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搶用Zoom應對新冠肺炎,創辦人袁徵用視訊創造幸福感


全球搶用Zoom應對新冠肺炎,創辦人袁徵用視訊創造幸福感

在孩子停課與家長在家上班的熱潮中,大家愈來愈常聽到、用到“Zoom”,連華爾街都瘋狂追逐Zoom的股價。而Zoom的創辦人袁徵,其實是27歲才移民美國、當時英文尚不流利的華人。他說,隻身闖蕩異鄉,最重要的不是語言能力。造就他的,是為自己、也為別人營造的幸福感。

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掀起全球停課、在家上班潮後,“Zoom”成了最火紅、最常見的字。

全球搶用Zoom應對新冠肺炎,創辦人袁徵用視訊創造幸福感

最多學校使用視訊軟體

Zoom是當今最旺的視訊軟體與公司,超過一半的全球前500大企業使用它的付費服務,也是目前最多停課不停學的學校使用的軟體。它可以即時讓多人進行視訊會議、預先錄影、播放,更棒的是,可以跟各種硬體系統與軟體相容、還可以更換會議時的背景,融入許多學校、企業現行的通訊系統與裝置。所以在應付家家遠距學習、在家開會的需求時,Zoom經常成為首選。

在停課潮展開後,為了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對疫情嚴重的國家,Zoom更陸續免費開放給來申請的k-12學校(幼稚園至中小學)使用,自然又讓Zoom狂潮推向全球各世代。

全球搶用Zoom應對新冠肺炎,創辦人袁徵用視訊創造幸福感

27歲才學網絡科技

值得矚目的是,Zoom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袁徵,原來是個不太會說英文、27歲才到美國學習網絡科技的華人。

袁徵1970年出生于山東。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他在四年級時,就想到要收集廢棄建材,回收資源賺錢。他很快發現,廠商只需要金屬,還試著在鄰居家後院燒掉沒用的廢建材,引起了火災。消防隊來,滅了火,可是沒滅掉他心中的創業苗。

全球搶用Zoom應對新冠肺炎,創辦人袁徵用視訊創造幸福感

在他18、19歲時,因為跟女朋友念不同的大學,相隔甚遠,每次要搭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才能見到面,一年也只能見個2次。他在路途中常想有沒有辦法能夠不要長途跋涉,只要按個按鍵,不需要複雜的操作或繁複的硬體,就可以隔空看到對方、聊天。

大學念應用數學系的他,在唸完碩士後,有一回到日本出差,聽到比爾蓋茲演講,讓他看到網絡世界通向的無限未來,想到在中國,沒有看到這樣的概念和刺激,於是他想到美國學習、研究網絡。

全球搶用Zoom應對新冠肺炎,創辦人袁徵用視訊創造幸福感

面試9次才過關赴美

當時,他還不太會用英文溝通。在第一次跟移民官面談時,對方跟他要英文名片,雖然上面印的是顧問,但在雞同鴨講下,他被當成了臨時的兼職技術人員,沒有過關。但他沒有放棄,又試了8次,最後在第9次面談才成功。

就在1997年,27歲的他抵達了夢想中的美國。因為英文不好,最後他落腳在也是華人創辦的視訊公司WebEx,做不太需要用到英文的程式設計。但為了增強英文,他硬是在平時加班、熬夜完成工作,週六下午跟同事打球、拉近關係,趁此學英文。就這樣,英文一路進步,他還在36歲時,拿到了史丹佛的企管碩士。

全球搶用Zoom應對新冠肺炎,創辦人袁徵用視訊創造幸福感

然而這些努力都還不足以成功。那麼,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他在《福布斯》和其他媒體訪問的幾個回答,都集中在跟價值觀相關的領域。

他認為矽谷、甚至印度,強過中國的,首要是“透明”。他指出,論寫程式的功力或聰明才智,華人並不遜色。但中國人比較不願意分享,不像矽谷、印度的工程師,都會願意把正在做的事、成果或失敗、心中的想法拿出來討論,互相交流,彼此都能進步、更上一層樓。

所以,Zoom在用人時,最重視的不是功力,而是文化是否相合,包括透明、分享、合作、信任等,造就、並喜歡和公司一同成長,幫助客戶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