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導讀:文章來自Tom Frieden,曾任美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

任、紐約市衛生局局長。在疫情已經迅速擴散全球的當下,聆聽不同專家的看法顯得格外有意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稱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極速蔓延,哪怕現在還不是,未來也將無可避免地成為全球大流行。全球大流行是指疾病對全球人口造成持續威脅的狀態。新冠病毒已廣泛傳播,多地未能遏制暴發,多國之間的傳播鏈也沒有明確的相關性。許多國家的病例數還將繼續攀升;預計約三分之二由中國大陸輸出的病例尚未被發現。


幸運的是,流感全球大流行讓我們積累的經驗教訓,能夠對應對新冠疫情產生指導作用。我們有評測框架,能夠早期啟動並持續評估病毒的傳播力和嚴重性,為決策提供支持。借鑑並應用流感全球大流行的評估框架於新冠疫情的防控,有助於預測新冠病毒可能造成的影響,並以此制定適當的應對措施,其中包括非藥物性干預。


這可能是一場中度或嚴重大流行。


儘管新冠肺炎的相關數據非常有限,而且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目前該病的傳播力按 5 分制計在 3 到 5 之間,而嚴重程度按 7 分制計則在 3 到 6 之間。如下圖所示,這些情況表明這是一場中度或嚴重大流行。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根據病毒的傳播力以及所導致症狀的嚴重程度所估算出的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疫情嚴重程度,對比歷史上季節性及大流行性流感疫情的嚴重程度。—《新發傳染病》(2013)19:85-91.


隨著大流行的持續進展,對疫情嚴重程度的劃分也將更加準確。與此次疫情較為類似的流感全球大流行,或許可追溯至 1957 年的 H2N2 疫情和 1968 年的 H3N2 疫情,兩次疫情分別導致全球約 110 萬人和 100 萬人死亡,但現在與當時的全球環境相去甚遠。與半個世紀前相比,如今疫苗和藥物的研發速度更快,重症救治也更加有效,另一方面,隨著交通和城市化發展,合併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口增多,各國在疫情準備方面的差距也進一步擴大。儘管現在可以更快速及時地獲取信息,但錯誤信息的傳播速度也更快。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然而,由於缺乏關於新冠肺炎傳播力和嚴重程度的詳實信息,用該框架評估新冠疫情仍然有侷限性。如果存在未發現的首發病例引起的繼發性傳播,則傳播力級別的預測值可能高於實際;反之如果有輕症或無症狀的繼發病例未得到診斷,則傳播力級別的預測值可能低於實際。


為了更好地瞭解病毒的傳播力,各國應對首次發現的病例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


基於基本傳染數(R0)這一指標,對新冠肺炎傳播力的公開預測值在 1.4 到 3.3 之間,也就是說新冠肺炎可能比季節性流感更具傳染性,但與麻疹等疾病相比要低得多。為了更好地瞭解病毒的傳播力,各個國家應對首次發現的病例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包括研究新冠肺炎在家庭、學校、醫療機構和整個社區中的“罹患率”。需要統計那些出現類似流感症狀的門診患者數量,並監測已有疫情出現的社區中,新冠病毒攜帶者的人數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恐懼繼續:一名佩戴口罩的女士路過一家正在進行消毒的傳統市場,攝於韓國首爾,2020 年 2 月 26 日。路透社 / Kim Hong-Ji


我們當前對新冠肺炎嚴重程度的估計可能遠高於實際水平,畢竟重症比輕症或無症狀的患者更容易被發現。可用於評估疫情嚴重程度的指標包括病死率、住院患者死亡率、及重症監護(ICU)患者比例。


我們相信現在所瞭解的信息並不完全準確。


我們對事實的瞭解可能並不完全準確。目前記錄在案的 2% 到 3% 的新冠肺炎病死率可能被高估了。為校正因部分輕症病例未被上報、因發病到死亡之間存在時間差而導致的誤差,我們可以使用感染死亡率這一指標,即死亡人數佔感染總人數的比例。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該數值在 0.3% 到 1% 之間。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顯示,138 例確診病例中,共有 6 名患者死亡(4.3%),另有 36 名收入 ICU 治療(26%)。這些預測值基於小樣本研究的結果,未來的預測值可能會更加準確、更具普適性。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未來會發生什麼?2020 年 2 月 27 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新冠肺炎特別小組會議後巡視運營指揮中心發表講話,攝於華盛頓特區。路透社 / Carlos Barria


我們如何面對未來?為了準確地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我們需要進行縱向研究,監測患者的病情,並按年齡、性別和基礎性疾病等變量進行數據分層。在世界各地具有強大公共衛生優勢的地區,我們應該建立監測機制,追蹤這些變量的變化趨勢及其對總體死亡率的影響。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最好的情況是,新冠肺炎疫情隻影響到全球 1% 的人口,病死率與流感相當,約為 0.1%。雖然會造成上千人死亡,但更嚴重的人類災難得以避免。


最壞的情況是,新冠病毒的傳播力和嚴重程度高於預期,全球 10%的人口受其影響,病死率達 1%,造成上百萬人死亡。真實情況可能介於最好與最壞之間。當前證據表明,新冠肺炎將是一場中度或嚴重的全球大流行。雖然人們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力可能很小或幾乎沒有,但通過主動規劃和控制措施,我們依然能夠減輕這場大流行的影響,從而避免最壞結果。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共同製作的新冠病毒SARS-CoV-2電腦影像。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透過路透社發佈


制定防控方案前,應首先回顧防控流感大流行的方案,迅速調整並將其應用到應對新冠肺炎的準備和響應中。各國、各州和各社區都要行動起來,貫徹個人、衛生保健、社會和藥物方面的應對措施。


經過驗證的治療方案可能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確定,有效疫苗的研發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因此,短期內的應對策略應重點關注如何儘量減少疫情對衛生、經濟和社會產生的影響,其核心是採取非藥物干預措施減少受感染人數,尤其是高風險人群和不容易獲得衛生服務的人群中的受感染人數。


哪些干預措施屬於非藥物性干預?舉例來說,咳嗽或打噴嚏時捂住口鼻,保持手部衛生,生病的時候主動居家隔離,以及對家庭、工作場所、學校或醫療設施中常接觸到的表面進行定期清潔。落實上述干預措施離不開健康教育 — 我們需要就“如何降低感染風險”,對公眾進行有效溝通,為員工提供相關培訓。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出租車司機 Francesco Seminario 在他的出租車裡消毒雙手,攝於意大利米蘭,2020 年 2 月 28 日。自意大利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出租車行業受挫。路透社 / Yara Nardi


我們必須考慮何時採取代價更大的個人和社區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包括全體居民自願居家隔離,強制要求病人佩戴口罩。遏制或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還需要停課、取消大型集會、強制遠程辦公等其他增加社會距離的措施。


如果溝通不當,在社區內採取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可能會導致恐懼、汙名化、暴力以及對政府和媒體的不信任。


各地需因地制宜地實施具體的非藥物性干預措施,有效與否取決於是否落實得當。


為什麼?


這些措施對公眾來說並不熟悉,不易強行落實,也會令人們的生活產生諸多的不便。因此需要向公眾告知措施的作用,提高配合度,這對有效的執行至關重要。如果溝通不當,在社區內採取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可能會導致恐懼、汙名化、暴力以及對政府、媒體和醫療機構的不信任,公眾對此類建議的配合度也較低。


此外,向公眾傳達一些實用建議也很重要。比如申請長期藥物供應,使用遠程診療服務,儲備好生活必需品從而儘可能減少外出,又比如與抗風險能力較弱朋友及親屬聯繫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支持。還應儘可能推遲個人和商務出行計劃,因為能獲取的信息越多,決策就更明智。企業應做好規劃,如出現員工患病或無法工作的情況,如何保證正常運營。醫療機構應做好準備,確保在輕重症患者不斷增加時,能提供診療服務,保護好醫務人員,在保障重症收治能力的同時,基本醫療服務也能正常開展。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封城生活:現年 85 歲的Ines Prandini和她 87 歲的丈夫Gino Verani手託肖像照在家中合影,攝於意大利聖菲奧拉諾(San Fiorano),這座小鎮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現已封鎖,2020 年 2 月 27 日。路透社 / Marzio Toniolo


在國家和全球層面,必須繼續強化能夠發現、阻斷和預防健康威脅的核心機制。這包括及時發現病例,以及為最危重的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重症救治。各國還應分享有關疫情進展的所有數據和信息,以幫助稍後可能遭受疫情衝擊的國家做好防範預案。


防範預案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但能夠省去數千億美元的應急響應費用,以及挽救上百萬的生命,甚至可能預防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用以支持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資金並不充足,而美國特朗普政府尋求撥款 25 億美元用於應對新冠疫情,與美國先前針對威脅程度更輕的 H1N1 流感(76 億美元)和埃博拉(54 億美元)疫情的撥款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新冠疫情正以令人震驚的方式,提醒全世界進行投資於預防的重要性。當前,疫情已影響到世界上一些準備較為充分的國家,(據我們所知)尚未席捲那些缺乏應對能力的國家。若要彌合全球公共衛生鴻溝,打破恐慌和忽視的惡性循環,還需緊急籌措和動員數百億美元以減輕新冠肺炎的影響。


美國CDC前主任:未來疫情會有多嚴重

在意大利聖菲奧拉諾,守護者聖方濟各的雕像也被帶上了口罩,這座小鎮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現已封鎖,2020 年 2 月 27 日。路透社 / Marzio Toniolo


只需要低收入國家或地區按每人每年 1 美元進行投資(與當前為控制新冠疫情而帶來的上千億美元經濟成本相比,這筆數額微不足道),全世界就能夠更好地應對即將來臨的大流行,同時預防下一次公共衛生危機。防範預案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但能夠省去數千億美元的響應費用,可挽救上百萬的生命,甚至可能防止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新冠肺炎現已成為全球健康威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或已無法扭轉。但災難並非不可避免。做好防範預案,對挽救生命,降低對健康、社會和經濟的負面影響至關重要,而我們現在採取的措施是至關重要。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