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刷手機時感到很無聊,為什麼還是放不下?

Ta丶黃天瑤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我們對手機的使用已經成為了一種依賴。我們日常生活對手機的使用在方方面面,不僅只有娛樂目的的刷手機。手機現在在我們的社交、工作方面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而我們感到刷手機很無聊,放下手機之後,過一段時間又開始刷的這一情況,有時是因為我們擔心手機的qq,微信等有了新來的信息。我們會想拿起手機看一下自己的信息,而看完信息之後,我們會情不自禁的繼續看手機上的其他推送信息。比如微博,抖音等。

還有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其實是枯燥的。在我們不出門的時候,我們在家裡或者上班時,總會有無所事事的時候。這時我們往往會自動的選擇自己最經常用來打發時間的方式來打發時間。而這個方式便是玩手機。


dimasky


做為一箇中年人,我來說說內心的想法。

自從手機走進人們的生活中來,經過不斷的更新換代,去劣存優,已經有快二十年了吧,最早用的手機,功能較少,能接打個電話,把手機別在腰上,是一種炫耀,也不怎麼玩手機,慢慢的,手機發展到彩屏和功能較多的時候,漸漸有了能玩遊戲,看視頻,上互聯網,照相,聽歌,等等,增加了玩樂,購物,看電視的時間,人們運動的少了,一有空閒,總想拿著玩玩,在人們上班期間,忙的時候,也沒時間看,也覺得沒什麼,是因為工作的忙碌佔據了你玩的時間。確實,手機現在已經離不開人們的生活,很多事情都能在手機上搞定,給人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去幹更有意義的事情。


70後的感想



潮汕阿銳



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老是想玩手機,甚至有時候玩到無聊還是放不下;又或者剛放下,不知不覺又拿起來了。常常悔恨,然而又很難剋制住。往往還會進入一個抱怨自己-->下決心改變-->改變失敗-->更加抱怨的邪惡怪圈。能看得開的,自我放棄了,隨緣了;有些看不開的,甚至會因此而變得自卑,抑鬱。

如何解決這個困擾?

一,為避免陷入邪惡的怪圈,大家要一定要了解習慣的力量。

曾經我剛到澳洲的時候,沒什麼朋友、社交。無聊的時候就刷手機,剛開始看看新聞,頭條什麼的;後來看小說,昏天暗地的。半年後我出現了題主所說的問題,放不下手機。

或許是生活太無聊,又或者是手機太有趣?其實都不是。我發現我放下不手機,只是因為我已經把刷手機養成了一種習慣。

《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的作者查爾斯·杜希格說習慣是這樣養成的(順便安利下這本書,可以讓大家更清楚的認識到習慣的力量,併科學的調整自己的行為):

這個循環就讓我把刷手機養成了習慣。那麼有沒有辦法改掉這個習慣呢?

二,建立替代行為

「習慣無法被改掉,只能替換慣常行為」,這是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結論之一。這顛覆的長久以來大家對改變習慣的一貫想法。像老邪我,在看到這本書以前,認為要改變一個習慣就是要憑自己的意志力,強迫自己不去這麼做。大家想想,這是不是很難?又有多少人能成功呢?舉個例子,我兒子吃飯總喜歡把腳放在板凳上,為此我天天監督他,看到就說,然而真的是收效甚微。我們總是試圖徹底改掉一些行為習慣,但又缺乏科學的方法,硬來往往事倍功半。除非你意志力特別強大,否則很難見效。

所以當你想要改變一個習慣時,我們要思考的是,有什麼行為可以進行代替?

根據書本上的知識,對於如何替代刷手機習慣,我總結了如下幾個建議:

1,能利用碎片時間的。

我想真正一天到晚都在刷手機的人還是不多的。如果你回想一下就會發現,一天中的整塊、大塊時間還是用來幹正事了(工作,學習等),然後那些碎片時間、休息時間都用來刷手機了,畢竟,手機號稱是碎片時間殺手嘛,只不過這些碎片時間全部累積起來可能很驚人就是了。

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我們很難安靜下來,好像只要稍微有點空閒時間,總想著做點什麼,不然心裡感覺慌慌的……這時候,你就想著必須要做點什麼,但又不太累能放鬆的,於是就刷手機了。這是大部人養成刷手機習慣的緣由之一。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個行為代替刷手機的習慣的話,一定是和手機一樣,隨時都能做的事情,能有效殺掉碎片時間,比如和人聊聊天,嚼嚼口香糖,全身舒展舒展,活動活動等。相信大家總能想到合適自己的。堅持做形成習慣就能替代。

2,不需要強大意志力的。

常聽到有人說我無聊的時候就背單詞、學英語。這對我而言是扯淡——相信對大多數人也是如此。我要有這意志力,英語8級都過了。實際上號稱天天背單詞的,可能還在準備4級考試,哈哈。除非是它們已經成為了你的習慣,否則我敢保證這些你都堅持不久,因為他們都非常消耗意志力。你問我為啥知道,我會告訴這個嘗試在我身上已經發生了10遍麼?

所謂的意志力是為了實現某一目標,所具備的克服困難的精神力量。玩手機基本上是不消耗意志力的,因為你玩手機的時候毫無目的,更談不上克服困難了,壓根不存在!但是寫文章,學英語、背單詞就不一樣了,就像寫文章時你的目標是為了完成一篇網紅爆文,而實現這個目標的路上困難重重……(就像老邪現在要加v,明明努力回答問題了,可就是沒有優質回答......)。

人類是趨利避害、貪圖享受的動物,不是說是懶惰推動了世界的進步麼?做一件事情是純享樂,沒有任何不利後果,比如刷手機;而做另一件事需要集中精力,調動能量去做,還不一定有好結果,就像背單詞,你會願意做哪個?當然是刷手機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個行為代替刷手機的話,一定是和刷手機一樣,不需要消耗意志力的,比如說發呆、聽音樂、胡思亂想(粉絲暴漲,加v成功什麼的)。

3,跟手機一樣能隨身帶著的。

為什麼我們總是刷手機而不是打撲克?這兩件事都不消耗意志力啊?因為你隨時都帶著手機,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可以把手機拿起來刷,可是我們不能隨時隨地打撲克。(即使打,也是拿著手機在鬥地主吧,哈哈哈)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寓言故事,母親要出門幾天,擔心懶兒子吃不著飯,就烙了一個大餅套在他的脖子上,結果這位母親回來的時候發現兒子已經餓死了,而那個大餅只有靠近嘴邊的部分被吃掉了。所以人其實比你想象的還要懶,如果我們手上經常攥的不是手機,而是個別的什麼東西,比如橡皮泥,可能我們就不是刷手機,而是捏橡皮泥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個行為代替刷手機的話,一定是和手機一樣,能隨時帶在身邊的,比如說:kindle看書、小人書什麼的。


結語

放不下手機,其實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習慣而已,大可不必憂心忡忡,又或是自怨自艾,只要找對了替代的行為,就能改變它。

祝題主,也祝有同樣問題的看官,早日完成習慣替換,更健康積極的面對生活,謝謝大家。


海外黃老邪


個人感覺現在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幾乎大多數人都離不開手機,比如現在的社交軟件啊,購物啊,買東西也離不開手機支付當然也可以給現金[捂臉]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實現!有事沒事刷朋友圈啊,感覺現在都中了手機毒一樣。。。


不忘初心gemini


其實人在無聊的時候會比較容易進入一個無意識狀態,簡單點說就是你被自己的靈魂操控,理智狀態下我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在無意識狀態下,我們的意識是模糊的,可能並不太清楚為什麼要做眼前的事兒,可能只是大腦在簡單的搜索信息,或者自動化處理可能發生的一般操作。比如說人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回憶起以前的事,雖然眼睛看著前面,但大腦卻看到的以前的情境,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出事故的狀態,但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出事故,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駕車回到了熟悉的地方,而中間的過程你完全不記得了。

所以說,刷手機無聊時,最好的操作是給自己一個明確的信息,而不是用看手機疲勞了再睡覺。


造夢小兵


1.長期打算。

你覺得你“墓誌銘”上應該寫什麼好呢?如果你一直這樣下去會怎麼樣呢?給自己製造緊迫感。

如果我改變會怎麼樣呢?給未來與期許。

2.微習慣。

辦法很多,但你不需要全知道,也不可能全知道了才去行動,儘快行動起來就好,哪怕開始只是一小步。

讀書可以只讀五分鐘,或許你一頁也讀不下去也無所謂;鍛鍊身體,只做一個俯臥撐,或許這不會讓你長一絲肌肉。這些小的行為或許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和益處,但至少我們向著那“堡壘”發起挑戰了。只要堅持,堅持每天都去做一點就好,只要等待那個轉變的時刻就好。


動漫小白工作室


手機上信息量大,各類信息應有盡有,人在閒著無事時,上網刷看各類消息,因為無聊,所以才不停的刷。


愛拍才會贏vlog


空虛,自在,獨處的快樂!


天天看看你的人


放下手機更無聊唄[捂臉][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