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導演沒有一點歷史常識,比如唐朝出現玉米地?

手機用戶50670255640


你好,我是麋鹿故事匯很高興能回答你提出的問題。

電影違背常識,很多也是對拍攝道具、場地、器材的妥協。並非是不尊重歷史。

比較經典的違背歷史常識的電影有

1 在《勇敢的心中》中,威廉華萊士穿著蘇格蘭短裙。但威廉華萊士生活在1300年左右,直到16世紀,蘇格蘭都沒有穿過蘇格蘭短裙。

2 在《飛行者中》中,霍華德休斯在1928年的一個場景中訂購了10個巧克力餅乾。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發明巧克力餅乾。

3 在《被解放的姜戈》中,姜戈戴著很酷的太陽鏡。但太陽鏡直到1929年才在美國普及,在此之前,它們被用作醫療設備。

4 在《泰坦尼克號》中,傑克說他和他的父親曾經在威索塔湖上釣魚。但1917年,威索塔湖實際上是由一座大壩組成的,而泰坦尼克號於1912年沉沒。

5 在《角鬥士》中,拉塞爾克羅的角色被捕獲他的人命名為“西班牙人”。但“西班牙人”一詞來自古法語單詞“espaignart”,直到14世紀才被使用。角鬥士的年代大概在公元180年。

6 在《回到未來》中,DeLorean的車牌上寫著OUTATIME。但加州車牌只能有7個字母。

7 在《獨立日》,帝國大廈爆炸,在街道中心有一個很酷的鏡頭。但通往帝國大廈的位置錯了,街道也不對。

8 在《拆彈部隊》中,其中一個角色說有一個帶攝像機的伊拉克人會在YouTube上放些東西。但電影中的場景發生在2004年.YouTube於2005年推出。

9 在《馬爾科姆 X》中,馬爾科姆的房子被火焰炸彈襲擊,他喊叫有人打電話給911,但美國的911服務直到1968年才成立,這是馬爾科姆X被槍殺後的三年。

10 在《愛國者》中,梅爾·吉布森的角色中有一群孩子在整部影片中由同樣的年輕演員扮演。但這部電影在革命戰爭開始時模糊地開始,並在戰爭結束的某個時候結束。孩子們根本沒有年齡變化,即使已經過去至少5年了。

11 在《加勒比海盜》中,巴博薩船長有一個格蘭尼史密斯蘋果。但格蘭尼史密斯蘋果直到1868年才存在。它們起源於澳大利亞,並以幫助繁殖該品種的人命名,瑪麗亞安·史密斯(當時為69歲)。

12 在《加勒比海盜:在世界盡頭》中,角色去新加坡新加坡直到1819年才存在,是一位名叫史丹福萊佛士爵士的英國政治家將其創立為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站。

13 在《拯救大兵萊恩》中,湯姆漢克斯的角色米勒上尉在受傷後靠在一輛摩托車上。但這款摩托車模型,烏拉爾M-63,於1963年首次發售。









麋鹿故事匯


首先玉米的由來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也就是明朝的中後期,經東南亞傳入中國才開始種植。

電視劇唐朝劇情裡出現玉米地,只能說明時代在變,觀眾對導演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審美觀點也改變了,觀眾的文化水平不斷在提升,對導演拍戲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好的題材更需要,有好的拍攝質量做保證。











北極熊愛觀影


到底是不是導演沒有歷史常識呢?我們從幾方面分析一下:

1. 導演的確缺乏歷史常識。

比如唐朝有沒有玉米地,這個歷史常識,恕我直言,一般人不懂歷史還真不知道。當然如果懂得人,就會抓住這個點,導演不是歷史學家,不知道,也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拍的是歷史劇,那請尊重一下歷史,導演也要多補補課。

2. 導演有歷史常識,但是無所謂。

這就要看導演對於自身作品的要求,可以說是一個好導演和普通導演的差別吧。好的導演會精益求精。

3. 導演有歷史常識,但是沒辦法。

比如有些場景可能需要耗費數月佈景。或是現有條件完全達不到,只能降低級別了,觀眾也不會吹毛求疵。

4. 經費不足,降低要求。

這方面,最可能原因就是當今娛樂圈小鮮肉等拿了大頭,導致其他方面都大打折扣了。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幾點,影視劇裡的穿幫鏡頭很多,大部分無傷大雅,觀眾也不會太計較,但是如果導演拍攝的是歷史劇或宮廷劇等,涉及朝代歷史非常明顯的影視劇,也請導演尊重一下歷史,不要犯這種低級的歷史常識性錯誤。對自己的作品不負責任,觀眾也就不會買單。


奇思方想


歷史是不容置疑的,也不可能人為的改變,而歷史電影是人經過改編的,可以反映那一時段的歷史故事,而不單單是純粹的歷史事件。

真實的歷史往往和現實不同,眾說紛紜,而且沒有定論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往往需要強烈的戲劇衝突和表現力

而且很多時候電影要審查,所以很多時候,要把歷史事件進行改編,因此出現不一致

歷史就擺在那裡,不能被重複,即使你怎麼模仿,也不能完全一致。電影是通過改編和藝術加工手段,重新用光影的形式表現故事的。改和編的成分點很大的比例。因此兩者不可能一致。

你只要記到一點就行了,電影畢竟是娛樂業的產物,你不能用娛樂的眼光去看待歷史,電影是為了遷就觀眾,讓觀眾高興的,歷史可沒得這麼個功能。

我也看過很多歷史劇,有些是根據劇情需要改編的,還有些是根據不同歷史記錄文獻來編劇的,這些往往都是一家之言。在現實社會中,很少有人關注電影中的歷史真實性,大多數人所在意的是電影的觀賞性,為了迎合觀眾需要,才有了一些不符合歷史的情節。所以看電影時候不要太糾結於真實性而忽略了娛樂性。如果要了解真實的歷史,建議讀史。


韓家張少


我們是現代人,導演也是現代人,雖然對古文化有些瞭解,但有些東西還是比較迷茫和未知的,所以很多古裝劇就拍出了笑話!

現在很多導演拍戲不管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也好,大多現在都是商業片,以盈利為主,如果說有點小瑕疵也是正常,像樓主說的只是很片面很小的一個問題。

再一個由於拍攝古裝劇需要的資金特別大,一些沒有什麼名氣的導演和小劇組是拉不到大投資的,就算是一些歷史被忽略也是情有可原的,別說樓主提的問題了,就算是有些古裝劇穿幫的鏡頭都不乏其數,像有的古裝劇拍攝明朝的故事居然出現電線杆和別墅,那這個又怎麼解釋而且那個導演還是知名導演。

所以說我覺得沒必要非要較真,只要劇情不是太偏離歷史,劇情能過得去,演員演戲賣力就行了,畢竟我們也不是歷史學家。


丹丹影視工作室


近幾年比較流行歷史劇和宮廷劇,然而不知是作者。還是導演容易疏忽一件事,那就是沒有注意有些東西並不是當時那個朝代就有的,比如農作物等,鬧了笑話。

比如新版《水滸傳》本來是在高粱地有一組鏡頭,而導演不想費事,就在玉米地拍攝,這就鬧出了天大的笑話,玉米明朝才引進中國的,你宋朝時就在玉米地弄事,是不是穿越了?還有秦朝人餓了啃土豆,哪來的?外國進貢的?還有些早於明朝的歷史劇動不動就出現屋簷下掛著玉米棒子,和辣椒,這成何體統?

還有一部《明朝四大案空印案》不知道導演和編劇怎麼想的,明初四大案亦稱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整頓吏治、懲治貪汙而策劃的著名四大事件或屠殺。

分別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藍玉案。胡惟庸與藍玉案件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與“郭桓案”則是對涉嫌貪墨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

結果:看圖

據周敬心書,此外尚有洪武四年錄天下官吏,洪武十九年逮官吏積年為民害者,洪武二十三年罪妄言者。朱元璋都大戮官民,不分臧否。

哎!我覺得更多的是現在這個社會太浮躁,很多導演迫切想急於求成,導致很多細節方面的東西忽略了!


貳嬸愛電影


首先歷史上出現了錯誤,玉米是明朝中期出現引進中國的,在中國大量種植,解決了很多溫飽問題。唐朝是不可能出現玉米的。

電視劇中出現玉米地,只能說是編劇的歷史縱深度不夠,不能正確的把握歷史,在開拍前沒有做好功課。

一個優秀的編劇寫出的劇本是值得推敲的,一部影片成為經典,必不可少的就是劇本有內容,有看點



現在很多影視劇確實不尊重歷史,創作之前沒有仔細研究,或者向歷史學家請教,靠一些網絡小說,野史等資料來編寫。

就像古人雖然坐姿以跪坐為主(唐宋以前)但這裡面還涉及到很多其他相關禮儀。比如避席這個在影視劇電影中基本很少看到。又比如長坐等等。如果想徹底在影視劇中還原古代風貌是不可能的。有太多缺失的東西連所謂的專家教授都搞不清楚。何況古人跪坐非常的累人,不是長時間養成習慣一般人都受不了,你能指望那些演員們拍攝時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嗎?早累趴下了。號稱一代經典的央視大劇《三國演義》你看過吧,這裡面的道具設置已經算是很全面了,古代的一些習慣也展現的很好。但你能想象一介平民的諸葛亮在兗州牧皇叔劉備下拜時坦然受之嗎?(高位人下拜行半禮,下位人先要側身避席,然後行全禮)這些制度細節真要拍攝太麻煩了。(古代是十分注重禮儀的,一旦出錯不是被認為輕視對方就是會認為是不知禮的村夫)。易中天講過一期漢代風雲人物關於田蚡和竇嬰故事,灌父不就是因為竇嬰給田蚡見禮時,田蚡沒有避席而破口大罵嗎。

我覺得歷史影視劇只要主旨是嚴肅的,內容不胡編亂造的戲說就很有良心了,其他的細枝末節就別深究了

但是 如果拍電視劇,把真實歷史原封不動地全部搬到銀幕上去,根本吸引不了什麼觀眾,因為真實的歷史就是以前人們的生活,所以非常枯燥、乏味。如果不進行藝術加工,實在是不能看。

不過我說的加工是適當加工,而不是過度。但是現在的很多影視劇都是這樣,這個現象確實不太好,因為容易扭曲人們對於真實歷史的認知,改變或者左右人們對於某一事物、人物的看法。

雖然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也不是馬上就可以改正的,只能一點點進行改變。不過影視劇適當地歷史加工還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你能認識到這點。

還有現在的電視劇拍出來是為了娛樂民眾的,你不用太上綱上線,觀眾就喜歡這樣, 你還能改變嗎?

任何的事情太計較就是鑽牛角尖,平心靜氣認識影視劇過度加工歷史這個問題。




ly野狼說三道四


大家好,首先在這裡我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首先,導演可能沒有任何歷史常識。他沒有發現這些與歷史背道而馳的技術點,而是直接忽略了它們,所以他拍攝了它們。

  也有可能導演知道歷史並且發現劇本是錯誤的,但是公眾不一定知道歷史並且根本不關心。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在研究、構建和重置這些技術點上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這些技術點並不特別明顯。預算大大增加,時間太長。觀眾仍然一點也不理解。損失大於收益。

  最後,電影和電視劇是一種創造性的方法和講故事的形式。他既不是考古學,也不是歷史學科,也不寬容。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知道麵條什麼時候能買到嗎?從哪一代開始,牛肉被允許,西瓜和西紅柿從什麼時候開始可以得到?

  繼續說,古代的服飾、車馬和語言都是真的嗎?只是辮子還是禮帽?皇帝穿黃色的衣服?俠客如何行走江湖?宵禁的時候你為什麼還在晚上喝酒?

  因此,問題不僅僅是責怪導演。影視劇創作是一種做夢和講故事的藝術。傾聽並讓人們感覺真實應該是令人愉快的,而不是模仿真實。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和見解,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工作開開心心,生活快快樂樂,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髒兮兮的喵喵喵


其實唐朝出現玉米不僅是歷史問題,也是農業文化問題。每個人的知識面都有一定的區域性,導演也一樣,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唐朝影片中出現玉米地可能只是為了渲染某種氣氛或目的。再好的影視片也會有穿幫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