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齡女青年”與父母相處

論“大齡女青年”與父母相處

△家門口有三棵樹 左一被毒死了/中間很茂盛/右一還在長


2020的春節,舉國上下預防疫情,少了聚餐少了拜年,多了些擔心武漢朋友的害怕,以及和同家裡人相處的時間。


這段時間非常值得珍惜,我會感覺以後某種程度上這樣家人純粹相處的時間會越來越少。為了增加大家待在家裡的趣味,組織了大家一起做了春節遊戲、看家庭電影、找聊天“辯論”話題。


論“大齡女青年”與父母相處

△事實證明大家都喜歡玩遊戲


近幾日發現爸媽比身邊一些家長成熟的地方在於承認。有些話題聊得深入或是分歧,我媽就會說:“因為我們之間有太大的代溝了。”而不是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在兩千年幾乎一成不變的社會里或許有點道理。但在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我們相信社會的變化總體上是進步的、往前發展的,新時代的個體在接受更好的教育,那麼年輕人的所知所得從總體上講一定比上一代多。


//我與父母的gap

“強扭的瓜不甜”是看完《囧媽》的唯一感受(把囧媽選作家庭影片是我的錯,真心不好看),父母成長的年代比我們早二十多年,接受的理念不比信息時代開闊,代溝肯定是存在的。


論“大齡女青年”與父母相處

△媽媽說盆栽裡要擺個安逸的小和尚


在我們這些稍傳統的地方,有些父母仍把孩子當私物,生活上什麼時候該結婚,什麼時候改生孩子,好像是寫定的應該的。工作上,做什麼好,做什麼穩定,不予溝通管得太多。假使父母是正確的,再正確,父母也不沒辦法呵護孩子一輩子,也沒能代替孩子栽跟頭。年輕的時候栽栽跟頭,自己因此成長起來反而是件好事情。


但我不得不也承認,

歲月著實讓年長的人更具生活的智慧。


長輩的智慧:“兒孫自有兒孫福。”

晚輩的智慧:“和父母一起變成熟。”


//同志還需努力

而父母變成熟的任務比我們艱鉅許多。


一於社會背景。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僅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200多年的工業化道路,將三次工業革命壓縮到一次完成。國外用幾代人才能完成的觀念更新,我們很難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實現從農耕到商業的轉變。處在這樣一個變革時期的家長要特別有意識到時代在改變。


二於人生經歷。我們是互聯網的原生居民,與最新的信息接觸是生活甚至是工作。很多時候我對環境總感覺有很多不確定性,周邊的改變、新出現的信息於我們就像一直在挑戰自我的舒適圈,重大事件更會對過往認知的打破,可能會重塑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還會再經歷,更多、更頻繁。而長輩已經經歷過對「價值觀」的塑造階段,進入穩定期。


論“大齡女青年”與父母相處

△還是大爺們富有


//這很需要心意和耐心啊!

想想也太難了,自己都沒能理解自己還想爸媽理解自己。想要變成熟,需要自己不斷地與時俱進,以及我們不斷對他們施加影響的結果。在行動上願意和父母交流比停留在形式上的孝順有意義得多,但這雙方都很需要耐心啊。


論“大齡女青年”與父母相處

△YY的內心


比如,經常打電話問候父母,把問候停留於“吃了嗎?”、“多鍛鍊早休息”,以及那些對彼此已經重複了NNN次的關於自己家庭、親戚之間的閒話,說再多也幫助不了父母進步。


那說啥,咋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是吧,用一種尊敬且是成年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和長輩說話,不斷把自己接受的新思維方式和理念傳遞給父母(用Sherry的話說叫“洗腦”)。切忌慪氣,見過一些同齡人與長輩發生摩擦時惡言相向,出發點不是緩和摩擦,而是讓對方聽到“難聽”的話產生憤怒、內疚或是苦悶以讓對方感受自己的痛苦。


Sherry說自己給爸媽洗了好多年腦,最後達成了春節不回家去旅行,其他工作節假日回家看望的目的。點個贊,因為我也想這樣(微笑gjf)。


長輩們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是絕對的優勢,但是如果倚老賣老很容易被扣上“不開明”的帽子。


論“大齡女青年”與父母相處

△預防自己有個更囧的中年


//跟成熟的人學成熟

吳軍在「得到」的《硅谷來信》中說到和父母一起變成熟的方法:“我嘗試把讀書心得告訴父母,把自己對時事的看法告訴他們。也會把我買的書給他們讀,然後一起討論裡面的事情。這樣他們漸漸發現從我身上學到另一種方式,一種30年後的方法看待世界。對他們最有意義的是,當他們有了新的理念,再去和他們的同事或朋友溝通的時候,那些老朋友會羨慕他們,羨慕他們的思想能夠跟上形勢。這個時候,他們會真心覺得自己的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他們了。”


受教育程度和學習的願望無關,願意嘗試新的東西,接受新的事物非常值得鼓勵。

①當晚輩向你展示一樣新事物時,充滿好奇心,而不是我這麼老了不看這個也學不會。

②得到一個新的建議的時候,不會因為跟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不符就拒絕,而是覺得有道理就接受。


我在看Sherry借我的《持續的幸福》,我還想告訴爸媽他們幸福來自自我自身的感受,不會因為別人的祝福或詛咒而改變。也許到了哪一天,我跟父母達成共識的時候,我會慶幸我跟父母都更成熟了。


現也有把自己跟原生家庭切割開的新新人類,把自己的發展看作唯一的發展。不因自己喜歡某種價值觀,就反對別人做相反的事情,但我的幸福感部分來源於家庭,所以從現在做起。


PS:僅針對我大齡未婚層,00後起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