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的動力之源:一顆初心,兩個“男閨蜜”

導語

我從未想過,要寫這樣一位人物——因為他離我如此遙遠,又顯得如此高大,他的勵志故事幾乎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或許、陳年醞釀太久,時至此刻、才不得不噴薄欲出……

比爾·蓋茨大事記

1^

1955年10月28日,比爾·蓋茨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2^

比爾·蓋茨13歲開始計算機編程設計,18歲考入哈佛大學,一年後從哈佛退學,1975年與好友保羅·艾倫一起創辦了微軟公司,比爾蓋茨擔任微軟公司董事長、CEO和首席軟件設計師。

3^

比爾·蓋茨1995-2007年連續13年成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連續20年成為《福布斯》美國富翁榜首富。

4^

2000年,比爾·蓋茨成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2008年比爾蓋茨宣佈將580億美元個人財產捐給慈善基金會,2014年比爾·蓋茨辭去董事長一職。

5^

2019年1月,入選美國雜誌評選出“過去十年影響世界最深的十位思想家”。

6^

2020年3月13日,比爾·蓋茨退出微軟董事會。

比爾·蓋茨的動力之源:一顆初心,兩個“男閨蜜”

很多人都希望用“技術的角度”來闡述比爾蓋茨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最後的終解往往是天才迴歸,或者宿命使然。

在本文,我儘量嘗試著把他放置於煙火氣中(比如他就是個鄰家男孩)、以及現實創業者所必須面臨的主客觀環境來找歸因,而最後得出的結論卻讓我大吃一驚——他之所以成功的動力之源竟是:一顆倔強的初心,和適時天降的兩個“男閨蜜”。

動力之核:初心不改,動力不竭

比爾蓋茨先生,是我能想到的大商中“表裡如一”的典範。什麼意思?他一直追隨自己的內心,堅持做與自己意願完美契合的事兒。大的方向,比如微軟的創立、慈善基金的發展。

而關於比爾蓋茨的一則小故事,我相信廣為人知。18歲時,他考入哈佛大學,然而僅僅一年就輟學創業!我相信,這一點放在任何一個個體身上都是一件大事,包括這個家庭。最終的結果世人皆知:比爾蓋茨選擇了追逐自己的內心,並且有些急不可耐。

還有一件事,可能瞭解的人不多。比爾蓋茨在懵懂年齡時,有一天深夜無眠、為了尋找刺激,在外飆車。沒想到,竟被警察抓了個現形。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件趣事,但充分反映了:比爾蓋茨並不是大眾眼中乖乖技術男的老套形象,他擁有一種強烈地追隨內心、並追逐自我意志的狂野奔放。

1990年,歐盟啟動了關於微軟的反壟斷調查,比爾蓋茨本人要“出庭”作出解釋。現場有人提及:微軟在操作系統的基礎上向用戶捆綁銷售IE瀏覽器,是否意在壟斷?比爾蓋茨雙手一攤,一臉無辜地說:我從未想到過壟斷……

那幅表情迅速成為歷史的定格。

事實上,微軟之所以能夠基業長青,最大的原因就是保持了同業的長期壟斷——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內心甚至抱有一種對於蓋茨本人那句話的確信——他真的不想壟斷,只是微軟其勢已成,意願中想與不想都將在江湖中形成客觀的壟斷地位。

他的眼睛透徹幾可見心,遇事從不虛與委蛇、做人不虛偽更不故作高深。

跟著內心走,幹自己想幹的事兒——這是平凡的人一生都難已企及的夢想,但這一點卻在蓋茨的生命中一一應驗——他或許是一個無比幸運的人。

但我關注的是,拋開歷史機遇不談,他追逐自由意志的心將比你我更強大,並且這種強烈的初心將浩浩蕩蕩、成為他一往無前的動力源泉。

比爾·蓋茨的動力之源:一顆初心,兩個“男閨蜜”

沒有蓋茨就沒有微軟,沒有艾倫就沒有蓋茨的微軟

艾倫,比蓋茨大兩歲。他們因為計算機的共同愛好走在一起,也因為這一愛好開創了共同的事業。

1968年,兩人相識於美國西雅圖湖濱中學的計算機房,那一年、艾倫15歲,比爾蓋茨13歲。

艾倫從小在父親工作的華盛頓圖書館飽讀群書,因此蓋茨深深被他的知識量折服,而蓋茨的計算機天賦,又讓艾倫羨慕不已。

比爾·蓋茨從哈佛輟學創辦微軟併成為世界首富的故事,享譽全球,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年說服他退學創業的人,正是保羅·艾倫。

有一天,他拿著新出的《大眾電子》雜誌,跑去哈佛找蓋茨,當他掏出雜誌向蓋茨展示關於世界第一臺微機Altair8800的報道時,蓋茨眼前一亮,就這樣兩個輟學的青年殺入了互聯網。

再以後近8年的歲月裡,艾倫負責技術,蓋茨負責運營,開啟了微軟時代。

很多人可能不瞭解,包括word等早期軟件,都出自艾倫的手筆,甚至連微軟公司的名字也是艾倫起的。

2018年10月15日,這一天,對於比爾·蓋茨而言,無疑是沉痛的,因為他失去了昔日好友兼最佳拍檔——保羅·艾倫。

蓋茨在發佈聲明時說:“保羅是一個真正的合作伙伴,是親密的朋友。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個人電腦。”

蓋茨很客觀、說的也是大實話。毫無疑問、沒有保羅·艾倫就沒有蓋茨的微軟。就這一點而言,蓋茨微軟的霸業可成、艾倫就是神助攻!

比爾·蓋茨的動力之源:一顆初心,兩個“男閨蜜”

慈善是蓋茨真正的事業,而真正的起點源自“最親密的朋友”

我們知道,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營慈善組織,而它的創立卻源自巴菲特的推動。

1991年的那天,蓋茨媽媽叫他去家裡位於華盛頓的度假住宅,與巴菲特見面,但是蓋茨特別不情願:“巴菲特只會玩股票,這些都不是實際價值。我認為我們不會有很多共同語言。”

不過最終“技術狂”蓋茨還是同意了,但只計劃和遠道而來的投資家巴菲特會見兩個小時,就重返工作崗位。會面後,巴菲特馬上開始詢問蓋茨有關微軟的問題,沒想到的是他們一拍即合。

蓋茨說,“這些都是令人驚訝的好問題,從來沒有人問過我。他的態度十分溫和,談吐也十分幽默,未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世界觀如此清晰。我們的深厚友誼就是從這第一次談話開始的。”

從那天后,蓋茨就將巴菲特的手機號碼設為快速撥號,剩下的一個快速撥號是家裡的電話,與巴菲特的談話則被列為本週的工作之重。

蓋茨說,“我不斷地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和巴菲特都喜歡聊企業、政治、世界事件和創新等問題。而且真正令人興奮的是,他有經濟投資者的視覺,我有技術專業的視角。”

做為基金受託人的巴菲特,正是他了不起的想法,促成了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當面對挑戰時,我們經常問對方。我和巴菲特沒有代溝,但有時他比我聰明得多,就像父親一樣。”

蓋茨還說:“巴菲特經常打電話給我,看到有價值有趣的文章,也會發郵件給我看。如果每個人都有一位朋友,像巴菲特一樣聰明又善良,那是多麼的幸運……”

比爾·蓋茨的動力之源:一顆初心,兩個“男閨蜜”

結語

比爾蓋茨的人生無疑是幸運的,出生於精英家庭,並且很早就解決了很多人豔羨不已的“財務自由”問題,然而、更為幸運的是:他有你想要卻不得的“男閨蜜”。

“紅粉佳人”的迷戀是大眾(man)的胃口,藍顏知己的收穫方顯彌足珍貴。而一顆純粹的心,全力逐夢、並不忘普照他人——這一點、註定了比爾蓋茨,將成為商業史上不朽的傳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