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南明,在刀光劍影中苦苦支撐南明的半壁江山

清軍南下後,弘光帝朱由崧逃入蕪湖黃得功營中,清兵分兵來襲,黃得功率軍在荻港與清兵大戰;此時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黃得功怒斥他,突然被一支飛來的冷箭射穿喉嚨,黃得功在劇痛中絕望自殺,而朱由崧被清軍俘虜,並被押送北京處死;南京淪陷之後,大明河山支離破碎,殘酷的戰爭使百姓生靈塗炭,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雄踞四川的張獻忠毅然決定率軍北上抗清,出征之前殺了妻妾兒女,並告訴義子李定國與孫可望,如果自己死於清軍之手,你們就帶領軍隊歸順南明,走聯明抗清的路線,一定要把滿奴趕出關外,興復漢人的江山。

夢迴南明,在刀光劍影中苦苦支撐南明的半壁江山

由於叛徒出賣,張獻忠被狡猾的清軍用箭射殺,李定國與孫可望含淚率領大西軍餘部退出四川,歸順了南明永曆政權;李定國在雲南厲兵秣馬,派人去澳門購置軍火,從葡萄牙人手中引進幾千支燧發槍,還成立了象兵部隊,軍隊實力暴漲;公元一六五二年三月,李定國率步騎八萬與五十頭戰象出征,連克湖南境內諸州,鎮守寶慶的清將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從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國搶在援敵之前,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六月,李定國出兵祁陽,準備奪取廣西的門戶全州,消滅桂林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馮雙禮率左路取全州,張勝率右路攻嚴關,自己親率一路攻桂林外圍據點,然後三路合攻桂林;在桂林之役中,大西軍作戰勇猛頑強,速戰速決,左路出奇制勝,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勿入全州,與自己合兵推進,直趨嚴關,這個決策為取得桂林大捷打下了基礎。

夢迴南明,在刀光劍影中苦苦支撐南明的半壁江山

大西軍的戰象部隊藉助凌晨大霧的掩護向前推進,孔有德的炮兵陣地受到大象的踩踏,許多炮兵死於象蹄之下,而大炮也被大象鼻子卷翻,以葡萄牙炮手為基礎而創建的滿清炮兵部隊“烏真超哈”就此覆滅;而此時大西軍先鋒部隊用燧發槍猛射孔有德的軍陣,孔有德部由於受到犀利火器的射擊而導致死傷慘重,大西軍主力趁勢掩殺過去,最終只有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大西軍三路大軍合圍桂林城,守城軍士彈盡糧絕,孔有德在絕望中自盡;清軍在湖廣接連失利,使清政府大為震驚,急忙命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趨長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朝長沙撲來;面對強敵,李定國進行了周密的佈署,大西軍暫退出長沙,引誘清兵渡湘江,將馮雙禮、馬進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過衡山,李定國從蒸水正面攻擊,馮、馬二將背後出擊,兩軍相夾,合殲尼堪;但這一計劃卻被馮雙禮透露給孫可望,孫可望不想讓李定國立功,卻暗自想著怎麼陷害他,密令馮雙禮退出伏擊,馬進忠見狀也撤離了戰場。

夢迴南明,在刀光劍影中苦苦支撐南明的半壁江山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進抵衡州,李定國在蒸水率軍出擊,接著轉戰到城北香草菴、草街,不分勝負,為此李定國準備採用伏擊戰術;二十四日,雙方再戰,李定國佯裝敗退,尼堪緊追不捨,追至演武亭,一聲炮響,大西軍伏兵四起,團團圍住尼堪,李定國手舉大刀,將尼堪劈成兩半,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李定國繳獲了尼堪的鎧甲、繡旗,正準備乘勝追擊,才發現馮雙禮、馬進忠未到,派人偵察說已走湘鄉;李定國才知自己是孤軍作戰,無法擴大戰果,只得收兵向武崗轉移;衡州戰役後,李定國叫人繪製孔有德、尼堪畫像,刊佈粵楚,“露布告捷”;桂林、衡州兩次大捷,使得清廷朝野震動,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就顫慄不已,甚至還有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講和的打算;李定國出征不足一年,縱橫數省,收復湘、桂,擊敗清軍數十萬,掀起了繼一六四七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後的第二次抗清高潮。

夢迴南明,在刀光劍影中苦苦支撐南明的半壁江山

孫可望嫉恨李定國的赫赫戰功,千方百計地想要謀害他,李定國為避免內訌,率軍轉戰兩廣地帶,由於沒有得到鄭成功援助導致孤軍奮戰,李定國主力部隊在新會之戰中損失殆盡;而孫可望趁李定國兵力虛弱之時,集結十四萬大軍進攻李定國,由於大西軍將士紛紛反對內戰,孫可望的軍隊臨陣倒戈,孫可望看到部下集體叛變,於是趕緊逃跑,最後率百人投奔清廷;孫可望投降後,向洪承疇獻出了西南地區的軍事地圖,使清軍徹底摸清了大西軍的佈防情況,於是清廷決定派三路大軍合攻貴州,並且直趨雲南全境,李定國軍隊節節敗退,先是在盤江大戰中慘敗,導致三四十萬軍民被殺,後又在磨盤山戰役中損失了六千多精銳,最後只能收攏殘部退入緬境。

夢迴南明,在刀光劍影中苦苦支撐南明的半壁江山

進入緬境之後,李定國一邊堅持抗清鬥爭,一邊聯合白文選去營救永曆帝,由於緬王拒絕交出永曆帝,導致營救工作失利,而此時吳三桂率軍攻入緬境,白文選被部下挾持降清;後來緬王將永曆帝獻於吳三桂軍營,李定國在悲憤欲絕中退兵,最後他一邊聯合暹羅,一邊尋求當地土司支持,欲圖東山再起,怎奈軍中突然流行瘟疫,又得知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李定國在慟哭中抑鬱而終;他曾經氣吞山河,他曾經力挽狂瀾,他擁有戎馬一生的感人故事,但是未能完成光復大明的心願,令無數人惋惜,他在忠於明室的悲鳴中逝去,令無數人落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