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设局考验娇妻,结局想不到


故意设局考验娇妻,结局想不到

在《堂吉诃德》中,作者用将近三章的篇幅插入了一个名为“何必追根究底”(又译为“无谓的猜疑”)的故事。其梗概大致如下:

意大利佛罗伦萨城有两位富贵公子:安塞尔模(以下简称安)和罗塔琉(以下简称罗)。两人情投意合,交情甚深,人称“朋友俩”,用中国话说即“铁哥儿们”。安爱上了一位高贵美貌的小姐卡蜜拉,在朋友的说合帮助下如愿以偿地结了婚。安结婚之后,罗为朋友的名誉考虑,出入安家的次数逐渐减少。安觉察后大加埋怨,说早知道结婚会妨碍朋友往来,宁可一辈子不结婚,于是他请求罗仍像以往那样随意出入他的家。但罗行为谨慎,唯恐别人说闲话,他诚心诚意地维护朋友的名誉和他们的友谊。

有一天,两人在城外散步,安向罗吐露了一桩隐秘而强烈的内心愿望。他说自己有富贵的家庭,贤德的妻子,忠诚的朋友,万事如意,按理该感谢上苍,可是他内心深处却苦恼不堪。因为,“不知从哪天起我心上纠缠着一个离奇古怪的愿望”,那就是,“我想知道我的妻子卡蜜拉是否真象我想的那么贞洁、那么完美。我无法证实。金子要经过烧炼,才见得成色好坏;她照样也得经过考验,才见得她的节操。”他认为“一个女人得有人追求,才能断定她是否贞洁。她如果对情人的许愿、送礼、流泪、日夜的纠缠不迁就,那才算坚贞。女人如果没人引诱她的不正经,她的正经有什么希罕呢?”为此,他想让妻子受些考验,受些引诱,他请罗来充当这个引诱她的人,而且要求罗无论如何帮助他完成这桩心愿意。

罗认为这是利用朋友干违反上帝的事,不但愚蠢而且卑鄙,这样做会既毁了妻子又毁了自己,还毁了友谊,苦口婆心劝安放弃这桩心愿。但安打定主意要做这番实验,执意要求罗按他的心愿去做。万般无奈之中罗答应了安的要求。

安安排机会和时间让罗和卡蜜拉亲密接触,还备了钱和首饰让罗送给卡蜜拉。罗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不照办,虚意应付。安发现后大为不满,指责罗不该骗他,说他辜负了自己的信任。罗很内疚,发誓按他的要求做。

为了给罗更方便的条件,他故意离开家,请罗帮助照料家务,陪妻子吃饭,而且强迫妻子接受自己的安排。开头几天,罗什么也不讲,卡的贞静、端庄和安详也让罗不敢轻易开口。但是,面对美貌贤淑的卡蜜拉,“石头见了她也不免动情,何况血肉之身呢。罗塔琉照理可以跟她说话的场合,只把她看了又看,觉得她真可爱。这个念头渐渐地侵蚀了他对安塞尔模的忠实。他千番百次想出城到别处去,叫安塞尔模一辈子见不到他,他也一辈子见不到卡蜜拉。可是他见了卡蜜拉又喜又爱,已经撇不下、离不开了。他极力克制自己这种贪恋之情,只顾天人交战,独个儿就责备自己疯了,骂自己不够朋友,甚至不是好基督徒。”就这样,他在安离家后头三天还只是内心交战,竭力要克制自己的爱情。可是以后他无论如何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于是不顾一切,率意而行,如痴如狂地向卡蜜拉说起疯话来。

面对罗的疯狂进攻,卡坚守阵地,写信向丈夫暗示罗的无礼,请丈夫赶快回来。安知道后不但不担心反而暗自高兴,拖延着不回家,还命令妻子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家,她只好留下来,为免佣人猜疑也不再躲避罗。“罗塔琉抵死纠缠,使卡蜜拉渐渐心软。他流的泪,说的话动了她的怜悯。她十分克制,眼睛里才没流露感情。罗塔琉都看出来了,越加热情如火。----他称赞她美,借以打动她的虚荣;因为这点虚荣最能抵消美人的高傲。他紧攻紧打,用猛烈的火力来突破卡蜜拉的坚贞;她即使是铁人儿也抵敌不住。他流泪,央求,献好,赞美,纠缠不已,显得他一往情深,满腔热情,竟使卡蜜拉贞操扫地;他意想不到而求之不得的事,居然成功。”

——就这样,在安的要求和设计下,一对坚贞如铁的人,在爱情的考验也可以说是诱惑之下,一个接一个败下阵来,成了爱情的俘虏。

接下来的故事更加一波三折,惊险离奇:罗出于猜疑和嫉妒出卖了卡,后悔,向卡坦白,为掩饰他们的关系,共同设计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苦肉计。卡假装要杀罗,不成后又假意自杀,骗局演得天衣无缝。后来,卡因怕女仆揭露真情,仓促间与罗一起出逃。卡进了修道院,罗为逃避良心的谴责死在战场上。知道真情后的安,精神崩溃,伤心而死。死前留下遗言对自己行为表示忏悔:“我愚蠢无聊的愿望送了自己的性命。假如卡蜜拉听到我的死讯,我希望她知道我原谅她。因为她没有义务创造奇迹,我也没有必要这样要求她。我的耻辱是咎由自取”。知道这一切的卡蜜拉因悲伤太过,不久也死了。

这则相对独立于主人公堂吉诃德的故事相当完整,既曲折诱人又引人思考。幸福美满的一对夫妻和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竟然毁于一个偶然的念头上,这个念头的荒谬绝伦可想而知。这大概就是故事的表层意蕴:对于珍贵的东西要爱护珍惜,千万不可无事生非,胡乱猜疑。就像得到一颗宝石,最好是珍贵地加以保存,千万不可再放到钻石上用铁锤击打。钻石经得住击打,钻石还是钻石,并不能增加什么价值和光彩;如果碎了——这是可能的,你就一无所有了。这其实就是传统故事中惯有的劝世之言。讲一个故事,暗寓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这种做法,中外相通。

但故事的寓意似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训诫,它让人想得更远更多。安、卡的婚姻是美满的,卡对安的爱情也是坚贞的;安、罗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不掺一丝杂念的。但为什么后来都经不住考验,一个个都打了败仗呢?叙述人的解释是这样的:“要克服爱情,只有逃走一法,谁也不该和这样的强敌交手。因为人性使然,只有神力才能克服。”这就是说卡背叛丈夫、罗背叛朋友原因是一样的,即——人性的软弱。卡、罗的道德境界,在安设计的考验之前,应该说都是高尚的,纯洁的,不容怀疑的。关于这一点叙述人用大量篇幅作了反复交待。但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两人都败下阵来,可见所谓“忠贞”“忠诚”这些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人的本能性欲望面前,是脆弱的,经不起考验的。

这里我们看到,作者对人性的拷问是冷酷的,严峻的,结论是足以让道德家尴尬的。不仅如此,更让道德家感到吃惊的是,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作者对人性的软弱不是义正辞严的指责,而是充满温情地辩护。作者认为,要求人在爱情的诱惑面前像圣人一样不动心,是不近人情、违反人性的,等于从死亡求生命,从衰病求健康,从牢狱求自由,向叛徒求坚强,一句话,是在“追求不可能的事”。

正如罗劝安时所说的,卡蜜拉好比蕴藏着贤惠、美丽、贞洁、幽娴等等品德的宝矿,你应该小心谨慎地爱护她,而不应该不顾矿井倒塌的危险还要挖下去,由新的矿脉里找新的、从来没有的宝藏;她那个矿井只靠她脆弱的天性做支架,是很不牢固的。

总之一句话,在作者看来,人就是人,既不是兽也不是神;拿神的标准要求人,是荒唐的,其失败是必然的。故事中具有荒唐之念的安,临死前悟到了这一点,承认自己的“实验“是愚蠢的、无聊的,自己不该向妻子提出超出人性限度的苛刻要求,“她没有义务创造奇迹”(言外之意,在诱惑面前不动心是奇迹,动了心是常态),因此自己的耻辱是“咎由自取”……

在这个故事里,安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真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本该得到最多的同情,但作者对他的责备超过同情,既可怜他又埋怨他,说他活该。相反,对犯了“错误”的卡和罗,作者却是理解多于批评,同情多于指责。作者的这种情感倾向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思潮。由于这一思想合乎人情人性,所以被后来的思想家、文艺家所继承。如尼采在他的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就明确说道:“不要在道德上超过你们的能力!不要寻求违反你们的可能性的东西!”

“何必追根究底”的故事明显是“编的”,有点不合情理,让人不信真会有这种事。但是,正因为这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这种与真实生活的距离感,才显出故事的虚拟性,表意性,才让人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对人生、人性的理解: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因为,人性脆弱,是很难经受住考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