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珠算的口诀吗?

红红火火8567


珠算,熟读《九归表》,加减乘除都不难。九归表里的每一句口决,都已经包含着该数透切的数理解释。例如我们日常常说的“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二一添作五"的详细意思是:2人分10个每人得5个。“三一三十一"即3人分10个每人得3个还剩1个。同样的道理,如此类推出"六二三十(剩)二",即6人分20个,每人得3还剩2。“六三添五"即6人分30,每人得5。…………,总之珠算加减乘除中的每一句口决,都有它的意思代表及数理注释。


第三只眼看世间百态6


头条真的有“毒”,时刻有心灵监控揣测人的心思,二小时之前,我在想寻思琢磨:二十多年前(1996)那时候我读小学六年级就学珠算,不知道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还教学珠算这门课程不?(正在犹豫想着这事,晚上悟空问答就推荐我回复这道题)一眨眼离开学校,现在到了不惑之年,我只会打珠算加、减法:珠算加法口诀是: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四上四、五上五、六上六、七上七、八上八、九上九。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一去九进一、二去八进一、三去七进一,四去六进一、五去五进一、六去四进一、七去三进一、八去二进一、九去一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

减法口诀是:一下一、二下二、三下三、四下四、五下五、六下六、七下七、八下八、九下九;一上四去五、二上三去五、三上二去五、四上一去五、一退一还九、二退一还八、三退一还七、四退一还六、五退一还五、六退一还四、七退一还三、八退一还二、九退一还一:六退一还五去一、七退一还五去二、八退一还五去三、九退一还五去四:

离开学校20多年了。只会打珠算加减法。乘除法口诀也不记得,更不会打。





国泰民安guotaiminan


珠算现在看不到了,儿时的记忆中,爸是生产队会记,爸教我学珠算,学校也教,最多三遍九,打九归,狮子滚锈球,当然这都是为以后加、减、乘、除打基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去二进一,九去一进一。这是一归。二一改作五,蓬二进一,逢二进一,二一改作五。逢六进三,逢六进三,二一改作五。逢八进四,逢八进四,二一改作五。这是二归。一直到九归,算的时间是除法,每一归除到九结束,回来在乘,几归乘几,刚好还原。现在谁还用它,计算机多快,跟着时代走,老一辈的珠算要退役了。


阳光明媚149061


    算盘,我收藏了两个,都是我用过的,一个是木制的老算盘,它珠重顺手,它跟了我很久,一个是升级后的小算盘。特别是刚有大算盘后我就特喜欢它,因我上小学时字会加减法,就向一老者请教乘除法,我虔诚地学,他认真地教 。加上很长一段时间不间断地练习。我加减乘除全学会了,什么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獅子滚绣球。我都会乘过来除过去反复地练习,听着珠子劈哩哗啦有节奏的撞击声,我也开心极了。              

          我感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门技巧艺不压身。可惜,如今的记账被计算器、电脑替代了,它们的速度与准确率是提高了,但锻炼手脑的工具又减少一个。世上每隔一段都有新生事物倍出,同时,祖辈传承的精华就少之更少了。           

       因此,我呼吁:我们申遗的同时也要保遗,保护好祖国五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贝”,保存传承好历史赋于我们的重任,保证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历史文化得以收集、整理、归纳,呈现给广大的受众。



吳思山


珠算,我是读3。4年级就加,减,乘,除法,多位乘法,除法全部学会,快捷。加法口诀,减法口诀,乘法口诀,除法口诀,除法退位口诀全部精通,这些都是我父亲,母亲教的。

去年我的50多年前的小学同学陈立昌(迁居到江西)问我:你是不是那个打算盘很厉害那个?我回答,是的。

现在我还能全部将这些口诀全部背出,写出。

特别有些除法口诀是书本上无法找到的。

譬如!一归见一,无除飞作九一,二归见二,无除飞作九二,三归见三,无除飞作九三,四归见四,无除飞作九四,……九归见九,无除飞作九九

一归)退一下方一,二归)退一下方二,三归)退一下方3,四归)退一下方4,……九归)退一下方9,

还有两求斤的口诀: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六三七五,七四三七五,八五,九五六二五,十六二五,11六八七五,I2七五,13八一二五,14八七五,15九三七五

这些要我一边背,一边在算盘上加(16两称口诀)

这些古代数学算盘精华☆

假使能在合适场合转承下一辈,让其理解古代人民智慧☆

现在高科技,手机上好多东西,我不得不请教老师,智者。


爱我中华166893080


父亲未上过学,在私塾窗外听先生教《三字经》,《百家姓》,会背书,不识字,还会背珠算口诀,斤九两,他说朝奉(帐房先生),必会的珠算口诀,上学前,我也会背了,沒有书,会背不识字,斤九两也会背,父亲也不知啥意思,五四年上学,也未学珠算,21世纪,小孙女学珠算,还会手心算,成绩特好,我翻看她的课本,有口诀,算盘两上珠,每珠代表五,也有上珠为一珠,两珠,另一珠,一般用不上,可作悬珠,等一下位,有进位的,一并再向上进位,。口诀是,一上一,下珠五个,每珠为一,加一,直接

推一珠,加三,三下五去二,下一上珠算五,必须再去掉两个下珠,算是加了三,

斤九两书上沒有,我会背,原来是十六两一斤,后改为十两一斤,十进制,无需特殊口诀,十六两制(算盘是十进制,)的一两,折算成十两制,再加到算盘上,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七五…一两,0.625两,二两1.25两,三两1.875两,四两,2.5两,...八两,半斤,5两,十六两制折算成十两制,口诀为斤九两。60年后,我才知道斤九两是啥意。父亲一輩未读书,渴望读书读书,我有机会读书了,成学霸,正常。

现在象我一样自觉用功读书的不多了,不珍惜现在的读书环境,不珍惜大好时光。我也未和儿孙说过,说了也无用,代沟,他会说你是瞎编的,旧社会,父亲在私塾窗外,就能听会这三样,不可想象。



以前读三年级就学珠算,但学过去会与不会就那样了。

我的珠算是我的小学校长交的,吃完晚饭就去学校玩,因为离得近,校长全家七口人都住在学校里。

那时候他们家挣钱的少,吃饭的多,母亲有时候就拿一个搪瓷碗,盛上一碗玉米面给校长家送去。

所以就跟着校长学会了珠算。

不进位的加法: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丶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丶五下五进一……

我还保留父亲给买的算盘,光滑铮亮的一把算盘,现在我放老宅的地下室里,过两天拿来晒晒!


77可爱的花儿


念小学时就开始学珠算,先学口诀,再学拨珠。高中毕业后回乡也当上了夜校教员,教村里的农民学珠算。一步步变得熟练操作,见珠拨珠,根本就不用口诀,而且加减运算又快又准,熟能生巧吧。七三年当生产队会计,几十户人家的经济活动都是靠算盘来完成的。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在工地施工搞内业,也是靠一个算盘完成各种计算的,不过乘、除速度慢一些。到今天家里还有算盘,有时还在用。


手机用户5222239545一


离开学校几十年,珠算口诀早已还给了老师,老师却没有返还学费。珠算是我国人民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总结出来的非常简便的一种计算方法。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件和珠算有关的一件趣事。我上十岁的时候,刚好学珠算。我的姑婆(姑奶奶)被我的表叔(姑婆的儿子)用轿子送来我家。姑婆人很慈祥,一头白发。得知我在学珠算,姑婆给我辅导,我到现在还搞不懂,我姑婆那个时候已经快八十岁了,她怎么会珠算。会珠算的人都会三遍还原,我姑婆却会一遍还原,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姑婆教我的一遍还原的口诀我任然记得:八贤王,杨六郎,司(四)马喝汤,一人坐在酒(九)店口,七人怕死当和尚,五女拜寿,三人扫地,二人饮酒。上面口诀对应九个数:864197532,用这个九位数加123456789,得数987654321。这就是我姑婆教我的一遍还原。


语过添情143625792


珠算 小的时候没学好,工作的时候,饭店收银,没有计算器,就用算盘,跟老板娘学的。结婚后儿子学珠算,和他妈妈小时候一样,笨的呀!还记得那时是在闺女的月子里呢!教儿子珠算,差点气回奶。轮到女儿在学前班学珠算,教她的老师也是教过我儿子的老师跟我说,你闺女比你儿子灵,珠算可厉害了。老师给她计时,放学回家跟我说,老师夸她啦!5分钟10道题全对!上了小学就再也没动过算盘。现在我只记得一补九,二补八,三补七,四补六……[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