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我正待入場

文/久久晶


“ 寫這篇文章,是想告訴身邊不碰股票的朋友:學點和投資相關的知識,總是好的。”


昨晚的朋友圈被美股大跌刷屏了。連續兩次觸發熔斷,各種悲觀的情緒都被激發出來。


一時間,感覺身邊多了好多做美股的朋友。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投資美股甚至投資股票,還只是少數人的行為。


股市暴跌,我正待入場


我買美股的時間是在10年前。那時開戶沒有現在那麼方便,因為我沒有開國外及香港的銀行賬戶,所以,還要去國內的銀行填寫國際匯款,把美金轉去美股券商Scottrade。


只記得那家券商的客服極有耐心,晚上11點打越洋電話過來,指導具體的操作。他們都是說著流利中文的中國人,24小時輪班在線。


新手總是要當韭菜的。那時投入的錢也不多,虧完後,就沒有繼續加倉了,權當一種體驗。不過十年後,我還是新開了美股賬戶,只是一直空倉,在持續觀望。


所以,昨晚的大跌對我並沒有什麼影響。只是促使我進一步思考,以及記錄一下,我這段時間對投資的粗淺看法。


股票這塊,我的朋友們是兩極分化。有手握上億資金的私募大佬,或拿著幾百萬身家全職炒股的個人投資者,相反的一面則是完全不沾股票,只關注實業的小白。


今年年初以來,我和後者見面時,都會讓他們多多少少買些股票。想想那段時間和他們交流的時候講得還不夠系統化,希望這篇文章能梳理清楚。


我一直在糾正身邊很多朋友的觀念,那就是——炒股並不是副業。炒股也不純粹是一種投資或理財的行為。關注股票,其實與自己的工作息息相關。


為什麼這麼說?我以前是記者,這個很容易理解——我跑的領域是科技與商業,這裡面的上市公司,他們的波動就是新聞題材。


放到其它行業也是一樣的。如果你身處零售行業,你要關注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公司;如果你身處餐飲行業,那海底撈、九毛九、全聚德的表現,你總得關注下吧。


如果你沒有行業的視野,也不關注宏觀經濟環境,那你難免一葉障目,會只在自己的公司裡打轉。


每家公司雖各有不同,但放在一個行業裡,終歸是有70%的共性的。看一隻股票,會有企業自身提供的財報、券商及分析機構提供的研究報告,以及各種炒股論壇裡莊家、散戶發佈的信息……你看完這些信息,也就基本明白了這家公司以及這個行業的運作規律。


所以,我勸人買股票的時候,一般都是建議對方買自己所在行業的股票。既與自己的工作相關,學以致用,在同樣的信息量下,又能比外行人更具有敏感性。


這種“相關性”,是我認為的炒股的價值所在。


不過,也有朋友和我交流的時候說,正因為自己太瞭解所處的行業,甚至太瞭解某家公司,也獲得了很多“內部信息”,操作起來反而很多遲疑,不夠果斷,以至於錯過了很多機會。


這就是我接下來想說的第二個問題了。


我做股票有幾個原則,其中一個便是不聽消息。


以前在媒體從業的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每天都會聽到和個股相關的大量的消息。而後我發現身邊操盤大資金的朋友,也是“情報收集站”,不同渠道的消息每天紛沓至來。


通過持續的觀察,以及與股價表現的交叉求證,我自己定了一個“不聽消息”的原則。因為你不一定會從某個消息上掙到錢,但你絕對會從某個消息上虧錢。因為墨菲定律說,越怕什麼,就越有大概率發生。這句話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


回到做股票的出發點,如果你有一份全職的工作,你研究股票是為了更好地瞭解行業,那聽消息的本質就是投機行為,會讓個人心態變得糟糕。


當然,我並不是把“消息”全盤否定。有時候“空穴來風”必然有其道理,它們可以作為求證和佐證你交易行為的依據。當然,要特別注意的是,通過不正當途徑非法獲取內幕消息,操作內幕交易實施的非法獲利是會負刑事責任的。懂點法律很重要,不能有僥倖心理。


因此,老老實實研究行業,不要投機取巧。


光是研究公司,怎麼賺錢?


其實以前,我一直沒有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而我發現我身邊的很多人亦然,因為大家的邏輯是:選中了好股票,必然就能賺錢。


直到不久前聽了位財經評論員的直播,我才茅塞頓開。他說“我們研究公司不是為了買什麼,而是為了不買什麼。因為不買就不會虧錢,但買入你就有可能虧錢”。


很多人並不具備這樣的反向邏輯。但它給了我兩點啟發:一是研究透一家公司,和掙錢並不是正相關的關係;二是適時的持幣觀望,是在盈虧之外,還有多一種選擇,那就是不賺不虧。但一直滿倉,就只有兩種結果。


所以,我想和小白們表達的是,研究股票對你的業務有幫助,但不一定能讓你賺到錢。因為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你認為一家公司有前景,並不代表這家公司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讓你賺到盆滿缽滿。這是兩回事。


研究,是一個基礎工作。但能賺到錢,需要更多的決定因素。


在股市上成為贏家的散戶,是極少數。但是,如果我們認清楚做股票的目的和意義之後,就會對短期得失看得不那麼重了。


況且,作為一個有著自己事業的非專業投資者來說,事業上的成長也是一種投資,而這種回報是自己能預估且看得到的。


當然,當你步入投資的大門,用上述思維去指導自己工作時,你也會不滿足於自己股票投資的業績。但在我看來,就這樣熟悉瞭解的過程,一般用上5-10年,才叫做剛入門。


​投資這事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在這期間,不僅是你獲取信息、瞭解行業、提升自我的過程,還是你自我瞭解,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的過程。


說一件有趣的事情。


前段時間某新能源汽車在美股暴漲50%,一個朋友寫了篇長文,講述自己因為反應不及時,錯過了幾個億。裡面闡述了自己的思考邏輯,總結了錯失的原因。


看完文章我就微信問,在你做這些判斷的時候,你是不是不看技術指標的?對方回答,是的,我不太看這些,我也不懂。


當時讓我感慨的是,不懂技術指標就可以操作上億元的資金,中國真是人傻錢多啊。


在炒股的人當中,有“基本面派”,即主要看分析報告,以及看基本面看邏輯的;有“技術派”,只關注技術指標的,不看基本面的;也有“折中派”,就是啥都沾一點的。


在這裡,我並不是想總結哪一類更好,其實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它們的可取之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例如上面講的故事的主人翁,看技術指標並不是他的特長,也許在某個時候也會影響了他操作的判斷。但他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明白了這種方法適合他,那他也一樣能掙到錢。


所以,我想說的是,並不是要懂得看技術指標才能入場。但你肯定是需要一個漫長的檢驗過程,來了解自己,更適合怎樣的操作風格。這是進階的下一步。


寫到這裡就不展開了。因為投資是一件沒有邊界的事情,你鑽進去越多,越會發現其中的樂趣。但如果你因為各種理由站在它的門口不肯進去,你會錯失很多種可能性。


而且,就投資而言,也不僅僅指的是股票。基金、債券、期貨、銀行各種理財產品,以及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都包括在投資這個大類裡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花了10年時間,感覺也才懂個皮毛。這些年,除了美股,我還買入港股、國內A股的股票,也購買了基金,以及小定投了黃金產品。一級市場上的股權投資,也參與過一些。算是一點點積累心得,也從未記錄過一二。


昨晚美股暴跌,全球金融市場一瀉千里,竟讓我有感而發。有幸成為親歷者,遂拿起筆墨,寫下如上心得。


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