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快報:說說東蒿村玉米秸稈的“前世今生”

玉米秸稈,對於青龍農戶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
每年一到春耕前,一堆堆玉米秸稈堆放在準備耕作的土地上,都會成為鎮村幹部心中的“老大難”。雖三令五申、嚴查嚴管,但由於玉米秸稈沒有簡便有效的處理通道,燎秸稈仍屢禁不止、時有發生。不僅汙染環境、影響村容村貌,還易形成火災隱患。


而今年,在土門子鎮東蒿村,玉米秸稈卻實現了華麗“變身”,從無處安放、遭人嫌棄的“老大難”,變成了能換錢的好東西。

秦皇島快報:說說東蒿村玉米秸稈的“前世今生”

在東蒿村南地上,一臺機器隆隆作響,五六個村民緊張地忙碌著,漸漸地,玉米秸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塊長方形包塊整齊碼放在整潔的土地上。

秦皇島快報:說說東蒿村玉米秸稈的“前世今生”

這臺“吞食”玉米秸稈的機器,就是行走式秸稈粉碎打包一體機。幾位村民將玉米秸稈塞入它的“口中”,經粉碎、加壓、捆紮等一系列程序,它就會吐出一個一個的長方形包塊。而這個長方形的包塊,將被搬運至等待它的貨車,運往綏中、建昌等地,用作牛羊飼料。
“將玉米秸稈粉碎加工為牛羊飼料,變廢為寶、效益可觀。”這一項目的負責人、東蒿村種植大戶李昌東、王海波介紹,東蒿村南地、北地近千畝玉米地的秸稈全部粉碎加工,約能產生500噸左右的飼料,目前飼料但仍舊供不應求,他正準備將業務向周邊村莊輻射和拓展。

秦皇島快報:說說東蒿村玉米秸稈的“前世今生”

而對於將玉米秸稈送給李昌東、王海波的村民來說,也是一件“何樂而不為”的好事情。送走“讓人頭疼”的玉米秸稈,換來的是李昌東、王海波免費為他們翻地,以備春耕。

秦皇島快報:說說東蒿村玉米秸稈的“前世今生”

“項目能解決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情況下、老年人無力翻地的困難,為及時春耕創造有利條件。”市國資委駐該村工作組說,在取得效益、保護環境、促進春耕的同時,20多天來,秸稈粉碎加工也給本村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創造了臨時性的工作機會,帶來近萬元的務工收入,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損失發揮了積極作用。(來源:青龍報道 網信青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