列日涅夫的意外上臺,就連他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是我?我一點準備都沒有的。就這麼一位被世人認為能力平平的人物,他卻執掌蘇聯18年,使蘇聯的國力達到巔峰,在軍力上叫板美國,讓西歐為之膽顫。

我們暫且不論勃列日涅夫的能力,先了解一下俄羅斯人是如何看待勃列日涅夫的。在俄羅斯人看來,勃列日涅夫有兩個突出優點,一是他笑話多,二是他聲譽好。

來自俄羅斯權威民意調查機構的一份數據顯示,有39%的民眾對勃氏執掌蘇聯時表示欣賞或有好感,而對斯大林有同感的人約有36%,戈爾巴喬夫僅為20%。對勃氏感到憤恨的有12%,而斯大林和戈氏的佔比要更高。

調查數據表明,勃氏是僅次於普京聲望的最高領導人。有61%的受訪者認為勃氏時期是蘇聯發展最好的時期,有一半人覺得勃氏在國家發展史上起了正面作用。而很多史學家卻認為勃氏是使蘇聯走向瓦解的罪魁禍首。

那麼,勃列日涅夫到底有哪些能力?在勃氏從政初期,根本沒有人認為這位被斯大林稱為“美男子”的人會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性格溫和,年前時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他的仕途卻是異常的順坦。

二戰期間,勃氏先後擔任烏克蘭方面軍的一些政治工作,戰後三連升,從州黨委書記一躍而成為蘇共中央書記,受到斯大林的欣賞。當時的蘇共委員會中,勃氏是眾人公認的能力較弱的人,就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勃氏本人也曾表示自己不具備領袖的才能,更沒有那樣的野心。正因如此,他也躲過了權力鬥爭中的各種災難。1964年,蘇共書記蘇斯洛夫和克格勃掌門人謝列平趁赫魯曉夫在度假時,密謀通過政變將其趕下臺。

勃氏成為通知赫魯曉夫的最佳人選,他是被強拉到電話機前。當時的勃氏害怕的痛哭流涕,他擔心赫魯曉夫知道政變後,會把他槍斃。赫魯曉夫被下臺後,蘇、謝二人陷入奪位大戰,爭執不下的二人決定採取折中方案。

他倆將“軟弱無能”的勃氏推舉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原因就是勃氏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選,對誰都沒有威脅。眾人都清楚勃氏只是個過渡人物,他的一些提議經常被無情的否決,而且還要受到其他同仁的嚴厲批評。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似平庸無能的勃列日涅夫,在短短几年內悄無聲息的讓謝列平等人消失,牢牢的控制了蘇聯最高領導人之位。親政後的勃氏,很快結束了赫魯曉夫的改革運動,開啟了蘇聯的全新時代。

勃氏的用人標準雖然是任人唯親,但其所選之人能力還都不低。很快蘇聯許多重要部分的人都被更換,他對子女們也是毫不吝嗇。在提供富裕生活的同時,還要賦予他們各種權利。勃氏本人也很熱衷於打獵和開車。

而且水平還都不錯,勃氏曾親自駕車拉著尼克松一路狂飆,將尼克松嚇得直冒冷汗。在他執政後期,愛好變為居家看電視以及給他人頒發各種獎章。

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的經濟增長率長期保持兩位數,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但主要的日常消費品卻長期短缺。這一時期,西方的各種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開始撲向蘇聯年輕一代,社會的治安狀況大大惡化。

在勃氏當政的18年裡,蘇聯的軍力迅速膨脹,到上世紀70年代時,已經能與美國平起平坐,有些方面甚至超過美國。這一時期,美國正陷入越南戰爭中,整個國際形勢發展對蘇聯有利,勃氏頻頻向美國發起挑戰。

美蘇的核軍備競賽也進入白熱化,蘇聯全力發展軍備。勃氏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最終耗盡了蘇聯的發展動力。中蘇關係在勃氏手上達到了對立的頂峰,但在其晚年也開啟了正常化的大門,這個關係變化的分水嶺。

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病逝,終年76歲。在勃氏時代,蘇聯的國力達到史無前例的頂峰,但由於勃氏沒有意識到蘇聯社會積累的無數尖銳矛盾,也缺乏解決問題的決心和魄力。這些矛盾最終使蘇聯積重難返。

進入新千年後,俄羅斯人開始懷念這位勃氏。原因就是勃氏時代的蘇聯與現在相比具有各種優勢,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貧富分化加劇。俄民眾將勃氏時代作為目前俄羅斯的參考面。

還有一點就是,勃氏時期蘇聯處於巔峰期,俄羅斯的實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而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沒有找回曾經的榮光。俄民眾有很強烈的大國強國意識,因此俄羅斯人懷念勃氏時代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當然也有人在反省勃氏夫時代,勃氏後期的蘇聯開始停滯不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速從兩位數降為一位數。民眾最基本的消費品都難以保障,麵包也是限量供應。當時的蘇聯嚴重依賴能源,為解體埋下隱患。

綜上,勃列日涅夫並非是世人口中的平庸無能之輩,他在執政的18年間,蘇聯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這就是其能力的體現。這也恰恰是這位“忠厚長者”受俄民眾尊敬的原因。


野史也是史


蘇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任領導人是斯大林而不是列寧,在蘇聯組建的過程中,列寧已經重病。赫魯曉夫是斯大林之後的第二任領導人,接下來便是勃列日涅夫。


蘇聯之興,源於這三個領導人;蘇聯之亡,也源於這三個領導人。

斯大林掌權後,以鐵血手腕確立了自己地位,在蘇聯實施斯大林模式,集國家之力發展重工業,這為蘇聯贏得蘇德戰爭奠定了基礎,也為日後蘇聯的解體埋下伏筆。

赫魯曉夫接替斯大林後,他意識到了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問題,決心隔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以這麼說,赫魯曉夫有進取心,想要改變現狀。然而,赫魯曉夫矯枉過正,他全盤否定斯大林,在蘇聯國內造成了巨大的震動,最終在古巴導彈危機後被政變趕下臺。


接替赫魯曉夫的,便是勃列日涅夫。

應該來說,勃列日涅夫是個幸運兒。在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中,勃列日涅夫只是個拉來湊數的,但是因為蘇聯當時的兩大巨頭謝列平和蘇斯洛夫勢均力敵僵持不下,結果勃列日涅夫這個沒有太多背景之人就被推上了前臺。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勃列日涅夫治理國家不行,但是手段還是有的,謝列平和蘇斯洛夫相繼出局,勃列日涅夫就此掌握了蘇聯大權直到去世,時間長達18年。


勃列日涅夫掌權之後,他全盤繼承了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能力有限,根本就不願意去改變,實際上他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只求維持現狀就好。據傳,勃涅日涅夫每次做報告必須對著稿子念,沒有稿子連話都說不出幾句。

勃列日涅夫幸運之處還在於,他上位之時,正值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中東主要石油輸出國宣佈對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價格暴漲。而蘇聯恰好就撿了這個便宜,出口石油賺了個盆滿缽滿。

藉著賣石油,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間,蘇聯的經濟達到了巔峰,達到了美國的60%,是最接近美國的時候。但是,表現的經濟巔峰掩蓋了不了勃列日涅夫的毫無作為。


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間,蘇聯政壇一汪死水。特別是勃列日涅夫實行的幹部眾生制,讓蘇聯政壇老人當道,有想法的年輕人沒有位置,從而暮氣沉沉。到勃列日涅夫死後,連續兩任蘇聯領導人都是老頭子了,上任沒多久就去世了。

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間任人唯親,他的女婿在勃列日涅夫的關照下,一路高歌猛進,從一個小小的警衛員做到了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軍銜更是上將。最終,勃列日涅夫發女婿成為了蘇聯有名的大貪官。

勃列日涅夫本人也是好大喜功,身上掛滿了無數的勳章。以勳章的數量而言,就連身經百戰的朱可夫元帥也望塵莫及。


可以這麼說,在勃列日涅夫手上,蘇聯徹底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


小鎮月明


勃列日涅夫,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也就是實質上的蘇聯黨,政,軍最高權力的掌握者。1964年,58歲的勃列日涅夫正式成為蘇聯最高執政者,開始了他長達18年的執政生涯,直到去世的時候才放下他手中的權力。


有人說蘇聯之解開始於赫魯曉夫,有人說始於勃列日涅夫,也有人說是戈爾巴喬夫。那麼勃列日涅夫的執政能力到底怎麼樣呢?

首先,勃列日涅夫肯定不是個庸才。能夠在在蘇聯波詭雲譎波詭雲譎的政壇中崛起,並最終取代赫魯曉夫,成為當時世界兩極之一的蘇聯最高領導者,他的個人能力和手腕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在政治領域是勃列日涅夫應該是一個極為高明的政客。

但是在經濟建設方面以及軍隊軍事建設方面,勃列日涅夫是否又是一個合格者呢?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真正的成長為一個軍事上的超級大國,美國都不得不暫避鋒芒。然而與此同時蘇聯的內部問題卻日益突出,蘇聯內部新舊兩個政治層面的權力交替和既得利益集團的保守並沒有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得到解決,這為蘇聯這的確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總體來說,雖然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國家軍事實力達到了巔峰,然而由於勃列日涅夫對蘇聯社會矛盾的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這些矛盾越積越深,蘇聯解體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此外,也正是從勃列日涅夫開始,蘇聯經濟依賴於能源出口,其弊端之大,至今仍深受其害。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作為一名工科的大學生,勃列日涅夫33歲時就能當上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黨委書記,並在二戰中打成一位少將政委,之後又相繼受到赫魯曉夫和斯大林這種不世之人物的賞識,而且,他還統治了世界上最大的國家18年——也和美國抗衡了18年,以至於直到生命的盡頭,蘇聯的最高權力才從他的手中離開。如果說他能力不足,那可就是笑話了。

說到笑話,其實,直到現在,勃列日涅夫仍然是最能帶給俄羅斯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快樂的蘇聯領導人,因為,戰鬥民族用他的形象創造出來的笑話,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今天,我們就不妨用幾個與他有關的笑話,來解釋一下他的能力如何:他不僅確保了多民族組成的蘇聯的安全和統一,而且讓還蘇聯成為了世界上唯一可以抗衡美國的超級大國,即使是到了現在,俄羅斯的安全都在吃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老本!

從勃列日涅夫執政開始至今天,戰鬥的民族就開始廣泛流傳這樣的一個笑話:幼兒園登記小朋友的民族出身,有個小男孩兒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出身是什麼。於是,老師就問道:你母親是哪個民族?小男孩兒答道:“哈薩克族!”“那你父親呢?”“格魯吉亞族!”“那你就是俄羅斯族!”


其實,向來自稱是烏克蘭人的勃列日涅夫,雖然統治了蘇聯18年,但無論是蘇聯人,還是現在的俄羅斯人,卻一直在爭議一個問題:勃列日涅夫到底是哪個民族的人? 有資料顯示,斯大林一直認為勃列日涅夫是摩爾達維亞人;大部分蘇聯人則認為他是俄羅斯人;而現代俄羅斯人則認為他是出生在烏克蘭的俄羅斯人,現在更是有研究者指出他有可能是波蘭族人!

這看起來也是一個笑話,但卻說明了一個問題:勃列日涅夫作為在戰爭中打出來的少將級政委,他非常重視蘇聯各民族的融合和發展,非常重視各族人民對蘇聯這一概念的向心力。因此,他不去糾正斯大林對他在民族歸屬問題上的錯誤認識,確實有可能是出於敬畏的心理,但他也肯定有他認為那是件不足掛齒小事的原因,因為,他一直是在為蘇聯而奮鬥,至於是哪個民族出身則不重要。

蘇聯民族眾多,是有歷史性原因的。在歷史上,俄羅斯人擺脫蒙古人的統治之後,僅遭遇過兩三次異族的大規模入侵,而且這種入侵的時間還非常短,再加之其本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只有兩次,因此,少受戰亂流離之苦的俄羅斯各地民眾,在俄羅斯中央集權管理比較鬆散的狀態下,就保持了很大的穩定性和多樣性,從而讓俄境內的民族數量非常之多,以至於多位蘇聯領導人都不能確切地說出自己境內到底有多少個民族。

然而,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發展成為世界性的超級大國,在國際上享有可以和美國競爭的崇高地位,這對於向來崇尚威權的戰鬥民族而言,絕對是無上的榮耀,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勃列日涅夫在歷史上的地位,越來越被現代的戰鬥民族所認同。

勃列日涅夫是技術派官僚出身,所以,儘管他做事不是俄羅斯人崇尚的那種雷厲風行式的威權風格,但他非常重視俄羅斯軍工——尤其是航天工業的發展。因此,儘管在應對美國的軍備競爭之際,他輕視了輕工業的發展,一度讓蘇聯的民生艱難——一切生活用品都要排隊甚至是憑證購買,然而,他卻讓蘇聯的重工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僅在冷戰中保持了蘇聯的人的尊嚴,甚至其留下來的重工業——尤其是航空航天業的底子——直到現在仍在為俄羅斯的安全在發揮餘熱:經過近三十年融入西方的努力並被西方所拋棄之後,現代的俄羅斯人才突然發現,原來這麼多年,他們實際上一直是在吃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老本!

所以,現在回頭來看,勃列日涅夫要大炮不要黃油的作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有其道理的:他是希望蘇聯民眾忍一忍享受日常生活的衝動,先確保自己國家的安全。確實,他也做到了這一點,在他的治下,蘇聯不但保持了領土的完整,甚至還能在全球和美國抗衡。

可惜,他對蘇聯官僚們的放縱,卻最終讓蘇聯走向了滅亡 :未等到蘇聯的輕工業開始為普通民眾效力,蘇聯就被不願再忍普通民眾拋棄了。

在蘇聯時代,普流傳這樣一個笑話:美國好萊塢“埃及豔后”伊麗莎白·泰勒到訪莫斯科。在受到勃列日涅夫接見時,建方勃列日涅夫放開蘇聯人出國的禁令。當時,勃列日涅夫的眼睛馬上就亮了:“夫人,您是想說,要和我在莫斯科單獨相處嗎?!”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是在笑話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蘇聯民眾都想出國,但蘇聯政府對此卻是多方阻撓。

其實,戰鬥的民族向來是一個喜歡自我否定的民族,因此,他們需要時不時地在外部世界的認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則就會陷入一個自己折騰自己的境地。然而, 出於冷戰思維定式,勃列日涅夫卻基本上切斷了蘇聯與外界的大部分聯繫:1980年奧運會原本是蘇聯向世界展示自己、同時也讓蘇聯民眾瞭解世界的大好機會,可是,勃列日涅夫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卻讓這一切成為了泡影——不僅莫斯科奧運會受到了西方的抵制,就連洛杉磯奧運會這個瞭解美國和中國的機會,莫斯科都放棄了!從而讓蘇聯和西方之間形成了所謂的”鐵幕“!結果,這種鐵幕,不僅最終沒有防住西方的和平演變,反而讓鐵幕後的蘇聯民眾變得不夠不自信和浮躁,最終自行解體了強大的蘇聯!

談到莫斯科奧運會,也有一個笑話,從側面談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在國際上的強大影響力。

勃列日涅夫講話時,有一個習慣性的口頭語”啊”70年代初,他召開一個政府各部門領導人會議,剛”啊“了兩次準備開始講話,但一低頭,發現秘書給他準備的稿子並不是他想講的東西,就很自然地又“啊”了一聲表示驚異!之後,他又“啊”了兩聲很生氣地宣佈散會。過了幾天,蘇聯體育部門的領導人興奮地過來報告:按照勃列日涅夫上次會議有關奧運五環的指示精神,他們已紀成功申辦下來198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

眾所周知,在冷戰時期,莫斯科能夠拿到198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當然是一種特別的勝利,尤其是在其競爭對手恰是美國的洛杉磯的大背景下!然而,蘇聯人能夠將拿到奧運主辦權這種重大的外交勝利,歸功於勃列日涅夫的口頭語,雖然有拿勃列日涅夫開涮的味道,但箇中對其能力的佩服,也是溢於言表的。

因此,儘管勃列日涅夫的大勳章以及他老男人間的唇吻一直是戰鬥民族的笑料,但是,2019年4月中旬,俄羅斯最權威的民意調查機構曾做過一個調查:您想生活在哪個時代。結果,40%的俄羅斯人希望生活在當代俄羅斯;37%的人希望生活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只有23%的人選擇了其他時代或是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顯然,看清西方不可能容忍俄羅斯強大的真實面目之後,現在的俄羅斯人已越來越懷念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強大了!


郭宣翻譯


勃列日涅夫執政蘇聯長達18年,他是公認的蘇聯最平庸的領導,他曾經多次表示自己沒有領導才能,也沒有野心。

但是,據俄羅斯權威民意調查機構的民意調查顯示,39%的民眾對勃列日涅夫有好感,只有36%和20%的民眾對斯大林和戈爾巴喬夫有好感。61%的民眾認為勃列日涅夫時期是國家發展最好的時期。勃列日涅夫究竟有何能力,是否配得上讓這麼多民眾緬懷他統治的時期?

1.排斥異己,安插親信,鞏固統治

1964年,波德戈爾內和掌管克格勃的謝列平發動宮廷政變,逼赫魯曉夫下臺。政變策劃者為了爭奪最高統治地位相持不下,最終只好無奈地選擇了平庸又沒有野心的勃列日涅夫作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幾年時間,勃列日涅夫通過排斥異己,安插親信,鞏固自己的地位。



勃列日涅夫將領導層中原來跟隨赫魯曉夫的、對自己能力有懷疑的人,全部排擠出去。如謝列平、柯西金、波德戈爾內、伊利切夫、波利揚斯基、傑米切夫等異己分子被相繼排擠出領導層。

同時,勃列日涅夫提拔了大量自己在地方任職時的老部下,比如契爾年科、謝洛科夫、巴普洛夫、齊涅夫等人都被安排到中央重要崗位。

通過一番洗牌,勃列日涅夫結束了他上位初期,蘇聯“三駕馬車”——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內、柯西金三人並駕齊驅的局面,確立了自己一元獨尊的地位。

2.發展經濟,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勃列日涅夫當政期間,蘇聯的經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從1965年到1980年,蘇聯的社會總產值增加了2.38倍,國民收入增加2.35倍,其增長速度高於同期的美國。

這段時期蘇聯的經濟實力翻了一番,大大縮小與美國的經濟實力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65年蘇聯職工平均工資為96.5盧布,1981年提高到172.7盧布。

除此以外,勃列日涅夫還重視改善農民的生活,把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當成重要的事情來抓。

當時國家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推動了農村的道路建設、農業電氣化、農村的煤氣化。到1978年,40%的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接近城市,農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正是因為勃列日涅夫在經濟上為廣大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到了今天才會有如此多的民眾懷念他統治下的蘇聯。

3.用人唯親,思想僵化

勃列日涅夫畢業於第聶伯捷爾仁斯克冶金學院,之後長期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摩爾達維亞和哈薩克斯坦工作。他在這些地方培植了許多親信,在他成為蘇聯的統治者後,他提拔幹部的原則就是選用來自以上地方的人。


比如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吉洪諾夫,憑藉和勃列日涅夫是老鄉和校友的關係被安排到如此重要的崗位。

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謝苗.茨維貢則是勃列日涅夫在摩爾達維亞工作時的老部下。

哈薩克斯坦第一書記庫納耶夫是勃列日涅夫在哈薩克斯坦工作時的得力助手。

勃列日涅夫還實行幹部終身制,許多幹部長期在崗位任職,造成領導幹部老齡化嚴重。

1981年蘇共二十六大選出的14名政治局委員,平均年齡75.5歲,年齡最大的謝爾佩已經83歲。

勃列日涅夫的身體狀況在1976年後就嚴重惡化,他瀕臨死亡,被搶救過來後有兩個月不能工作,他的語言能力遭到很大破壞,他從此失去了連貫思維能力,就是這樣一副病殃殃的樣子,他仍不肯放下手中的權力。

蘇聯在這幫老態龍鍾的官員的帶領下,暮氣沉沉,不思進取,國家毫無生機。

4.縱容官僚特權階級

官僚特權是斯大林時期確立的體系,赫魯曉夫曾經對此改革,廢除了部分官僚的特權。

勃列日涅夫上臺後,改變了赫魯曉夫激進的改革,力求穩定團結,他取消了幹部輪換制,實行領導幹部終身制,造成腐敗現象十分嚴重。

克拉斯諾達爾斯克邊疆區第一書記麥都諾夫貪汙腐化十分嚴重,有人向勃列日涅夫舉報並請求查處。勃列日涅夫卻出於穩定考慮拒絕了這個建議,他說:“不能這樣做,他是黨組織的領導人,他在區裡做的事還不壞。”最後勃列日涅夫只是把麥都諾夫平級調往其他地方,絲毫不加以處分。

除了縱容幹部貪汙腐敗,勃列日涅夫還親自帶頭享受特權,他在莫斯科郊外有六套別墅,他的汽車裝了幾個車庫。

勃列日涅夫還用公款幫女兒和女婿修建別墅。他的女婿丘爾巴諾夫在十年時間裡,由一名低級軍官晉升為上將,並且利用職權大肆貪汙受賄。

僅在1976—1982年間,丘爾巴諾夫就受賄656883盧布,超過一個蘇聯工人270的工資!

勃列日涅夫有句名言:“靠工資誰也活不了!”表達了他對腐敗貪汙行為的理解和寬容。正是他的縱容,使腐敗在蘇聯十分嚴重,最後使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土崩瓦解。

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確實是個平庸之輩,現在有人還批評他不思進取,錯過了改革蘇聯、拯救蘇聯的機會。

在我看來,以勃列日涅夫的能力,能維持蘇聯18年的穩定發展,已經是他盡的最大能力了。

畢竟改革要成功,除了要有巨大的魄力,還要有超凡的才幹,否則很容易引火燒身。

比如在勃列日涅夫之前的赫魯曉夫,就是因為改革失敗,使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前結束。在勃列日涅夫之後的戈爾巴喬夫也進行了劇烈的改革,結果很不幸把蘇聯都玩垮了。

可見改革是困難重重的,以勃列日涅夫的能力,絕對不適合進行改革。因此他在位期間,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維護國內政局穩定,在國際上成為唯一可以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這些都是在他能力範圍之內取得的成就,這也是為何前蘇聯人民緬懷他的原因。

勃列日涅夫讓人詬病的是他用人唯親、縱容特權階層、經濟發展過度向重工業傾斜而相對忽視了民生。


雨夜讀史


勃列日涅夫同志的上臺,其實是一場妥協,也就是當權兩派當時的互相妥協。

因為當時赫魯曉夫下臺之後,蘇共黨內兩派鬥爭激烈,一度出現了黨內的一些過激行為。

這個時候,雙方都希望找一個人出來總領大局,但是這個人必須難以抓住大權,也就是不能讓權力過於的集中。

而勃列日涅夫就符合這種情況,並且勃列日涅夫曾經受到過斯大林的賞識,在黨內十分有聲望。

於是勃列日涅夫便“黃袍加身”,被邀請出來,參加了倒赫魯曉夫的政治會議,會議之上,勃列日涅夫一句話未說。

當聽著赫魯曉夫侃侃而談,大談一些條件的時候,勃列日涅夫只是冷冷的說了句“不行”,至此蘇共黨內官員,全部選擇了倒赫。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勃列日涅夫當時上臺,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可以說符合當時黨內各個派系的利益。

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當時殺衛鞅被公子虔說是“棟樑拆”,其實赫魯曉夫倒臺,也是棟樑拆,也就是棟樑一拆,權力分散下來,然後各取所需。

所以勃列日涅夫的上臺,是由於其能力還算可以,加上其名望。導致其上臺,可以保證黨內的穩定大局,也滿足當時各個派系之間的力量。

赫魯曉夫時期,蘇聯的經濟倒退十分嚴重,其實就是赫魯曉夫集權之下的產物,強權的赫魯曉夫,並沒有使得蘇聯強大起來。

相反當初抨擊斯大林的赫魯曉夫,在許多方面都遠遠不如斯大林,赫魯曉夫是當之無愧的蘇聯罪人。

赫魯曉夫一系列做法,都使得蘇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制度僵硬化,而且赫魯曉夫沒有正確處理同美國的冷戰問題。

就拿古巴導彈危機來說,赫魯曉夫當時就是典型的“冒險主義”,差點就將蘇聯和美國推向了核戰爭之中。

而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其最大的作為就是比較柔和的統治手段,對內積極發展經濟,對外則積極緩和同鄰國的關係。

勃列日涅夫雖然沒有過於突出的政績,但是他為蘇聯做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正是勃列日涅夫的政策,使得蘇聯有了更加強盛的國力。

不過當時的勃列日涅夫,也不可避免的捲入了一系列的政治問題之中,由於沒有好的處理措施,使得他也是沿著老路去緩解問題。

蘇聯就像是一條船,在赫魯曉夫手裡開歪了,而勃列日涅夫想要撥亂反正,但是卻同時又使得這條船再度開錯了方向。


小司馬遷論史


勃列日涅夫當然有很強的能力。首先他具有統御全局的能力。

一些人,確切的說,是西方世界認為勃列日涅夫平庸,昏庸無能,缺乏創新。我認為這些評價大多來於勃氏外在印象(晚年掛滿勳章的顫巍巍勃列日涅夫更是加深此印象)。因為蘇聯特有的政治高牆不可能使得外界探知其領導人。

在六十九年的蘇聯歷史上,掌管蘇聯時間最長的兩位總書記都不是俄羅斯人。格魯吉亞人斯大林入主克宮三十年,來自烏克蘭的勃列日涅夫在位十八年。斯大林是鐵腕治國,勃氏則多了點柔性,但絕非等閒之輩。

勃列日涅夫不善言辭,他不像列寧托洛茨基斯大林等蘇共領導人可以口若懸河講幾個小時,雖然勃氏天生就做不了演說家,可這並不影響他坐上第一把交椅。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倒赫事項均到位,就等在外療養的赫魯曉夫回來“列席”會議通過決議。誰去通知呢?當然勃氏絕不會出面的,於是他命令蘇斯洛夫打電話。在後來的會議上,蘇斯洛夫、謝列平等人紛紛譴責赫氏,勃列日涅夫沒有表態。當會議作出決議後,被罷免的赫魯曉夫提出在下來的中央全會中講幾點要求,一直無言的勃列日涅夫,這時斬釘截鐵回答:不行,這一點辦不到。

關鍵時刻,這場戲的主角終於出場了。

勃列日涅夫明白,一旦允許赫魯曉夫在中央全會發言,善於言辭的赫氏萬一說服多數,形勢會不會逆轉,會不會重蹈十一年前“莫洛托夫集團”的覆轍還兩說。

整個倒赫一場戲,都是別人往前衝,包括打電話,會上批判赫氏。因為主演都是他人,萬一倒赫失敗(赫氏畢竟是重量級政治家)也可表明與己無關,進與退,遊刃有餘;一旦塵埃落定,毫不猶豫,一句定乾坤,說話還有幾分狠勁。

可見,勃列日涅夫絕非昏庸無能。

勃列日涅夫不是平步青雲,他是一步步的上來的。在烏克蘭的冶金廠做過工,讀過冶金學校,可以說他是個工科男。後來做過州委第一書記,衛國戰爭期間,從18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升至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領少將軍銜。戰後先後任摩爾達維亞黨中央和哈薩克斯坦黨中央的第一書記,深得斯大林的賞識。

因此,勃列日涅夫有著地方和軍隊工作的經驗,積攢了廣泛而深厚的人脈,加之他高大帥氣穩重謙和,人緣很好,所以,當委員們密謀撤換赫魯曉夫時,大家的眼光自然落在了這位前冶金工程師身上。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還是能夠勵精圖治,他基本延續了赫魯曉夫時代的方針政策,並實施了經濟改革。其最重要的是,在計劃經濟的大框架下減少了指令性指標,擴大了企業自主權,進一步強化了物質獎勵的制度。工農業生產管理也有限度地引進了市場機制。一系列革新舉措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確實促進了人們的積極性。

所以,在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初期,蘇聯經濟獲得很大的發展。蘇聯的經濟實力有所增強。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農業平均產值“十五”計劃期間比“七五”計劃期間增長50%。蘇聯有20餘種重要產品雄居世界之首。

我認為,蘇聯的六十九年曆史中,勃列日涅夫時代是最好的。正是這一時期,,蘇聯的經濟實力翻了一番,蘇美之間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蘇聯的國力增強,高等教育普及,民生得以改善。蘇聯人均工資從96.5盧布上漲到170盧布,很多蘇聯人搬進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甚至小汽車也進入了普通家庭。此外,蘇聯人均居住面積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那個時期,蘇聯社會主義福利惠及全民,住房醫療教育的民生三大塊免費,勞動者每年還有療養度假,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戰亂沒有恐懼。我們現在從1970年代蘇聯普通民眾的一些圖片看,有些慶典場面雖然是擺拍,但人們的笑容是誠實的。只有無憂無慮沒有壓力的生活著,才有可能快樂著。

可以說,1970年代是勃列日涅夫主政的黃金時代。但也是勃氏故步自封逐漸導致國家機體自體中毒糜爛的開始。

1970年代後半期,蘇聯的經濟增速慢了下來,蘇聯的社會經濟再無創新,進入停滯時期。究其原因:一是蘇聯經濟改革擱置;二是,官僚主義、平均主義嚴重。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的幹部終身制政策,為他獲得了許多負面的評價。

因此,被人肆意嘲笑也就不可避免了。晚年的勃列日涅夫已有較嚴重的病患,卻仍然“堅守崗位”。有一次,風塵僕僕到哈薩克斯坦視察,當坐下開會時,他居然問到我們現在哪裡?搞得當地官員面面相覷,好不尷尬。

這是一個老年病人的糊塗現象,但是作為一個大國領導人,卻只能加深昏庸無能的印象。其形象早已不是“大智若愚”,所以中國人說壽則辱,是有道理的。

嘲諷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很容易,如果要去建立這位老人曾經的功勳,幾人能?

2019.1.22









掌上三言兩語


勃列日涅夫是蘇聯的一代雄主,他的統治時期是蘇聯的鼎盛時期,蘇聯的軍事實力甚至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與第一核大國。

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勃列日涅夫雄才大略,可以說在蘇聯領導人中,他的成就僅次於領導蘇聯打敗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國侵略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巨大貢獻的斯大林。

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經濟獲得很大的發展。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農業平均產值“十五”計劃期間比“七五”計劃期間增長50%。蘇聯有20餘種重要產品雄居世界之首。

毫無疑問,在蘇聯的73年曆史中,勃列日涅夫時代是最好的。正是這一時期,蘇聯的經濟實力翻了一番,蘇美之間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蘇聯的國力增強,高等教育普及,民生得以改善。蘇聯人均工資從96.5盧布上漲到170盧布,很多蘇聯人搬進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甚至小汽車也進入了普通家庭。此外,蘇聯人均居住面積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

當時蘇聯社會主義福利惠及全民,住房醫療教育的民生三大塊免費,勞動者每年還有療養度假,老百姓安居樂業。

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軍事實力甚至超過了美國。1975年,蘇聯工業總產值一路攀升,與美國只差20%。 在軍備方面,蘇聯更是高歌猛進,蘇聯海軍在由近海防禦艦隊擴建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戰略核武器方面,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00枚,首次超過了美國1054枚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

70年代初,美蘇軍事力量基本達到均衡,此後日益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這樣,蘇聯只花了不足10年的時間就取得了對美國的戰略優勢地位。

當時蘇聯的戰略導彈達到2402枚,超過美國40%。戰略核力量更恐怖,1979年蘇聯戰略投入是美國的三倍。

蘇聯在1977年以28400件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擁核國家。後來蘇聯一度以45000件核武器幾乎達到美國的兩倍,當年美國核武器件數為23400枚。

而常規軍事力量,1978年時,蘇聯軍隊是440萬人,美國軍隊是210萬人,蘇聯坦克達到50000輛,美國只有10500輛。蘇聯與美國爭霸的顯示出強勁姿態。美蘇兩國軍隊甚至在歐洲重兵對峙。蘇美在軍事力量上的勢均力敵,進一步加劇了雙方在全球範圍內的爭霸。

隨著蘇聯經濟實力的提升、軍事實力的膨脹以及國際形勢有利於蘇聯的發展,到70年代中期,蘇聯的國家戰略開始轉向進攻性戰略,其戰略類型包括: 第一,建立盟約關係網。1971年5月,與埃及簽訂《蘇埃友好合作條約》,向其提供50億美元的經濟、軍事援助,派遣軍事專家顧問達18000多人;同年8月,與印度締結《蘇印友好合作條約》之後不到兩個月,印度即入侵巴基斯坦,並佔領了東巴基斯坦,在這一過程中蘇聯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1978年11月,與越南簽訂《蘇越友好合作條約》,締約後不到一個月,越南便入侵柬埔寨,而越南的10萬大軍的指揮者就是蘇聯的軍事顧問。在整個70年代,像這樣帶結盟性質的友好合作條約,共有10多個第三世界國家與蘇聯簽訂。

第二,利用代理人進行戰爭。1975年,蘇聯通過古巴軍隊對安哥拉內戰進行了大規模的武裝干涉,把近2萬人的古巴軍隊和大批武器裝備運入安哥拉。蘇聯的軍事人員包括飛機和坦克駕駛員、軍事顧問等也直接參與了軍事行動。1977至1978年,蘇聯又利用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在歐加登地區的武裝衝突,在非洲之角實行大規模的軍事捲入,向埃塞俄比亞運送了1.7萬多名古巴軍人和大批軍火,蘇聯軍官還指揮了古巴和埃塞俄比亞軍隊的聯合軍事行動。與此同時,蘇聯還利用古巴軍隊插手扎伊爾和民主也門的內政。

第三,加強經濟滲透。在70年代後半期,蘇聯還普遍加強了對第三世界兄弟國家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尤其是軍事援助。1970至1974年蘇聯對第三世界的軍事援助為140億美元,1975至1979年猛增到300億美元。

通過上述手段,勃列日涅夫在全世界扶植起一批親蘇政權之餘,蘇聯還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紅海、南亞和東南亞等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獲得了一批機場和港口的使用權,在越南、古巴、阿富汗更是建立了海外軍事基地。蘇聯進攻戰略的目標之一就是打擊、削弱、排擠併力圖壓倒主要對手美國,而蘇聯在70年代的海外擴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在全球的勢力和影響,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蘇聯時代,曾經流傳這樣一個笑話:美國好萊塢“埃及豔后”伊麗莎白·泰勒到訪莫斯科。在受到勃列日涅夫接見時,她建議勃列日涅夫放開蘇聯人出國的禁令。當時,勃列日涅夫的眼睛馬上就亮了:“夫人,您是想說,要和我在莫斯科單獨相處嗎?!”

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也顯示了勃列日涅夫君臨天下,征服世界征服美女的雄心勃勃與不可一世。

勃列日涅夫晚年越來越昏庸,廢除了蘇共中央委員會和黨委會每次改選必須更換1/3成員的做法,並且享受特權的幹部範圍有所擴大,特權種類日益增多。從蘇共23大到26大,蘇共中央委員會實際連任率達到90%。造成了高層機關長期無法輸入新鮮血液,造成這些機關陷入“嚴重的停滯”,成為一潭死水,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老人政治”局面。

蘇聯的幹部輪換制被取消,使得領導體制僵化和幹部隊伍老化。這個時期蘇聯各級領導班子變動極小,特別是最高領導層,處於一種超穩定狀態;這段時期,還增加了許多新的管理機構,機構擴充明顯,辦公人員增多;蘇聯社會貪汙腐敗的深度、廣度都是以往無法比擬的。

在勃烈日涅夫日益腐敗的統治下,“蘇共許多州委書記、邊疆區委書記和中央委員都捲入骯髒的勾當,贈送貴重禮品,包括贈送給總書記,被認為是正當的。一到節日前夕機要通信部門就忙得不可開交,分送從南方各地給總書記和政治局委員們寄來的盒子。”

此外,勃列日涅夫帶頭以權謀私大搞裙帶之風,使得利益集團迅速發展,包括部門、地區型的利益集團;幫派型的利益集團,如“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幫”;特權階層利益集團。

勃列日涅夫最致命的失誤是在1979年悍然發動入侵阿富汗的戰爭而使強大的蘇聯陷入了四面楚歌眾叛親離的戰爭泥潭。

而正是勃列日涅夫發動的這場曠日持久的侵略戰爭最終耗盡了蘇聯的發展動力,為蘇聯解體埋下致命的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