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裡到底是否存在“小而美”的互聯網公司?

蓉城築夢人團隊


我們就是,但還不夠美,如果有幾個產品佔有一定用戶量就差不多了,我們的用戶量還不夠。


程序猿創業筆記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IT從業者,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在當前的互聯網領域,有很多“小而美”的互聯網產品,但是卻很難存在“小而美”的互聯網公司。由於互聯網領域的特殊性,互聯網公司一旦在某個領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則會迅速累積大量的行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此時公司必然會進行規模上和業務上的拓展,從而獲得更強的生存能力,這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路線。

在互聯網領域比較流行三種說法,其一是“互聯網沒有第二”,這句話有很多種理解,但是最為直白的解釋就是互聯網領域只有行業的“龍頭”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互聯網本身並沒有傳統企業在運營上的“邊界”,在大數據和雲計算時代,這一特徵將有更加明顯的體現,這就會促使更多的公司必須努力爭取做到行業的第一。

其二是“互聯網只有換道超車”,互聯網領域之所以不斷能夠出現更多的創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互聯網產品想實現“超車”太難了,更為可行的辦法就是“換道超車”。比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有一批創業公司突破了重圍,獲得了快速的成長,這些公司往往都是藉助於某款產品(小而美)獲得了成功。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不論自身的規模有多大,資源整合能力有多強,如果錯過了一個產品,則有可能會錯過一個“時代”。

其三是“互聯網只有模式”,關於這個說法,很多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模式的重要性。隨著當前互聯網領域的創新門檻越來越高,只有好的模式才能夠獲得資源的支撐,所以往往互聯網創業者並不會首先考慮技術問題,而是首先考慮模式的問題。而模式本身的出發點往往就會涉及到發展空間的問題,所以模式走到最後,通常都會形成一個“平臺”,這個時候就很難再走“小而美”的公司路線了。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太多這樣的公司了,只是這種公司不會出來過多宣傳,自然你也不知道。我給你說個自己身邊的例子吧,我覺得挺有代表性,可能未來這樣的公司會越來越多。

緩步發展,不急不躁

我之前有一個投資人,在給我做投資前,自己也創業做了一家公司,也是做互聯網行業的,不過他做的是tob業務。大概從14年開始做的。產品做了將近兩年才算正式完成,然後就是開始做推廣。到今年已經有5年了,合作的企業並不多,而且也沒收費。

公司有大概30多人,一個月的工資和所有開銷大概是天80多萬,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反正每天都是偶爾看著有一家合作的,不過還不收費,所以基本沒收入。那你可能問,沒有收入他怎麼支撐下去的呢?

其實很簡單,他以前就是在某著名的風投公司,所以自己融資也很順利,前後大概一共融資了6000萬左右的資金吧,可能馬上又要再進行一輪融資。他前兩年的花費比較少點,這兩年大概每年在1000萬的花費。

所以6000萬的資金可以再用好幾年不用擔心。雖然我也不太多他們是怎麼計劃的,反正就是一直在慢慢的發展,說沒有成績吧,也有好幾家大公司合作,說有成績吧,收入也沒多少。不過反正錢也夠用很久,所以也沒有那麼多操心的。

美味不用等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產品,當你每次去吃飯叫號的時候,十有八九就是用的美味不用等的服務。但是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公司,他們也是做餐飲企業SaaS的。

說起來也挺神奇的,這個公司13年成立的,最早就是在公眾號上面做了一個取號和查看進度的功能,讓你等號的時候,不用一直坐在那裡,隨時可以瞭解進度。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功能,看似非常弱的一個需求,居然現在發展的非常不錯。

目前公司已經融資到了D輪,主要也是解決餐飲管理和後端供應鏈效率問題的。不過這都是後來衍生出來的業務,最早的核心業務就是取號看進度。也算是一個比較奇葩的公司,做的小而美,任外界怎麼變化,他也不做改變,不追熱點。


小漁的創業信條


你好,答案是肯定存在的。

一般小型互聯網公司中,有一個備受好評的有特點的產品並且可以通過它來盈利,那麼這個公司可以說是小而美了。

天天動聽

比如當初的手機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是上海水渡石信息技術開發的,他們公司只有這款產品,並能巔峰時期用戶量達到了3億,這個成就,雖然後來被阿里收購後,這款產品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也有不少網友還在懷念它,可以說,這個公司是小而美的。

下廚房

下廚房APP,幾乎每家都有人下載,被蘋果官方App Store精選推薦,被央視CCTV新聞頻道報道為年輕人流行的生活方式APP,說明這是一個很精美的APP。

這個公司並不大,但是環境非常優美,人也不多,也就50-150人的規模,但是這一群為了共同愛好的人在一起做出了一個令人喜愛的好產品,默默的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一點,也可以說,這家公司是小而美的。

七牛

七牛是一家雲存儲公司,已經擁有了數十萬企業和開發者用戶。它的人數也在50-150人,但是它的產品卻能在巨頭統治下的中國互聯網中分得一本羹,並且活得有滋有味,也可以說,它是小而美的。

最後

其實,中國現在存在很多很多這樣小而美的公司,他們都在某一細分行業慢慢耕耘著,慢慢打磨這產品,公司體量小,員工少,但不影響他們的激情,用戶量可能也不多,但是也能盈利,為大家的生活提供著一些便利,給大家添加了一絲美好,他們雖然普通,但也是小而美。


丟丟雲


三個條件:

  1. 純粹的技術驅動力,需要有自己的獨家技術壁壘。這裡指的不是“黑科技”,而是在某個領域深耕積累的技術和產品,而不是“看什麼熱就做什麼”,深耕自己技術壁壘中的一畝三分地——這樣才能保證公司不死;
  2. 穩健且全球化的商業模式和現金流。擁有全球穩定的用戶群體,按月、按年給你滋滋打錢,並且因為“技術壁壘”和“用戶慣性”的存在,忠誠的用戶幾乎不存在流失情況——這樣才能保證能給員工發滿意的工資;
  3. 硅谷文化,僱一群頂級聰明的人,工作足夠自由,責任感強,擁有work life balance,同時解決世界級的難題,讓所有人擁有成就感——這樣才能保證足夠有活力且忠誠。

這種公司存在嗎?

當然存在,而且在美國大量存在。


高能科普Mr


在中國小而美是不可能的,加槓桿慢慢讓你死在沙灘上。小公司得要利潤,大公司要的是規模不需要利潤。都不在一個緯度裡你怎麼能活,降維打擊不是說說而已。京豆就是個例子生生陪出個商業帝國,無視客觀規律民力耗盡看你們降維打擊誰?等著資金鍊斷裂吧。


用戶5512660036


很多,你現在在用的頭條就算一個,另外,像:拼多多,yy,小米等等,可能這些公司現在規模挺大的(現在產品多了),但起初也就那幾個人,一條產品線。

其實,大公司也是從小做大的,而且很多不錯的公司也只專注在幾個產品上,互聯網公司很明顯,有代表的,像:蘋果,大疆等等,發佈的產品也都是屈指可數的。

至於你說的控制成本,我的建議是一個一個產品的做,不盲目擴展就好。

最後,我更願意說“專而精”,在某個行業做得專業,做得精緻!




IT初體驗


小而美的互聯網公司我覺得是可以存在的,比如很多圍繞大平臺服務的公司,從最初的淘寶店裝修,到現在的各大新媒體平臺的數據服務公司(為創造者提供決策數據),這些公司的業務應該算是小而美的,專注於一個方向,為目標用戶群體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獲得不錯的收益。互聯網企業講究生態體系,小而美的互聯網公司可能需要依靠於某個大平臺,圍繞大平臺提供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