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乡

………………………………

…………………

嘿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的蓝图,短短几年,中国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大江南北,春风浩荡,春意盎然,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陈晓光在安徽、四川等地农村体验生活,他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于是他激动地写下了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川的温江是陈晓光印象深刻的地方,他回忆道:“当年我就住在温江,还记得那时田野中点缀着一个个竹林盘,林盘中有不少农户盖起了新房,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美”,于是他写下了“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作曲家施光南拿到歌词后也非常激动,同样只用了一天就顺利完成了谱曲。

《采蘑菇的小姑娘》、《那就是我》、《在希望的田野上》、《你会爱上它》、《光荣与梦想》、《在中国大地上》、《乡音乡情》以及《我像雪花天上来》、《曙色》、《江山》等……陈晓光创作的歌词,由施光南、谷建芬、生茂、徐沛东、王酩、李焕之、士心、孟卫东、印青、张千一等谱曲,随着众多著名歌唱家的演唱,飞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也令很多外国人心醉神往。

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乡村在陈晓光的笔下活灵活现,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2020年年这个春节是一个非常时期的春节,我们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乡村是我们的最基层的防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一个关键之年,因为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将载入史册,也将掀开历史新的一页。防疫不松劲,复工逐春光。大江南北,一幅幅复工复产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为解决农村温饱问题,实现乡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扶贫,有两个基本情况。一个是以当时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了,另一个是戴贫困县帽子的越扶越多。这次脱贫攻坚扭转了这种趋势。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到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这几年的贫困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春风又绿江南岸,天翻地覆慨而慷。绿水青山带笑颜,2020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书,以精准扶贫理论的形成和实践、如何减贫为出发点,对脱贫攻坚中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和论证,提出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及实践参考,是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学习贯彻党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参考读物。


参考资料:《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