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窪垤鄉:會議開到田間地頭

春分剛過,元江縣窪垤鄉就直接過渡到夏天。3月24日下午,窪垤鄉農村工作會議的與會人員頂著炎炎烈日,到邑慈碑村和它吉克南岔村、泥祖白村等的蔬菜地走訪觀摩。

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窪垤鄉黨政班子部分成員、各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和主任、鄉村振興工作隊員。

縣政協副主席、窪垤鄉黨委書記白雄一路走一路說:“我們的脫貧攻堅怎麼脫?鄉村振興怎麼興?就是要結合我們窪垤實際、結合我們每個村實際去思考、去打算的。不能是等著看、看著走、慢慢來,要趕緊辦、實在幹……”

“你這茄子,畝產到多少?一年可以種幾茬?收入多少?銷售渠道怎麼樣?……”走在南岔入村道路上,大家一邊走一邊觀看著周圍當季蔬菜的種植情況,當聽說茄子畝產2000公斤,目前市場價格在4元/公斤左右,同時一年還可以輪作其他蔬菜2次,年收入至少能達到1萬元以上,銷路更不用愁時,大家心裡打起了各自的“小九九”。

在一農戶蔬菜採裝點旁,白雄把抱起剛從地裡採摘的茄子說:“我們窪垤鄉山高路遠坡陡,在鄉村振興上還存在著老百姓富起來的產業不強不優,產業發展的瓶頸基礎還沒有解決好等差距。這是我們的實際,它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發展大規模連片種植,只能是在零散農業上做精做細。小賬要細算,我們上不了規模農業,但可以通過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零散產業,帶動一個組、一個村的致富。只要我們大家都動起來,積累起來就能形成窪垤的一個大產業,就能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生活‘富起來’。”

邑慈碑村黨總支書記黃柒寶說:“我們村雖然全部農戶都脫貧了,但脫貧的基礎仍比較薄弱,關鍵就是沒有產業託底支撐。今天現場參觀後,讓我很有感觸。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出路,我們將結合邑慈碑實際,再摸索再發展幾個產業,以產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果。”(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瑞偉)

校對:施文燕

元江洼垤乡:会议开到田间地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