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

荷塘默默


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呢?你好,我是校园领域创作者,我来谈谈我对考研的看法吧[玫瑰]

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并且也有要考研的打算!所以,我来说说我的考研原因,分享给大家吧,也可能,我们都是有共同原因的啊!

1、不想太早毕业,不想太早步入社会,不想直接毕业就要去承担很多很多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更有对自己的责任,反正毕业了,工作后,我们要面对的就比在学校的复杂的多,难的多了,所以,能上研究生,就可以晚点毕业,晚点工作!

2、学历更高,更利于工作!当然,绝不是每个人都不想毕业,还有一群人是想要高一点的学历,不想要仅仅学士毕业而已,高点的学历不仅利于将来的工作以及薪资,也更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吧!

3、但也是有很多人喜欢或者想专注于学术研究,想要在学术界有所成就,那就必须考研呀,这是关于兴趣考的研!

4、想要继续学习,很多人会想,如果不考研,我们的学习生涯基本就会结束了,而考研却恰恰相反,是我们真正思考或者学习的开端,会让我们有更好的思维去学习与研究,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以,考研还是有很多好处的,难免会有很多毕业选择继续读研而不是直接工作!






校园星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现在,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吧。首先,可能有一些学生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建议下出现了随大流的心态,觉得大学毕业考研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最后晕晕乎乎的加入了考研大军。但是我认为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对未来有一定规划下决定考研的,他们明白自己是因为要提升专业知识,获得学位,为了在自己所学的领域有更多的优势,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愿意为了考研埋头苦读。也毕竟现在社会大学生找工作竞争太激烈,很多时候仅有本科学历是不足以满足大学生找理想工作的需要。

我是一名医学生,我可以举个我身边的真实例子,我的一个学校大学毕业拿着本科毕业证书去医院应聘,只有县级医院愿意要一个本科生(还必须是好大学的本科生),如果你要是想去市级或者省级三甲医院,本科生文凭是根本不够看的,最少要有研究生文凭。老话说的“大专技校靠边站,本科优先来”已经变成“本科靠边站,研究生博士优先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考研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乐喝了雪碧


为什么要考研?

1.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一大片,特别是最近几年,大学扩招,基本上都能上个大学,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只要你有了这个学历,你就是大学生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读个研,你怎么能在众多人当中脱颖而出!

2.我们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现在很多公司,企业都要求学历!公务员针对一些岗位,也限制了学历!举个例子:我是本科生,毕业之后考编只能考小学和初中,而我的同学上的研究生,他毕业之后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首先可以参加职业学校的教师考试,而我是不能考的!其次他可以签约一些比较好的高中,而我也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所以,在最好的年华,多学知识肯定是有用的!

你赞同我的观点吗?


小学语文董胖胖老师


我是山西某二本的一名大一学生。从我进入大学时,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努力学习,然后考研。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说我的想法。

首先,我们来说一点实际的,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世俗的。之前已经说过了我是一名二本的学生,同时我学习的是师范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无非就是看中了大人们常说的铁饭碗。那么现在来设想我这个铁饭碗本科毕业后的生活吧。因为本身学历也不是很高,所以考到教师资格证书后即便是高中教师,也只能回到县城或者市里的某一所高中教学。每月工资大家可想而知,如果想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包括各方面),那么仅凭这点工资肯定是不够的。之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子,那么供养孩子高质量的生活,就更加不够了。车贷房贷是必然有的。因此,即便我是一个本科生且有着一个稳定的工作,也无法生活的更好。

那么,这就体现了考研的重要性。若果我能够顺利的从一个二本学校考到一本学校或者某211学校的专业,我的学历起码是高的。然后毕业之后我的就业平台也会不一样。上面提到了我只能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而现在,我也许将会成为一名大学讲师,大学辅导员。生活的平台也就提高了一个档次。

这些都是我的个人想法。也许有的人会问如果本身就在一所名校,那考研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无非就是加深自己的学术研究。自己本身喜好学术研究,当然,也许你所在的平台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但是,高学历并不会影响你什么,反而高的学历,只会给你提供一个更好的研究平台。


Empress凡


这个就是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了,因为现在很多大学生以考研的借口来逃避不想踏入社会,不想去工作!当然也不排除上进的人!

我身边很多人都是为了逃避而读书,为了多玩几年。每次说到这些他们脸上挂着的是笑容,不是那种羞耻感!

唉~



冥敞君


大学生考研的原因有四个:

一: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文凭贬值严重。现在本科生并不是很好找工作。现在一些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学校为例,十几年前专科生可以教高中,现在普通县城高中学校要求最低研究生学历,否则免谈。去年深圳中学找的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个本科也没有。所以不考研真的没什么机会。

二:为了圆梦

有的人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有的是成为优秀的医生。现就实情况来看,要想实现儿时的梦想,你就必须考研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梦想是一个人追求上进的原动力。

三:被父母所逼迫

有的人本不想考研,但家庭条件好,还想再让孩子多学知识提高能力,父母比较强势,非得逼孩子考研,孩子拗不过大人,也只能考了。其实这样的孩子也挺幸福的,很多人连上大学的钱都没有,更别谈考研了,早早出来工作挣钱了。

四:逃避工作

现在就业压力大,有人不愿意去上班,考研可以玩三年。继续过潇洒自由的生活。


我们一起涨知识


大学生为什么要考研?

张雪峰老师一直在强调考研的重要性。

我觉得考研对于当前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非985.211的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三本大学专科学校,就业前景是堪忧的,特别想进入大都市的学生,不考研,希望更是渺茫的。

总体来说,考研有这几方面的考虑因素:

第一、考研是为了更好就业。考研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避开严峻的本科就业形势,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对于职场竞争来说,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

第二、考研是为了学术追求或个人兴趣。

有的人考研就是出于个人兴趣,投身于科研的学术的研究中,希望以后能在学术领域有更深的造诣。

第三、考研是为了上名校,追求名校效应。本科的大学平平淡淡,研究生可以一跃龙门,相对于高考考名校,竞争要小很多。名校在各部门各企业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第四、考研是为了待遇的提升。我们都知道研究生的待遇要比本科生的待遇要好很多,甚至有各项的补助。虽然多上二三年学的研究生,所创造的个人价值,在一年内就能弥补二三年的待遇差距和社会价值。

言而总之,只要你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或者没有家庭经济的困扰,考研真的是一个人人生的正确抉择。




小城大徐


谢谢,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的理想追求。

有一部分人有着较高的理想,自我管理能力强,从踏入大学校园起,对未来读研乃至读博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他们来说,读完本科再读硕士乃至博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刻意为之过多打算。当然,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这也是必经之路。这部分人中很多都会保研,考研的话一般更多的是想去更好的学校深造。而且读研之后,相当部分会有继续读博需求,然后有机会再去国外镀镀金。

二、弥补高考遗憾。

对于那部分因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普通院校的人而言,可能就进校之日起,就暗暗下决心要考出去了,至少去一所与自己高中学业实力相当的学校,以弥补高考的遗憾。这时候,考研几乎是必然的选择。的确,相比高考,考研的竞争小多了,也不像高考那样对你的未来有决定性影响,心理压力也会小一些,经过充分的准备,更容易考出理想的成绩,完成从三本到211乃至985的逆袭。

三、换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些人对高考录取的专业不感兴趣,但在校期间又不符合学校转专业的要求,或者学校根本没有转专业的机制。为了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除了读双学位,跨专业考研也是一条途径。不过跨专业考研是比较艰辛的,在确保本专业成绩合格顺利毕业的同时,还要花大量精力备战不同的学科,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一旦考研成功,那也是一辈子受益了。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肯定幸福感满满的,也容易取得成绩。

四、读个更好的学校。

对于大部分学子而言,有名校情结这是人之常情。尤其一些考入三本的同学而言,出去就业总觉得学校拿不出手,自信心不足,这时候考研就成了读大学最主要的任务,那就是至少要考一个比现在这个更好的大学,于是可以看到有些班大部分人都去备战考研,学校也放任自由或加以鼓励,学校被外界戏谑成考研基地。不过如今已经有些质疑的声音,如果大学四年仅仅是做题考研,以题海战术获得研究生入场券,那和再读一次高中又有何区别?质疑者认为这样的话大学应有的综合能力可能也较为薄弱,需值得注意。

五、盲从或逃避就业。

这部分人没有马上就业挣钱的压力,觉得学校日子过得挺逍遥的,也就不那么着急去上班,毕竟一进职场就身不由己了。也有可能实在找不到求职的目标,陷入迷茫浑浑噩噩中。就随大流,抱着不妨继续读读看看的目的,就考研了,考上了还可以有个两到三年的缓冲时间。不过这种心态也是较危险的,很可能大学散漫惯了,读研时仍无清晰的目标,最后两三年下来,一到求职还是满脸的茫然,没准还要继续去读几年博士看看。

七、补救大学的虚度。

一进大学,大家都像挣出牢笼的鸟,一下子自由了,尽情地玩耍。结果一下子玩过头了,到了大三就业临近才幡然醒悟,面对一塌糊涂的成绩,这就是我所过的大学?想想当初自己高中在班上也算位居前列,巨大的落差,心中的悔恨,不由激发了斗志,希望通过考研,完成大学后进生的逆袭,洗心革面,真正好好再读三年。

八、享受校园生活。

出了校园,才知道校园生活的自由,相对的无拘无束,甚至连呼吸空气都是舒畅的,可以说,对很多人来说,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大学校园生活。因此,为了好好享受大学校园生活,就考研,在学校继续呆上两到三年,仅此而已。甚至读了博然后找个学校当老师,一辈子都留在校园了。

九、获得一个头衔。

曾几何时,一说起研究生、博士,周围的人都称投去艳羡的目光。不过随着研究生扩招,现在研究生已经很多了,博士的话虽然也多了,但数量还是有限。光环是淡了些,不过在国人心中(尤其在内地)市场还是存在的。有些人为了好听,博个好名声,再说好听点光耀门庭,就也去读硕士乃至博士,不过最好读之前,多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否真的喜欢,以免光环成为负担。

总之,不管出于那种目的读研,都要明白,读研算是开启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接下来的几年是虚度时光还是学有所成,全看你个人的作为,两三年后,该来的还要来,是驴还是马都得拉出来溜溜了。一定不要大学毕业时感觉两手空空一无是处,研究生毕业时仍是胸无点墨追悔莫及。

曾经看到一句话,“ 考研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砺剑! ”,一语道出了读研的真谛,那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让研究生的所学真正成为你纵横职场的金字招牌。





张针人聊养生


很多人以为步入大学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对苦读多年的莘莘学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关乎着你将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职业、你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也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时间,那么如何选择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成了大学生应该关心的问题。有的人选择不断拓宽自己的职业技能,想要在大学毕业后谋得一份好工作,与此同时,也有的人整日沉浸在图书馆,为考研奋战。在目前,考研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说到这里不免会让人产生疑惑:为什么大家要选择考研呢?

弥补高考失利遗憾

“进入名校”读研究生是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因高考失利而带着许多遗憾未能进入自己理想大学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名校梦”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对于他们来说考研就是重新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步。通过考研,从普通学校到“985”“211”重点院校,甚至从专到本。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只要拥有改变自己的信念,考研就不容错过的最紧要的一次机会。

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有一些大学生考研是因为不喜欢大学所学的专业,他们希望通过考上研究生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在这类学生来说,他们的考研动机较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毕竟未经四年完善的系统学习,在考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多。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考研是向着热门专业去的,希望通过热门专业的学习来帮助自己在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报考财经、法律等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很多,也有一些冷门专业如考古学、历史学、哲学等报考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考研中的冷热悬殊十分明显。

获得更高的学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挑剔,因此促使大学生选择考研以追求更高的学历背景。大多数学生表示考研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希望将来在学术上可以有所成就,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研学生有继续读博的打算。

其实真正是为了学术研究而考研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较为端正的,说明个人喜欢所学专业,有自己的梦想,希望在研究生期间进一步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这一动机也更能激发个人潜能。这类学生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他们不为功利意识左右的坚守,必将使他们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学者、科学家。


我是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和关注,谢谢!


感悟人生Feeling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张雪峰在《演说家》的演讲:大学生为什么考研?

这一期《演说家》里。张雪峰和马丁两个人争锋相对地讨论大学生该不该考研?

张雪峰老师的观点是考研不是唯一出路,但是对于没资源、没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改变命运的途径。马丁的观点是人应该在社会上学习、没有学历依然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局座的问题也很有挑战,举了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辍学成功的时代人杰。张老师舌战群儒,回答了一个一个刁钻的的问题,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的认可。

但除了张老师个人的思维和辩才之外,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否也代表了关于“大学生该不该考研”这个问题的“理想与现实”两派。“理想派”认为,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也没有比我多两个鼻子一个眼,无论早晚也好、环境如何也好,只要我努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现实派”认为,成年人的社会没有绝对公平,成功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个人、环境、时机、资源等一系列因素,世界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成功,那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尽可能地将成功因素聚集在身边,而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如果说一个人,那么他选择当“理想派”或者选择当“现实派”都没有谁对谁错,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年轻人的导师为年轻人的人生方向进行指导的时候,那么观点就不光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是能否真正给予年轻人帮助的选择。这就是之所以为什么在争论过后,舆论一边倒地偏向“张雪峰老师”,而大多数人都对马丁口诛笔伐。对于真正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来说,成为“现实派”并行动起来,才是真正能够给予年轻人帮助的选择。张雪峰老师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一件事,那就是考研可以帮助很多人改变命运。对于那些没资源、没背景的寒门学子来说,上升的最重要渠道,一个是高考,一个是考研。

在和马丁老师辩论的时候,马丁老师说应该多历练,张雪峰老师显得很急甚至有些气愤地强调:“没有机会!他们没有机会!”张老师回答真是扎心了。这句话我想只有毕业找过工作的同学才会懂。学校里心高气傲的你连大公司的简历筛选都通不过;同学中优秀的你进入社会才发现人外有人;准备好面试的你却在群体面试中插不上一句话;你明明比别人更努力,但是领导总是更偏爱那个985的……更不要说职场的晋升、跳槽。对于没资源、没背景、低学历的寒门学子来说,每一次都是别人的机会、自己的折磨。

之前看过张雪峰老师的一些简介和他的视频《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才会了解为什么他如此笃信考研可以改变命运?为什么在说“他们没有机会!”的时候会如此激动?只有在底层滚打过的人,才能懂得这句话背后的辛酸。资源、背景是天生的、无法更改的,但没关系,只要有一线希望、一丝出口,想逆转命运的人都会拼尽全力。

优秀的人会更优秀,平庸的人会更平庸。

马丁的辩论里有一个论点——你在学校中的不足和缺点可以在工作中提升。这话乍一听有道理。但经济和社会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做“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这是一个听起来很可怕却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的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时间越久,有学识的人和常人的知识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有学识的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消化知识的能力更强。而常人由于缺乏获取知识的渠道、消化知识能力较弱。时间越久,有钱人和常人的财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为有钱人接触的赚钱项目更多、能雇佣优秀的人才来为他工作、不必为生活分神可以专心工作。而常人接触的赚钱项目非常少(偶尔有也很可能是传销)、没有自己的团队也无法吸引优秀人才、每天茶米油盐就占据了大部分精力。时间越久,有学历的人和常人的发展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为有学历的人工作的平台更高、待遇更好、团队更优秀、领导更英明。而常人工作的平台名不见经传、待遇一般般让人经常想离职很难鼓起干劲工作、团队勾心斗角各怀私心、领导刚愎自用任人唯亲。

如果你现在都不能改变自己?难道等到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改变?

一艘溪上的小船无论你划得多么努力,都永远比不上一艘大海中扬帆的巨轮前进的快。有人问我有没有不累又能轻松成功的方法?有,那就是上一艘大船。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最糟糕的时代。无论如何,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人民出现了巨大的贫富分化,这已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既成事实。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时代正在颠覆传统经济,这是我们还能够赶上的机遇。毕业几年,我们同学中混的最好的一个现在在华为,研究生学历,刚毕业进去一年就能拿到小几十万,最关键的是他跟的部门在做的一个项目是会改变通信格局的一个项目,无论这个项目如何,他以后跳槽只要把这段经历写上,面试官一般都会直接问要多少、什么时候上班?

这个时代就像欧洲十五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新贵族们造大船出海,招募各地的能人勇士,老贵族们造小船河运,招募廉价老实的劳动力。如果你能被赏识,上了征服世界的大船,你回来可以说“我作为第一批船员踏上过美洲大陆”、“我见过海里的巨兽和各种奇异生物”、“我和印尼的土著以及加勒比的海盗都争斗过”,任何一位船长都会希望自己船上有这样一位船员。而如果不幸你只能上小船,一辈子做的工作就是把货物从A运输到B,那么,很有可能你的下份工作的内容也差不多,下下份也差不多,最后就在把货物从A运输到B中度过自己的余生。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是那是一张能让你登上大船的船票。

比一辈子平庸更可怕的,是代代平庸。

不久前北京高考状元的一个采访视频也在网上流传得很火。这个很接地气的高考状元说出了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却第一次被人当众唤醒的感知——中国的阶级分化已经形成,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普通人的上升渠道越发狭窄。简单地来说就是“寒门更难出贵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结束高考,离开那个我们熟悉的环境的时候,可能就能明显感觉到原生家庭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

在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有些同学头头是道,通过父母或者亲戚的描述,知道中国各个高校的档次,分得清一级二级学科,大致了解各个专业的排名和前景,最后总能找到合适的院校和专业;有些同学一头雾水,通过一本厚厚的报考指南和各种道听途说,“985”和“211”是啥根本闹不清,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又是学什么的一窍不通,更别说了解各个专业的排名前景,只能靠猜靠蒙靠想象,最后经常会出现报的专业和院校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情况。

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些同学积极参加各种社团、体验生活、到各处旅游、谈一场不后悔的恋爱、读自己爱读小说和书、要么坚持健身、要么坚持画画,大学四年每一年都会有所进步和成长;有些同学浑浑噩噩,以逃课、挂科为荣,追过个把女生谈了没多久就分了,花的时间最多的是游戏、打牌、看小说,不知不觉大学四年一晃就过去了,不讲原地踏步,水平连高三时都不如。

在找实习的时候, 有些人能很轻松地通过人脉找到一个高大上的实习机会,并且在实习中他们并不看重工资,更看重是这份实习经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有些人只能在各种广告和陷阱的门户网站中找一个看起来靠谱的实习机会,而往往最后结果总不能尽如人意,并且在实习中更看重赚钱,我亲眼见过中文系的同学去食品加工厂实习又或者土木工程系去做家教,就因为工资更高点。

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差别,更是思维方式与追求层次的差别,而后者在更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丧,却燃的人生,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在每天“小确丧”的洗礼之下,我们除了增加面对世界不友善时的免疫力,更应该在心底默默积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