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過年回家,媽媽給了一些麵粉,說是豆沫面。“豆沫”這個詞在腦子裡已經有些許模糊了,印象中最後一次吃還是初中時候的情形。豆沫的主要原料是小米,這些年家鄉種穀子的人越來越少,加上平時回家的次數少,這次的豆沫面竟喚起了封存在記憶中的一些回憶,被我視為這次回家的最大收穫。

豆沫面乍看起來像玉米麵,但沒有玉米麵黃,聞起來有一點點油香味和微微的鹹味。具體的原料不是很清楚,主料肯定是小米,其餘配料各村、鎮有些許區別,這次媽媽給我拿的粉裡面應該加了黃豆粉、炒花生粉和少量的鹽。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磨好的豆沫面

全國吃“豆沫”的區域並不多,主要流行於河北邯鄲和河南安陽一帶。查了一下資料,說豆沫的發源地在邯鄲峰峰一帶,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豆沫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在邯鄲市武安磁山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距今已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首次發現了粟的碳元素,被世界上譽為是粟的最早發現地。“粟”就是小米。磁山文化遺址與現在的峰峰礦區直線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小米現在已經被我們當作了雜糧來吃。對於幾千年前這一區域的古人來說,小米則是主糧。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豆沫的主要原材料——小米

相傳豆沫的發源跟商朝的伯夷和叔齊有關係。武王平定殷商後,伯夷和叔齊不滿武王“以暴易暴”的做法,拒絕吃周朝的糧食,在首陽山上採摘野菜充飢,最後餓死在首陽山。這就是著名的“不食周粟”的故事。

商朝的老百姓為他們的氣節所感動,就將小米磨成粉,做成羹,加上青菜和黃豆等來紀念他們,這就是豆沫的最早雛形。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可以做豆沫的配料

豆沫的做法及配料可以看出,當時作為小米主產區的中原地帶,已經能將小米的吃法充分挖掘。小米能舂成粉,就能加工成更多的食物,比如小米麵饅頭、麵條等。後來的小麥傳入我國的各種加工方式應該源於對小米麵粉的經驗。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加工好的豆沫

如今,豆沫的吃法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磨粉的工藝比以前好了,而且在加工粉的過程中有些配料也直接配好,是為了讓吃的更簡單。

我日常要是不想正經吃的時候會直接將豆沫粉用涼水拌勻,直接倒入開水中煮熟,然後撒上點兒熟芝麻和香菜吃。但是對於有三千多年曆史的一道小吃來說,正兒八經做一下,還是要有些儀式感的。下面介紹下具體的做法。

做法:

1、第一時間先泡黃豆和花生米,需泡兩個小時左右,所以時間上要把握好;

2、炒鍋裡不放油,二十粒左右的花椒炒熟,與熟黑芝麻、鹽一起搗蒜做成椒鹽。前兩天看了下,要是從網上買豆沫面,一般會贈送現成的椒鹽,那麼,這一步就可以省略掉。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自己做椒鹽味道更純正

3、將豆沫粉倒進炒鍋,還是不要放油,用最小火慢慢翻炒,炒到麵粉變焦黃,面的香味散發出來。我感覺這是區別豆沫正不正經的最重要一步,大概需要翻炒半個多小時,炒的過程中可以好好體會古人是怎樣將一種麵粉的吃法發揮到極致的。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炒麵

4、將泡好的花生米、黃豆倒入開水中煮;

5、切點兒蔥和蒜末,家裡有什麼青菜如菠菜、小油菜等都可以,切碎;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配菜可以用小油菜、菠菜等,實在沒有香菜也可以

6、熱鍋涼油先放入蔥、蒜,然後再放入青菜翻炒到五成熟;

7、將煮好的花生米、黃豆連水一起倒入炒鍋;

8、炒好的豆沫面加涼水拌勻,不要有乾麵疙瘩;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豆沫面用涼水拌勻,水量以面沒有乾麵為好,且帶有一定稠度為好,不宜過烯

9、等炒鍋水開後,將拌好的豆沫面倒進鍋裡,邊倒邊攪拌。等鍋裡的豆沫面慢慢開始粘稠,小火慢燉五分鐘。正經的豆沫就做好了。

這道地方小吃很特別,竟然隱藏著“不食周粟”的故事

吃的時候,撒上椒鹽

現在,邯鄲豆沫已經是地方特色名小吃。我想這不但跟它的做法、味道有關,更重要的是,它的歷史貫穿了整個中原文化的發展史。您要是沒吃過,可以試著做一碗來嚐嚐。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食材劇社,將帶給您更多食材故事和做法。也歡迎您在評論下方分享更多您的看法,一起交流,收穫快樂!此文圖文作品均為原創,嚴禁搬運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