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相比於宋瓷,元瓷也許審美層次有所降低,但是器物品類大大豐富了,器型多樣,更接地氣了。它們具有強烈本民族特徵,將濃濃的、一代又一代草原民族的血性烙印其中;同時也繼承了傳統漢族的經典窯口,在前人之作的基礎上又有創新。


◆◆僧帽壺


僧帽,就是僧人們佩戴的一種特製帽子,因而,這種具有典型宗教色彩的壺型最早是供寺廟中的僧人飲茶用的,後來逐漸普及到民間,成為一種大眾款茶器。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景德鎮窯青白釉多穆壺 首都博物館藏

◆◆多穆壺

“多穆”原意為盛酥油\\奶茶的桶。多穆壺最早在元代流行於蒙古地區,而後流傳入西藏地區,成為北方及西北遊牧民族慣用的飲品盛器。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和嘴,遂成為壺。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景德鎮窯青白釉多穆壺 首都博物館藏


◆◆高足杯

是適用於騎馬時使用的酒杯,香港地區藏友稱它為把杯,其實更形象。蒙古人騎在馬上也要豪飲,手攥著有著高腰線的酒杯,穩穩當當,畫面感很強啊......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景德鎮窯 卵白釉高足杯



◆◆扁壺

為了便於馬上攜帶,元人設計的酒壺大部分是扁的。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釉裡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 元



◆◆磁州窯大罐

自從2005年那個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創下了超2億元的天價拍賣紀錄後,大罐子迅速風靡大江南北,藏友們是越看越喜歡。像特大號四川泡菜罈子的元代大罐,幾乎就是元瓷的形象代言器物了。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磁州窯黑花瓷雙鳳罐

◆◆玉壺春瓶


粗獷的蒙古人民,同樣有著不為人知的細緻一面。

雖然玉壺春瓶在宋代時候就已經開始燒製,但是元朝時,它的水平並沒有降低,反而增添了很多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分外別緻。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龍泉窯青釉刻花玉壺春瓶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青白釉串珠紋玉壺春瓶


元 青花蕉葉紋觚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青花菊花牡丹紋託盞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青花束蓮紋匜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青花松竹梅紋葵口盤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青花釉裡紅八稜形玉壺春瓶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青花鴛鴦臥蓮圖玉壺春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瓷器的精彩表現,離不開一個很重要的機構——“浮樑瓷局”。聽這名字你也許會覺得陌生,但要是說出它的另一個名字,你也許就會發出“哦……原來是它”的感嘆。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浮樑瓷局”舊址

1278年,元朝將統轄全國貢瓷的惟一官方管理機構――“浮樑瓷局”設在了一個小鎮,看似倉促的決定,卻真正地左右了歷史。直到今天,可能全世界很多人的日常都離不開這個以生產瓷器著稱的城市,沒錯,她即是景德鎮。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至於元朝政府為什麼如此火急火燎地設置“浮樑瓷局”,有很多原因,除了景德鎮在宋代就已具備高超的制瓷基礎,如聞名後世的“饒玉”(即湖田青白釉瓷)外,可能更在於某些現實的緊迫。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戰爭、恢復國家機器、穩定民生都需要錢,而除了搜刮宋氏財富外,唯有加大貿易了。而貿易,在古代的中國,除了絲綢、茶葉,剩餘大宗便是瓷器了。



只不過,景德鎮浮樑瓷局的產品是供皇家宗親享用的,為貿易服務而生產的瓷器並不多。


景德鎮,多少人因瓷器熟知其名,卻不知有多少寶物!


元 釉裡紅轉把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