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下楼没出小区,但就是感染了

一周前,得知辖区新增一例确诊病例,居委会主任金舟有些“意外”。


他所在的武昌区H社区执行“封闭管理”一个多月,发现确诊病例的小区差不多一周前挂上了“无疫情小区”的牌子,确诊居民的家人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金舟纳闷,这位74岁“从不出门”的居民,是如何被感染的。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的通报,3月13日到17日,共有14例新增新冠病例,其中6例来自门诊,“不排除社区间接感染的可能”。


没下楼没出小区,但就是感染了

H社区某小区进门处拉起了红色警戒线,地上堆着居民的快递和生活用品。澎湃新闻记者 钟笑玫 图


意外的新增病例


被确诊的前两天,74岁的张芹看上去“有点没劲”。但孙子李航没有察觉异常,奶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精神状态不佳是常事。


李航每天都会测量体温上报单位,但父母和奶奶一般不量。3月1日至11日,小区每日通过AI电话询问他“家中是否有发热人员”时,他都回答“没有”。


到了3月14日下午,本该看电视的奶奶反常地躺下睡觉,他伸手摸了下她的额头,有些发烫。体温计一测,三十八点几度,家里人迅速打了“110”,把奶奶送去了医院。


李航印象里,奶奶的CT片子上的肺部阴影很小,14日当晚,医生一度认为不是新冠肺炎。但15日,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阳性。


李航觉得蹊跷:小区每天都会消毒,父母下楼拿菜也特别谨慎,提前戴好口罩和手套,装菜的包装袋都不会带进家里。如果遇到袋装盐,还会给袋子喷酒精消毒。回家后,父母都会直接去洗澡。奶奶从不出门,一家四口只有他自己出过小区,上了两次班。


居委会主任金舟向澎湃新闻介绍,李航的奶奶张芹确诊后,与她同住的儿子、儿媳及孙子李航被送往隔离点,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月9日和11日,李航拿着单位出具的“防疫保障”工作证明,去上了班。这两天接触的8名同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李航所在的小区共有9栋楼,两千多名住户,疫情期间曾出现过十来例确诊患者。由于最近14天内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等,刚挂上“无疫情小区”的牌子。


在李航奶奶确诊后,小区挨家挨户排查情况,全面消毒。3月16日,挂了近一周的“无疫情小区”牌子被摘了下来。


当天,居民收到了社区居委会出示的一份《疫情通报》:此前,社区对患者家进行了13次排查,他家均反映正常,感染的原因正在调查。


H社区居委会委员章锦告诉澎湃新闻,13次排查中,2次为2月份两次志愿者电话排查,11次为3月1日11日AI拨打李航电话。12日、13日及14日,该小区所在的街道停用了AI电话排查,也没有再人工排查。


“(因为)发菜之类的(工作)耽误了,想着有的人投诉我们天天跟他们打电话好烦。”章锦说。


居委会主任金舟回忆起一个可能的线索。张芹儿子曾告诉他,1月15日左右,母亲去过汉口置办年货,在3月14日之前“偶尔有点小咳嗽,但既不发热又不发晕”。


社区有确诊病人也去过汉口置办年货,金舟猜测,莫非是那时感染上的。可隔了近2个月才出现症状,他又摸不着头脑了。


“现在不像以前,每天发病一个两个五个没问题,你现在过了一二十天,出现一例,都关注你这。”金舟感到很有压力。


他原想,无疫情小区之后,就向无疫情社区努力。社区逐渐松控,小区内部的商店就能开门,居民活动也能放开。只要不让外来者进入,小区里头就没有太多风险。


现在,金舟很担心还有其他的隐性感染存在。和老人张芹同一天确诊的还有B小区的一位公职人员,工作关系,他要每天进出小区上下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位公职人员的妻子和孩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已经送往隔离点。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金舟、张芹、李航、章锦等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