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团作战中,是兵力优势重要还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重要?

Mr相宪森


我认为兵力优势更重要,因为这是大兵团作战,保持一定的兵力优势是相当重要的,而“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这种概念实在是过于飘渺。



在现代战争模式下,军队战斗力水准基本可以量化,差异不会非常大,而战争模式早已脱离了极度依靠指挥官能力的时代。在国家机器的全盘战争信息化支持下,大兵团作战更看重的是整体战略的推演,而非单独一个诸葛孔明的临阵指挥。



这个时代的战争早已不存在前方后方,每一个指挥官的背后都有庞大的国家资源在支持,天才的作用被降到最低,群策群力的多人智慧取代了个人的表现。只要不是彻底昏聩的指挥官,在后方信息化支援以及参谋部的运行策划下,几乎不存在大不了仗,或者瞎打仗的可能性。



相反,足够的兵力才是大兵团作战最大的优势,以多打少的战争真理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过。古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今有多国部队围歼伊拉克军,兵力代表着手段的多寡,代表着更多战略战术的应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才是最难的。



别的不说,二战时隆美尔的部队如果再多一些,第三帝国的北非战史会否改变?丘吉尔和蒙哥马利的战略实质就是消耗德军,增长己军,德军看似捷报频传,实则基础兵力太少,战斗强度太大,战斗力削减太厉害,最后英军兵力优势一上去,隆美尔破败的装甲师只能束手就擒。



还有诺曼底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例,兵团投入数量众多,作战区域相对固定,这时候指挥反而放到了次位,调整兵力运行,贯彻战略目标才是根本中的根本。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对抗,多大的指挥官也只能当个缺米少油的巧妇而已。


王司徒军武百科


首先,能够指挥一个重兵集团的指挥官不能是没有能力的人。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中,一个重兵集团都是这支军队的脊梁骨,如果损失掉了,那么现在的国家都赔不起。
能够让国家把一个重兵集团交给你指挥,你至少要有两把刷子,特别是精锐部队,最精锐的部队肯定要配备最能干的指挥官。

在这种情况下,重兵集团的指挥官依然是精挑细选,不可马虎,尤其是要打仗的时候。
世界上没有不打败仗的指挥官,但是对于指挥官来说,如何使自己的损失最小,而对敌人的伤害最大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人对外在大吹大擂自己的高科技武器,但是美军内部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获胜在于有一个训练与准则司令部,专门负责部队的训练,象美军的欧文堡,专业的红军假想敌部队,都是这个司令部的杰作。这些在训练上花的钱一般看不到,但是一旦打起来,训练水平的高低就看出来了。
打仗要凭本事,不是靠数量。这个是斯大林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失利以后挖苦当时的铁木辛格元帅的,这个应该说是最贴切的说法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但是,到了现在由于军队规模的缩小,而且现在的战争的烈度高,而时间持续的相对比较短,一支拿过来就能用,而且能打胜仗的部队也是不容易训练的。空军就不用说了,练出来一个飞行员就准备花一百多斤黄金吧,这还只是初级水平,要能够完成复杂任务的高水平飞行员,那花的钱更是天价。陆军海军只要一动装备,那就是在烧钱。

现在的战争中,单纯的数量优势已经是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尤其是武器装备相差太大的时候,组织训练以及火力支援等整体作战的实力,远远要比单纯的数量优势要重要,当然如何把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军队的软实力了,美国人之所以经常在反恐战争中用人数很少的特种部队执行一些难度很高的任务,就是由于美国的特种部队后边有巨大的美军作战体系作为支撑,一旦特种部队作战不顺利,后边的支援体系马上就会增援上来,火力不足,天上的飞机炮艇机就过来先说几句,然后后边的增援就到了,原来处于劣势的特种部队马上就满血复活了。而如何组织协调这些单位就是指挥官的事情了。
培养训练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不容易。

培养训练一个合格的指挥员并不容易,尤其是高级指挥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这些并不是说读了几本书就能够胜任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现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就是要通过演习来训练指挥员的能力。


红色手电筒


大军团作战,当然是优秀的指挥官重要了。

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可以做到:

1.准确地判断当前局势及敌人的未来行动。比如朱可夫在列宁格勒防御战中判断出南面的德军是主要威胁,而北面的芬军在进抵苏芬两国的旧国境线后就不会积极进攻。

2.在1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案。比如朱可夫在确定德军是主要威胁后,将防御重心置于乌里茨克和普尔科沃高地,集中大部分火力重点盯防。

3.当战斗陷入胶着时能够下定决心。比如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的坚守,在近卫13步兵师、近卫39步兵师等部队先后耗尽之际仍旧不把指挥所撤到伏尔加河左岸。

4.在局势不利的时候稳定军心,为部队找到出路。比如粟裕在雎杞战役时邱清泉兵团突破华野阻击后的临机处置。

相比之下,兵力优势只有在正确的智慧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是在糊涂虫的指挥下,兵越多只会越乱套。比如1942年克里米亚战役中苏军克里米亚方面军司令员科兹洛夫、政委麦赫利斯就完全不考虑德军侧翼进攻的可能性,一厢情愿地收拢部队等待曼施坦因的攻击,结果数量上占优势的苏军却最终惨败。

因此,大兵团作战,指挥官的素质远比兵力优势重要得多。


asiavikin


逸美轩居士曰:大兵团作战,相对于兵力而言指挥官更重要一些。

一般而言,外行更关注兵员的多少,并据此来对交战双方进行评估。但这种基于兵员多少的评估是极不可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而我们则是以交战双方的实际战力来作对比,根据双方的战力来对胜负作出评判。战力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至少应当包括兵员素质、战斗意志、武器装备、后方支援以及指挥官能力等等。

这其中指挥官能力极为重要,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负。我们知道,培养一个战术层面的指挥官主要靠院校培养,而一个战役、战略层面的指挥官想通过正规的院校培养,几乎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最顶级的战略家没有一个是通过院校培养出来的。

古人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孙子更有“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必弱”的论断。一场大战的胜负往往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而任何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力量来取得成功的指挥官,毫无疑问一定是“国之至宝”!

声明:根据广大网友提议,本人不欢迎喷子、毛粉、蛾粉、黑粉,发现直接拉黑,对不专业的评论恕不回复。



逸美轩居士


都重要,不过当双方的兵力差距大到不可用指挥能力弥补的的时候,指挥官的作用就相对会弱一些,不过指挥官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尤其是当一个指挥官有能力指挥大兵团进行运动战的时候。

大兵团作战基本都是硬碰硬的对拼,指挥官的作用更多的在于鼓舞士气和抗压。而非战斗指挥,毕竟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走个流程就能按死对面。只要指挥官不临时变卦或者叛变,有绝对的兵力(这里的兵力指的不仅仅是士兵数量,而是军队的综合战斗力)优势a上去基本就结束了。

如果是大兵团运动战,那么指挥官的才能会更重要一些,如何做到在运动中保持士气,临危不乱,果断出击这些都需要指挥官们来考虑。

所以综上所述,大兵团作战,决定性因素永远不会是某一个单一条件。


写游戏同人的小阿


这还用说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还是优秀的指挥官!


六哥59075


哈哈!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千军万马易得,一将难求?


程璐然


指挥官重要。历史上很多大战已经被证明,二战苏军的朱可夫元帅就是当时被称为“救火队长”,二战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朱可夫亲自指挥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中国历史上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等


大好河山153770896


提这个问题者,好好读一下抗美援朝战争史,立即就要答案。


牛犇生


指挥官与训练有素的士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