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三屆高考未遂的故事

距離高考還剩一個月時間,這天上午的末節課後,班主任老師要我別去餐廳買飯,先去學校門口見我的家長,於是我匆匆前往。來探望我的家長是我年邁的姥爺,他拎著大包小包一堆好吃的東西,在學校的大門口朝我微笑。

一位老三屆高考未遂的故事

在校外的鑫鑫餃子館裡,趁等待餃子的檔口,我問起姥爺當年為什麼不去參加高考,因為我只知道當年的高考姥爺沒有參加,卻不知道究竟為了什麼。姥爺說文革後恢復高考的消息,絕大多數的人們是在10月下旬才知道的,而姥爺得到這個消息是在9月的中旬。我說你得到的恐怕是馬路消息。姥爺說應該是吧,不過後來證明是可靠消息。姥爺說因為他在地方宣傳部門上班,消息靈通的很。

姥爺得到恢復高考的消息以後,就立刻著手備考1977年的複習資料,但收穫甚微,甚至連他當年讀過的初中課本都不見了。我追問說就因為沒有複習資料?因為我耳東耳西的聽說姥爺當年沒有參加高考不光是缺少複習資料。姥爺不好意思苦笑一下,說還有就是信心不足,或者說沒有信心。姥爺說他是1968年的初中畢業生,實際只讀了一年初一,在老三屆裡是年齡最小學齡最低的一屆。我想這是實話,這恐怕才是姥爺最終放棄高考的真正原因。

一位老三屆高考未遂的故事

餃子準時端了上來。我不再問什麼,姥爺也在悶不做聲吃著餃子,我後悔問了姥爺不該問的問題。可是姥爺突然又開口說話了,他說他的一位同班同學參加了77年的高考,四門課包括數學,語文,歷史和地理,一共考了288分,其中數學考了四分。姥爺說完一臉自豪的樣子,我想288分還自豪什麼,於是我說那又怎樣?姥爺說怎樣,被錄取了!姥爺還說從那時起他就下了決心,一定參加78年的高考。他還說他的那位同學,當年在班裡的學習成績絕對在自己之下。後來姥爺就把他的那位同學用過的複習資料全部借過來,開始邊工作邊複習,備戰1978年的高考之路。

然而,就在78年的高考前夕,我的太姥姥突然發病,再也不能幫助姥爺姥姥帶孩子,也就是不能帶我的媽媽和我的姨媽了。又因為我的姥姥工作太緊張,抽不出一點時間,我的媽媽和姨媽只能由姥爺來帶,不得已,姥爺最終放棄了78年的高考,也因此成了姥爺一生的遺憾。看著姥爺悶悶不樂地放下碗筷,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便安慰姥爺,說他也算很不錯,也有大學文憑。姥爺這才抬起頭,說他為了他的大專文憑,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整整用了四年時間。

一位老三屆高考未遂的故事

這就是我姥爺這個老三屆高考未遂的故事。現在是2019年,距離我的姥爺備戰高考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個年頭。幾十年來,國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但只有高考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更是最公平的。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姥爺相比,我生長在一個更加偉大的時代,我該怎麼做?距離高考還有一個月時間,我該怎樣讓自己做到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