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高達8.3,為什麼《紅海行動》票房不如《戰狼》?

小宇看好劇


謝謝能夠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電影比較真實中國人在外國的影響,外國人要知道中國人不是過去的中國,現在中國超大了有多麼團結,那怕在外國生存的中國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戰狼的種種表演中,能讓人淚流滿面,他表現出我們中國人那怕只有一個人也要奮鬥,有那種不服輸的精神。他比較真實,那怕外國人犯到我們中華都逃不了。

他的鬥氣鬥氣勇!也讓在外勞動的中國人能知道中國人,不會放棄一個老百姓讓他們回大中華的懷抱。

這片電影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看看我們偉大的國家。希望這次能幫忙那些在外國務工的中國人。謝謝😜


歡子哥


為什麼質量明顯更高、好評如潮的《紅海行動》,票房比質量和口碑都相對平庸的《戰狼2》差了這麼多?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傳播交付能力

整體來說《紅海行動》相比於《戰狼2》來說,在傳播上的交付能力差了很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劇情主人公不突出

“蛟龍突擊隊”的 8 人奉命執行撤僑任務,在劇情設定中他們人人都是主人公(或許跟中國海軍推崇“團隊作戰”有關)。但是,要想獲得好的傳播效果,需要讓觀眾記住一個人,用這個人來讓觀眾記住和討論整個劇情故事。

《戰狼2》熱映期間,圍繞吳京這個單點,產生了大量的話題,比如他的奮鬥史、他在片中略顯浮誇的某些情節等等,而網絡上關於《紅海行動》的討論,則顯得有些無從下手。

《戰狼2》塑造一位“中國超人”

2)文案不突出

《紅海行動》中沒有能夠交付的金句,看完影片的觀眾無梗可玩,這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是相當要命的。而《戰狼2》有不少傳播金句,比如在 10 月份被各種引用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殺我國人者,皆我天敵”、“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戰狼2》超燃臺詞說到文案的交付性,不得不提韓寒的《後會無期》,它在上映之後創造了文藝片的票房神話。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敘事能力一般,不以情節取勝,勝在電影臺詞。

它電影裡的很多經典臺詞在網上紅極一時,可能你忘記了裡邊的劇情,但一定會記得這 4 句電影臺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剋制。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微信 9 億日活量,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在社交平臺上,這都給傳播帶來極大的便利,要想調動起這股強大的力量,讓自己的產品被他們分享,一定要交付給用戶一個可以用來傳播的東西。它可以是某個話題性很強的人物,或者一句耐人尋味的文案,就像《戰狼2》所做的一樣。

二、差評的力量

《戰狼2》的差評顯著多於《紅海行動》,這是《戰狼2》在傳播上的巨大優勢:

《紅海行動》在豆瓣上的熱評非常好看,而《戰狼2》則以差評為主。沒有差評未必是好事,首先導致的就是曝光量的減少。以《貪玩藍月》為例,比它好的遊戲數不勝數,比它差的遊戲也不勝枚舉,但是除了《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現象級遊戲外,再沒有比它知名度更高的遊戲了。《貪玩藍月》的知名度,就是靠弱智廣告給罵出來的,恆源祥、溜溜梅、人人車等品牌莫不如是。對於“情節太假”“個人英雄主義”等質疑言論,最清楚的莫過於吳京,但是吳京非常聰明地利用了這些言論,在各種場合進行回懟,措辭極其大膽,成功在網絡上引發了“中國人是不是跪久了”“中國人是不是太賤”的大討論。就傳播效果而言, 有差評的產品很容易戰勝無差評的產品,因為差評能提供談資,增加產品的曝光度,並且讓目標人群對產品更加忠誠。

三、傳播環境

《戰狼2》的成功,很大程度歸根於它當時所處的環境。

首先《戰狼2》趕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週年前夕上映。而且在 7 月底,中印邊境正處在對峙狀態,選擇這時候上映極大程度點燃了觀眾的愛國情懷。

其次當時剛好是國產電影保護月,國外大片不允許引進國內,少了很多競爭對手。

而國內同期上映的電影,《建國大業》因為題材過於嚴肅不易宣傳,其他的在商業上則根本沒有與《戰狼2》相提並論的資格。《戰狼2》上映真正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可謂是“一家獨大”。而對於《紅海行動》來說,它的上映環境比較尷尬。春節期間,進電影院的觀眾大多都帶著家人和小孩,像《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這種“閤家歡”的喜劇電影會成為觀眾的首選。而《紅海行動》的“血腥暴力”放在春節檔會顯得不合時宜。兩部作品的比較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選擇建軍 90 週年前夕和中印邊境衝突時上映,蹭上了熱點;選擇在國產保護月和競爭對手不強勁時上映,錯開了強敵,這都是“對的時間”。反觀《紅海行動》,春節檔不算最佳時段(相對於建軍節、國慶來說),競爭對手又極其強勁,傳播環境與《戰狼2》相比是惡劣很多的。

四、總結

題材類似的情況下,質量相對更差的《戰狼2》能在票房上完勝《紅海行動》,在傳播上主要有 3 方面原因:

1)《戰狼2》的交付能力更強,非常聚焦的主人公(吳京)和文案金句,為用戶的自發傳播提供了便利。

2)《戰狼2》佔了小眾人群給差評的優勢,創造了話題性極強的網絡辯論氛圍,並藉此成功拉攏了更大眾的目標人群。

3)《戰狼2》選擇了更友好的傳播環境,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既蹭上了熱點,又避開了競爭對手。







老張影視雜談


第一:一朝是戰狼,終身是戰狼,永不褪色的軍魂。

第二:是一部相較於前作真正全面升級的電影,這一次仍舊自導自演的吳京,將主戰場放在了千里之遙的非洲,動作打鬥的酣暢淋漓與劇情的飽滿充沛,使得整部電影在有以如同好萊塢大片氣場的同時,一個鮮活的真正屬於中國的英雄人物也呼之欲出。

第三:他真正突破了軍旅題材的困局,在冷鋒這個英雄人物身上傾注了更多的鋪墊心血,從冷鋒退下軍裝,到他對情感的專注痴情,這一人物在《戰狼2》中變的更為鮮活立體。

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希望,去要求貧困的樣子。每一次代價,都會在以後的日子一點點報酬在你身上。貧困會虧待希望的人,也不會同情假勤奮的人。別讓未來的你怨恨今天的自己。好啦,本期回答先到這裡,在新的一年裡,祝福大家越來越好,身體健康!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我哦,拜拜!


布偶混剪


目前,《紅海行動》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是8.5分,在貓眼電影上更是高達9.5分,均位居春節檔電影評分榜首.另外,截止發稿時,在知乎上以《紅海行動》為話題的問題數達到了186個,其中問題“如何評價電影《紅海行動》?”得到了2603個回答,有9482人關注,瀏覽量達到10,783,800餘次,這足以說明《紅海行動》的輿論號召力。

簡單講來,《紅海行動》講述的就是以海軍亞丁灣海域護航編隊及其蛟龍突擊隊為主角的故事。分別包括解救被挾持貨輪(略),接應被困外交官和中國公民(略),營救被挾持的中國公民並破壞叛軍與恐怖分子的核彈陰謀(詳)。其中第二、三個故事無縫對接,畢竟蛟龍突擊隊小分隊只有數小時時間來完成任務。

讚揚《紅海行動》的很多,包括事件真實、場面震撼、細節處理得當、價值觀正確等等,有人甚至評論“《紅海行動》堪比《黑鷹墜落》”,“在《紅海行動》面前《戰狼2》就是小學生”,“敢說在十年內沒有電影能超過《紅海行動》”,等等。相關的影評很多,朋友們在網上一搜就能看到許多。

但既然影片強調“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又以“細節處理得當”為賣點,筆者不得不“雞蛋裡挑骨頭”一番。

一開場狙擊手從飛行的直升機中遠距離一槍爆頭恐怖分子,還要避免誤傷前排密集站列的人質,這種“超神”的技能除了“主角光環”我不知道還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

在營救外交官員時,4名武警和官員平民居然是蜷縮在一個幾無屏障的小房間裡。好歹被派出保護外交官員的都是武警特戰隊員,也還有4個人,就算是我也知道可以形成戰術小隊守點控面,卡口制要啊!為了捧“蛟龍”而“踩”武警,我不喜歡。

在戈壁遭遇炮擊炮陣地伏擊時,如此密集的火力下小分隊無人喪失戰鬥力,更是在近距離有大型炸彈發生連環猛烈爆炸時,人只是被埋而連個腦震盪都沒有,這隻怕不夠真實。

在小村莊狙擊手對決時,牆壁明明已經被擊中兩發子彈,敵方狙擊手會一無所知,會不知道要想辦法及時調整位置,會傻到呆呆站在那裡等待第三發子彈?就算是我也不會站著不動等死啊。

可以吐槽的點還有一些,但瑕不掩瑜,以上不過是“雞蛋裡挑骨頭”。畢竟無論再怎麼“根據真實事件”,它都是電影,是藝術創作的成果,不是真正的戰場。

然而,即便網友紛紛點贊《紅海行動》,從票房成績上來說,《紅海行動》無法超越《戰狼2》似乎已成定局。根據貓眼票房,上映6天,《紅海行動》總票房是9.86億,與排名第一的《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仍存在較大差距。

雖然春節已近結束,但憑著良好口碑,筆者相信《紅海行動》票房還能持續大增,但要想達到《戰狼2》56.8億這一現象級數字,只怕困難。

《紅海行動》在票房上“火”不過《戰狼2》固然有諸多外部因素,比如這類電影在春節檔上映不如國慶檔,有《唐人》《捉妖》等“強敵”環伺等。但筆者還是想說,在內容上,也有原因可以探究。

首先,《紅海行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無主角”“無光環”。

就是說沒有實力特別超群的男主,沒有主角光環(實際上是有的),小分隊一直集體行動相互配合。這是《紅海行動》和《戰狼2》的很大不同。

說實話,在看完《紅海行動》後,8人小分隊裡除了由張譯飾演的隊長楊銳和一位女性隊員佟莉之外,其他的我都沒把名字、臉和專職技能對上號。除了狙擊手,每個人都看似“無所不通”又“並不精通”。

“無所不通”是指隊員們好像什麼都會,射擊、排爆、救援、駕駛、通訊保障等等。

“並不精通”是指每個人沒有在某一方面“出神入化”,沒有“神來之筆”,面對敵方狙擊手,蛟龍的狙擊手沒有有效制敵,排爆手在拆除大巴車炸彈時也未成功等等。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既因為電影節奏太快觀眾來不及記住這些信息,也因為筆者對戰術小隊職責不敏感,更因為這是電影本身所想要強調的團隊的集體的價值觀,並不是一個缺點或不足。

沒有出神入化,沒有主角光環,每個人都很厲害,但每個人又都有不足有受傷還有犧牲,結局也不是“大獲全勝”,僅這幾點就比《戰狼2》真實多了。

談《紅海行動》與《戰狼2》的不同,其實背後仍是我們對“英雄”或者“超級英雄”的期待。

電影人物不是“超級英雄”,沒有“出神入化”的技能,沒有“必殺技”“殺手鐧”,就不容易擁有左右戰局的能力,也便不容易被人記住,不容易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然,我們需不需要這樣一個“超級英雄”是值得商榷的,畢竟我們所一直弘揚的是人民史觀,是集體主義,而不是英雄史觀,不是個人主義。

此外,在情感表達上兩者也有很大不同。

與《戰狼2》相比,《紅海行動》更像一部記錄電影,而不是純粹的商業片。《紅海行動》也講了愛國,但這份感情表達得遠不如《戰狼2》來得濃烈,來得鮮明。

《戰狼2》中,終於等到上級命令眼中含淚高喊“開火”的艦長,冷鋒對陣“老爹”後說的那句“那TM是以前了”,結尾用手臂舉起五星紅旗通過他人交戰區域的場景,以及末尾護照上“當你在海外遇到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的宣言等,都把“愛國”的感情烘托得十分到位。

至於這種濃烈的“愛國”引發了怎樣“戰狼式愛國”,那是後話了,僅從烘托情感來說,戰狼2肯定是成功的。

相反《紅海行動》的情感烘托就有點“不溫不火”了。在《紅海行動》中有幾種感情,

第一種是愛國。

但愛國被烘托得不到位,小分隊執行任務並沒有被深刻印上愛國的烙印,除了那句“我們這次行動的決心,就是讓恐怖組織知道,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傷害”,以及最後可有可無的南海驅離“敵艦”。

第二種是戰友情。

但因為影片節奏太快來不及回憶,核心故事又被限定在十數小時內,根本來不及展開人物的內心故事,來不及把戰場上一起經歷生死的戰友情做一個好的烘托,戰友情也不怎麼“深刻”。

第三種是愛情。

影片的愛情全部在那小片照片上了,幾乎沒有烘托用的任何一句臺詞,如果沒看清照片的內容,估計許多觀眾還看不出愛情這層感情。

第四個是責任感。

筆者絕不是說影片裡的人沒有責任感,只是說這種責任感沒有內心情感的烘托,換句話說就是艦長和隊長都太冷靜了,全篇幾乎沒有眼淚,唯一女隊員的眼淚又遠不及《戰狼2》中艦長的眼淚來得有衝擊力。

在表達烘托情感上,筆者認為《紅海行動》至少還有3處可以很好利用卻沒利用得起來的地方。

一是那顆糖,那顆糖全程除了“舒緩壓力,讓人不疼”之外,似乎沒有別的作用了;

二是那張被摳出來的照片,它表現得太含蓄了,以至於不少人甚至都沒怎麼注意到;

三是最後在艦船尾部的紀念儀式,太“安靜”了,沒有眼淚,沒有“主旨講話”,沒有情感昇華,沒有留下可供觀眾事後論道的“經典臺詞”。

總的來說,《紅海行動》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它在題材上與《戰狼2》有相似之處,在故事情節和細節處理上甚至比《戰狼2》要更出色。

但或許因為它想和《戰狼2》表達的主旨並不一致,所以在情感表達上《紅海行動》應該說不及《戰狼2》來得那麼濃烈那麼動人。

還是要強烈推薦的,絕對物超所值!


亞當愛剪輯


看正文前先說一件事:本文旨在分析、對比《紅海行動》和《戰狼2》在推廣、營銷上的方式不同。

“差”指的是目前為止《紅海行動》的票房不如《戰狼2》,並非指電影本身。

《紅海行動》是一部劇情緊湊刺激的電影,我全程看得提心吊膽,有些血腥鏡頭真是不忍心看。

但它的確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電影,你去看了嗎?

在 2018 年賀歲檔中,有一部不得不提的電影,就是《紅海行動》。

故事是根據也門撤僑,保護中國僑民利益為背景改編的。

當時伊維亞國內爆發內戰,中國海軍奉命前往當地,撤走身陷戰火的海外華僑,以及伊維亞總統的家人。

在營救過程中發現了恐怖分子與叛軍之間的黃餅(核原料)的罪惡交易事件。

為了解救被困的人質,化解危機,中國海軍的蛟龍突擊隊八個人由隊長楊銳(張譯)帶領進入了內戰慘烈的交戰區,和恐怖組織、叛軍拼殺,死傷慘重,最終完成任務。

上映 10 日,《紅海行動》豆瓣評分 8.5,累計票房 20 億,但相比《戰狼2》而言,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上映7日電影票房對比

為什麼質量明顯更高、好評如潮的《紅海行動》,票房比質量和口碑都相對平庸的《戰狼2》差了這麼多?我們認為,關鍵在於兩部影片不同的傳播能力。

整體來說《紅海行動》相比於《戰狼2》來說,在傳播上的交付能力差了很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 劇情主人公不突出

“蛟龍突擊隊”的 8 人奉命執行撤僑任務,在劇情設定中他們人人都是主人公(或許跟中國海軍推崇“團隊作戰”有關)。但是,要想獲得好的傳播效果,需要讓觀眾記住一個人,用這個人來讓觀眾記住和討論整個劇情故事。

《戰狼2》熱映期間,圍繞吳京這個單點,產生了大量的話題,比如他的奮鬥史、他在片中略顯浮誇的某些情節等等,而網絡上關於《紅海行動》的討論,則顯得有些無從下手。

《戰狼2》塑造一位“中國超人”

■ 文案不突出

《紅海行動》中沒有能夠交付的金句,看完影片的觀眾無梗可玩,這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是相當要命的。

而《戰狼2》有不少傳播金句,比如在 10 月份被各種引用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殺我國人者,皆我天敵”、“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戰狼2》超燃臺詞

說到文案的交付性,不得不提韓寒的《後會無期》,它在上映之後創造了文藝片的票房神話。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敘事能力一般,不以情節取勝,勝在電影臺詞。

它電影裡的很多經典臺詞在網上紅極一時,可能你忘記了裡邊的劇情,但一定會記得這 4 句電影臺詞: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剋制。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微信 9 億日活,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在社交平臺上,這都給傳播帶來極大的便利,要想調動起這股強大的力量,讓自己的產品被他們分享,一定要交付給用戶一個可以用來傳播的東西。

它可以是某個話題性很強的人物,或者一句耐人尋味的文案,就像《戰狼2》所做的一樣。

《戰狼2》的差評顯著多於《紅海行動》,這是《戰狼2》在傳播上的巨大優勢。

《紅海行動》在豆瓣上的熱評非常好看:

而《戰狼2》則以差評為主:

沒有差評未必是好事,首先導致的就是曝光量的減少。

以《貪玩藍月》為例,比它好的遊戲數不勝數,比它差的遊戲也不勝枚舉,但是除了《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現象級遊戲外,再沒有比它知名度更高的遊戲了。

《貪玩藍月》的知名度,就是靠弱智廣告給罵出來的,恆源祥、溜溜梅、人人車等品牌莫不如是。

對於“情節太假”“個人英雄主義”等質疑言論,最清楚的莫過於吳京,但是吳京非常聰明地利用了這些言論,在各種場合進行回懟,措辭極其大膽,成功在網絡上引發了“中國人是不是跪久了”“中國人是不是太賤”的大討論。

“中國人真賤”可比“某某電影真好看”傳播性強多了,因此在曝光量上,《紅海行動》是沒法兒跟《戰狼2》比的。

差評的另一個作用是「切割目標人群」。

不同人群的喜好天差地別,因此,主動亮明自己的人群特徵,對於目標人群全力討好,而對於非目標人群則不予理會甚至是主動挑釁,能實現切割目標人群的效果。

基本的邏輯是:對方和你的價值觀正好相反,你喜歡的就是他討厭的,你討厭的就是他喜歡的。

因此,你罵得越狠,他對這個產品的認同反倒更高。

所以吳京根本不怕得罪豆瓣上的那些“專業影評人”,反而是故意去得罪他們,因為“專業影評人”非常小眾,而討厭他們、覺得他們裝 X 的人簡直是汪洋大海,得到汪洋大海的支持才是重要的。

比如虎撲的一個熱門帖子《戰狼2的敗筆,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片子裡面,加了太多的愛國因素,加了太多主旋律...》,評論區的場景是這樣的:

由於這些討人嫌的“理智人士”的存在,富有愛國情懷的粉絲們更加團結了。

正所謂“多難興邦”,有了假想敵才能讓一類人團結起來,像《紅海行動》這種沒人罵的電影,自然就無法激發起對立人群的情感共鳴了。

總之,就傳播效果而言, 有差評的產品很容易戰勝無差評的產品,因為差評能提供談資,增加產品的曝光度,並且讓目標人群對產品更加忠誠。

《戰狼2》的成功,很大程度歸根於它當時所處的環境。

首先《戰狼2》趕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週年前夕上映。而且在 7 月底,中印邊境正處在對峙狀態,選擇這時候上映極大程度點燃了觀眾的愛國情懷。

其次當時剛好是國產電影保護月,國外大片不允許引進國內,少了很多競爭對手。

而國內同期上映的電影,《建國大業》因為題材過於嚴肅不易宣傳,其他的在商業上則根本沒有與《戰狼2》相提並論的資格。

《戰狼2》上映真正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可謂是“一家獨大”。

而對於《紅海行動》來說,它的上映環境比較尷尬。

春節期間,進電影院的觀眾大多都帶著家人和小孩,像《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這種“閤家歡”的喜劇電影會成為觀眾的首選。

而《紅海行動》的“血腥暴力”放在春節檔會顯得不合時宜。

兩部作品的比較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選擇建軍 90 週年前夕和中印邊境衝突時上映,蹭上了熱點;選擇在國產保護月和競爭對手不強勁時上映,錯開了強敵,這都是“對的時間”。

反觀《紅海行動》,春節檔不算最佳時段(相對於建軍節、國慶來說),競爭對手又極其強勁,傳播環境與《戰狼2》相比是惡劣很多的。

題材類似的情況下,質量相對更差的《戰狼2》能在票房上完勝《紅海行動》,在傳播上主要有 3 方面原因:

■ 《戰狼2》的交付能力更強,非常聚焦的主人公(吳京)和文案金句,為用戶的自發傳播提供了便利。

■ 《戰狼2》佔了小眾人群給差評的優勢,創造了話題性極強的網絡辯論氛圍,並藉此成功拉攏了更大眾的目標人群。

■ 《戰狼2》選擇了更友好的傳播環境,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既蹭上了熱點,又避開了競爭對手。

我們做運營同樣如此,首先要交付給用戶一個可傳播的東西,幫助他們發行社交貨幣;其次,不要當老好人,要有明確的人群定位,只討好該討好的人;最後,找到“對的時間”(比如熱點),創造最有利的傳播環境。


夏蒗


回答:你應該說為什麼電影《紅海行動》票房不如《戰狼2》,而不是不如戰狼。有幾點因素吧。

1,電影ip;《戰狼》系列電影已經形成了ip,第二部大爆是情理當中。國內觀眾對現代軍事題材的影片一直都很追捧,更何況還是製作精良的動作片。而《紅海行動》是第一部,上映時又在《戰狼2》後面。能夠獲得30多億就已經是巨大成功了!

2,演員;我們都知道《戰狼》系列電影前兩部都是吳京主演,吳京是著名動作明星,有功夫底子。他本人更是親自去部隊訓練過幾個月,付出的多,同樣吳京相比《紅海行動》的幾位主演在票房號召力方面要更大。《紅海行動》的演員裡沒有專業動作演員,沒有一線大咖明星。

3,豆瓣評分;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不是完全由豆瓣評分來決定的,雖然有一定關係,但不是絕對的。有很多人看電影是不會去看豆瓣評分的。兩部電影都是優秀的軍事題材動作片,由於檔期也不是同一時期,豆瓣評分高的票房低一點也很正常。

綜上所述就是本人覺得《戰狼2》比《紅海行動》票房高的一些理解。




網絡一號


因為天時不在紅海,當時戰狼2正縫上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國人愛國心被激發,所以造成戰狼高票房,以後3很難再有這麼高。


趙勇155415738


首先事件真實,這部根據“也門撤僑”真實事件創作的電影,在全國上映以來,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這支公開報道很少出現的神秘部隊,也隨之走進全國觀眾視野。該片的軍事顧問和軍事指導,均是蛟龍突擊隊成員。其次是道具的真實,從電影的第一個畫面起,逼真的氣息就撲面而來,且不說迫擊炮的爆炸、軍艦的攔截武器、以及漫天黃沙下鋪天蓋地的坦克車隊、各種現代化武器粉墨登場,就連小小的細節,那根已經在網上紅透了的那個纏上紗布的狙擊槍鏡頭,都能顯出整個劇組的匠心獨運。最後戰場畫面真實殘酷。戰亂的呈現不再是簡單的爆炸,射入人體只留一個小孔的子彈,而是血肉模糊,殘肢滿地。中國部隊不再刀槍不入,他們也是血肉之軀。沒有誰是主角,有著光環。不同於《戰狼2》的主角光環,這部影片裡面,任何人都會死去,都會被子彈打的血肉橫飛。“別怕,我們是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帶你回家,多麼溫暖的四個字。


方方方方方呀


這部影片我到電影院觀看了!當初我就覺得它的票房不會比戰狼高,原因我個人認為有:首先在製作和宣傳的力度不夠,而吳京的《戰狼》在宣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其次整部影片看下來血腥味太重,戰爭本來就是殘忍點,但是片中的鏡頭導演組應該稍做處理,要不小孩子看了不好!


高山區正能量


吳京賣掉房子籌了一億多,為拍戰狼,難道就不能比紅海行動票房高麼?

之所以熱衷於把兩部電影相比。因為它們都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電影。為什麼《紅海行動》沒有《戰狼》火呢?

這就是第一的優勢,同時,它也承擔了第一的風險。不要看它吃肉歡樂,在中國這樣的審查環境下,很可能槍打出頭鳥。《戰狼》更火,是對於勇者的獎賞。另外,和同檔期的競爭對手也有很大關係。《戰狼》同檔期是《建軍大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紅海行動》的是三部排片遠超它的大製作。並且都是續作,而且前面的都賣的很不錯。

我覺得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故事來說,《戰狼》要更適合普通觀眾一些。紅海行動場面真實,但過於血腥,就觀影全年齡段來講,不如《戰狼》。

我曾看到這樣的一個評論:“《紅海》少了這一聲開炮。這一聲開炮,起碼值20億票房。當時看的時候太激動了。因為在此之前,劇情非常的壓抑,冷鋒他們被壓著打,快要頂不住了。很多工人被反派屠殺。而由於政治原因,軍隊又不能出手。等到終於命令下達,可以支援的時候。觀眾和艦長的情緒是一樣的。這下終於揚眉吐氣了。電影是情緒的藝術,尤其是商業片。”

我認為說的非常有道理,電影是情緒的藝術和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