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人生豁达:曾躲在太监怀中逃避,最终坦荡面对死亡

引言

说起来刘邦,可能大家都会感触万千,这样一个伟大的君主,总是在民间有着不同的形象,有的人看到了他逃命时的猥琐,也有人看着他指挥天下围歼项羽的气概,这位君王就是在这样形形色色的形象之中,慢慢的跨越了千年的历史,走到了我们的身边。现在的我们再回首刘邦的人生,总会感觉这位君王身上隐藏着太多的秘密,甚至有的时候我们都会扪心自问,刘邦这个人到底是一个纯粹的人,还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家呢?


01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刘邦的形象,一开始都非常的简单,他既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也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面,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有一个普通人,走向了一个成神的过程。因此刘邦在历史上那些不同的形象,其实正是他人生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一个纯粹的人的表现。正如学者所说,我们如果真的要了解刘邦,其实可以通过刘邦的两个时刻来理解,这两个时刻没有战场上的辉煌,也没有刘邦的卑微,有的只是一个真实刘邦的真实性情。按照学者的描绘就是,刘邦曾经倒在太监的怀里躲避现实,但是他最终还是在死亡面前表示豁达,并且喊出一位伟大君王的气概。

刘邦的人生豁达:曾躲在太监怀中逃避,最终坦荡面对死亡

刘邦画像

在史籍记载中,刘邦曾经遭遇了非常痛苦的事情,那就是当时刘邦称帝以后,立刻面临着诸侯王对他的威胁,为了保存自己的帝王,威势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千秋后代,因此刘邦决定对诸侯王进行战争。在那漫长的战争里面,刘邦一直身先士卒,与这些强大的敌人作战,每一次战争刘邦都取得了胜利,但是每一次战争都消耗了刘邦太多的精力。后来在平定北方叛乱的过程中,刘邦被飞箭给射中,从那里开始,刘邦是身体正在进入到一个崩溃的阶段。

刘邦的人生豁达:曾躲在太监怀中逃避,最终坦荡面对死亡

刘邦剧照

02

或许是对战争厌倦的,或许是对于自己建立的帝国太艰难的一种无奈,刘邦的心态开始改变。他开始,与所有的战友隔绝,甚至还与自己的儿子保持距离,有史书记载,刘邦在当时居然迷恋上了一个太监,每天躺在太监的怀中,呻吟着自己的痛苦。王立群老师曾经在解读史记时说道,刘邦的箭伤对他的身体打击太大了,因此刘邦每天连觉都睡不好,必须要躺在一个太监的怀里才能够轻松一点。所以当时刘邦每天躺在太监的怀里逃避现实,并且下了死命令,谁敢打扰他休息,就要格杀勿论。

刘邦的人生豁达:曾躲在太监怀中逃避,最终坦荡面对死亡

在这个历史时刻,刘邦真的非常的懦弱,疼痛打击着他最后的意志力,长时间的战争消磨了他身为帝王的精气神。其实站在刘邦的角度来看,他的一生实在是太多的苦难,之前面对秦始皇,后来面对项羽,紧接着还要面对数不清的敌人,而且还被匈奴人给羞辱了。在这时候,刘邦只想躺在太监的怀中躲避这一切。在这一时刻,刘邦只想躺在太监的怀中躲避这一切,安安静静的当一个懦夫。这不是刘邦的悲哀,而是刘邦人的性格的体现,他也有软弱的一面。


刘邦的人生豁达:曾躲在太监怀中逃避,最终坦荡面对死亡

西汉初期疆域

03

但是刘邦毕竟是刘邦,虽然他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又是一个开创伟大帝国的君王,所以萧晨不是他的归宿,最后的气势磅礴才是他完美的落幕。在王立群老师的节目中,樊哙最终冲了进来,并且对着刘邦大喊大叫,唤起了刘邦君王的意志,唤起了曾经那个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流氓的精神,刘邦最终在病痛之中踢走了太监,拿上了自己的宝剑,再一次杀入了叛乱之中。在那一场大战中,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且回来的时候做了大风歌,但是刘邦的生命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

刘邦的人生豁达:曾躲在太监怀中逃避,最终坦荡面对死亡

所有的痛苦与回忆全部映照在他的脑海之中,这一次刘邦没有做女人,太没有抱着太监睡觉,而是勇敢的站了起来,拿着他的宝剑,并且向天下人喊出的那句话。我刘邦本来就是布衣,提三尺剑大战天下,建立就如此伟大的基业,这是上天给予我的命运,同时也会随着命运而结束。因此刘邦要大气磅礴的姿态,拒绝了太医对他的救治,然后在辉煌的霸气之中结束了生命。


结语

在了解完这两段往事以后,我们再回头看刘邦这个人,其实他哪有那么多的形象,他只有一个形象,那就是他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面对痛苦她会回避,面对伤痛她会躲在太监的怀里做女人态,但是刘邦却也有常人不能匹敌的气魄,面对痛苦,他会害怕,但只要时机一到,他会选择勇敢亮剑,恐惧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意志却永远可以屹立不倒,这就是刘邦的形象。虽然有人性的弱点,但是人性的光芒却总能坚持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