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科技,一直都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不誇張地說,無論哪個行業、哪個職業,唯有先與科技融合、和解,才有生存的權利。

1988年,法國人類學家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曾在《亦近,亦遠》中自問道:“你認為當今世界還有哲學的一席之地嗎?”他接著回答道,“當然有,但只有當哲學基於當今的科學知識與成就時才能立足”。

哲學貴為科學之母(愛因斯坦語),尚需棲身於科學才能立足,何況是金融業呢?所以,我們在談論“科技是金融第一驅動力”時,究竟在說什麼?

我們不是在強調科技很重要,科技一直對金融很重要,幾十年來從未改變,不需強調;我們實際上是在提醒說,科技驅動下的金融創新,已步入從量變到質變的躍遷階段,進入非常關口期。

熊彼特曾說過一句名言,“無論你如何重組郵政馬車,你永遠不能因此而得到鐵路”。這句話實際上在講創新的兩個階段:重組郵政馬車,是現有模式的優化完善,不妨理解為“量變”,彼此屬於同一層次的競爭;鐵路和火車,則屬於顛覆性創新,可以理解為“質變”,相比馬車已可降維打擊。

馬車跑得再快,也跑不過火車。火車出現後,馬車退出舞臺只是時間問題,這個時候,修馬路不再重要,修鐵路才關係長期競爭力。而當前金融科技的創新,便不啻於從“郵政馬車”到“鐵路火車”的躍進。

原因在哪裡呢?十年前的金融科技,是設備和系統層面的;近十年的金融科技,受益於金融場景化的數據積累和人工智能的突破性進展,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實現了全面突破。一如紡織機取代紡織女工,金融AI賦能下的金融新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漸漸具備了碾壓優勢。

這對金融業而言,是一場深刻的變革。短短數年間,鳥槍換炮,賽道變了。傳統模式下的業務流程、機制文化,從經驗優勢變成轉型累贅,傳統金融服務和產品,與傳統流程模式自洽,在金融科技驅動的新模式下,則顯得格格不入。

“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一個時代過去了,一個時代正加速走來。金融機構面對的,便是這種時代的變遷,搶不到新時代船票的,沒有出路,只能湮沒在行業週期變動的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