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攀比”?聪明父母都是这样巧妙化解!

如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盲目攀比之风也越来越多,许多家长对此也蛮抓狂的。

孩子爱“攀比”?聪明父母都是这样巧妙化解!

不知道您家孩子有没有这种情况,向家长提出衣服鞋子购买需求时,购买的品牌越来越好越来越贵,或者对家长说想要最新款手机,尤其是在家长否决后,孩子会说自己其他同学都有了,那么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攀比?


心理学家曾分析,有的孩子追求名牌效应心理,这是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许多人都以新奇时髦、名牌服饰为美,许多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自然会产生攀比心理。有的孩子则属于性格较为敏感,当周围的同学吃、穿、用等方面都比自己强时,即便自已本身还比较优秀,也还是担心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缺乏自信心,所以想靠一些表面的东西来弥补。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许多家长都为此困扰过,无所适从。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失面子就会一味满足,也有的家长害怕滋生孩子高消费心理,断然拒绝,盲目压抑孩子的欲望。这些做法到底对不对呢?


攀比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帮助,那么就会转化为嫉妒,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则会使孩子在他关注的方面事半功倍、飞速的进步。


1、给孩子建立的自我认同的模式非常重要


往往不是孩子攀比,而是家长推着孩子去攀比。比如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你看,弟弟多乖。”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同,我的好坏不是我自己决定的,而是通过跟外在这些人比较才能体现,所以孩子就会出现不自觉地攀比。

家长需要修正自己的投射。体会孩子的感受,认真听清楚孩子到底在说什么,而不是把自己的自卑心投射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攀比心重。如果是孩子本身在攀比,家长也不需要太紧张,羡慕和嫉妒这些情绪在这个年龄段出现是非常正常的,认可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不足,能看见不足并且在这方面更加努力也很重要。同时家长也要学会真心欣赏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地赞美和肯定孩子,孩子才能通过家长这面镜子照见自己的美好。


2、以身作则,不和别人比,也不比孩子


既然孩子在无形中会受到父母评价标准的影响,那父母就该特别注意日常对事物、人的评价。一谈到名牌、奢侈品你就两眼放光,一看到高管、富商就一副谄媚的表情,孩子也会慢慢跟你学习。所以,你该多在孩子面前展示知识、才华,更注重内在精神状态和自身气质的体现,多带他参加活动,体验各种非物质的乐趣。


3、适当满足,让他看到希望


当孩子提出一些较为合理的需求时,父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各方面都允许,完全可以满足他的要求,这样不仅让他获得满足感,还有助于亲子间更好的沟通;如果条件不是特别符合,也一定要跟孩子说明情况,千万不可直接拒绝。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可以教孩子不要去攀比,而是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比如通过“做家务”、“做公益”多从父母这里多赚一些零花钱来买,这样不仅向孩子灌输了理财的意识,更会让他珍惜努力得来的东西。


4、给孩子正确的表扬


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这种空泛的表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所以,要学会正确的表扬孩子。

斯坦福大学教授德韦克提出:

“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具体明确,要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表扬他的努力、专注、坚持、创意、策略等等。不要表扬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5、利用攀比心理促成孩子发展


实际上,孩子攀比心理中暗含着竞争,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好胜心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将攀比转化为动力,让孩子想办法实现自己的需要,以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品质。从竞争中去获得满足感和他人认可,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6、避免成为爱慕虚荣的父母


孩子的攀比通常是和父母的爱慕虚荣联系在一起的,假如父母表现得非常爱慕虚荣,那孩子也会容易出现攀比的病态心理。父母假如心态很平和,那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别常常和别人比较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


孩子爱“攀比”?聪明父母都是这样巧妙化解!


攀比心理并不一概都是负面情绪,它隐含着竞争和好胜的情绪,正确看待它,有时候它往往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他们不容易控制自我情绪,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导,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引导攀比情绪,将孩子不至于为攀比情绪所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