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業增值稅採購環節涉稅管理


施工企業增值稅採購環節涉稅管理

學習增值稅採購環節涉稅的管理(一)

採購環節比價的策略

眾所周知,增值稅的納稅原理為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通過公式,我們可以看到,在銷項既定的情況下,取得進項越多,企業繳納的稅款越少。這就給人產生一種“進項稅越多,就越好”的結論,從而導致項目按照供應商給的進項稅額多為標準進行供應商選擇。但我們忽視了一點增值稅是體外運行的!也許,有人會說,進項取得多,我就不交增值稅了,就省錢了,話是沒錯,進項你不給錢啊!你省了銷項那頭,卻加了進項這一頭。拋開虛開發票這一違法情況不說。正常情況下,你要加進項,就兩個方法不含稅單價高,或者稅率高,不含稅單價高,你不可能市價100,你為了進項硬要給別人200啊!要是這樣,供應商絕對會天天請你吃飯,你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到哪裡去找啊!提高稅率?供應商按3%的含稅價給你,卻給你開17%的發票?你覺得供應商傻嗎?所以我們的關注點在哪?關注點應該在利潤指標上

網上都可以搜到一個平衡點公式:

一般納稅人的含稅價/1.13-附加稅率*0.13*一般納稅人含稅價/1.13=小規模納稅人含稅價/1.03-附加稅率*0.03*小規模納稅人含稅價/1.03。

以此公式推出下面這張表:

施工企業增值稅採購環節涉稅管理

根據此表可以進行材料採購價的比對,比對後來確定價格是否合適。但在實務中,很多供應商不會跟你說含稅價是多少,一般都是不含稅價,你要開票,可以加稅錢,你找的供應商可能提供17%的專票,也有隻能提供3%的專票,還有可能是個人只能提供普票,這個時候,可以根據此表進行換算。

舉個例子:假設有甲、乙、丙三家供應商分別供應某材料,不含稅價為103元,100元、97元,甲提供13%的專票,乙提供3%的專票,丙只能提供普通發票。其他條件無差別,假設附加稅率12%。

我們先把不含稅價折算為含稅價再與圖對比,無發票的暫不考慮。折算後分別為116.39、103、99.91根據表中價格可以推算出平衡點分別為104.81、101.39,也就是說3%的專票和普票都可以,那到底選擇哪種?

這裡推薦下李志遠老師提供的另一種思路:實際成本比較

甲:103-103*13%*12%=101.39

乙:100-100*3%*12%=99.64

丙:97+97*3%=99.91

無論根據平衡點來看,還是實際成本來看,甲都排除了。從實際成本推算來看乙處採購成本最低。因此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公式:

取得普票實際採購成本=發票價稅合計數

取得專票實際採購成本=金額-稅額*附加稅率之和

為什麼都要減去附加稅額?其實可以從賬務處理和利潤表科目看出來,附加稅是進入稅金及附加科目的,而這個是會影響利潤的。根據附加稅計算公式,你進項多了,你反過來交的附加稅就少了,換句話就是你利潤增加了。為什麼要減去附加稅,主要原因是你採用專票時,可以抵扣的那部分不需要繳附加稅,相當於你成本減少了!

不管是按照平衡點還是實際成本來看,利潤才是採購環節的主要指標。企業沒有了利潤,增值稅稅負再低都是空中樓閣!

這是學習的一點理解!有興趣一起討論關注下公眾號倚風閣,一起討論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