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歲就患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怎麼辦?

隨風3435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動脈粥樣硬化也是一種常見病。我們常見的冠心病,腦梗塞等都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關於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你又瞭解哪些東西呢?

一、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有什麼關係?

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推手和誘因,也意味著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概率明顯升高。而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反過來也會誘發血壓升高,增加高血壓的患病率。所以兩者相互影響,相互誘發,可謂是“狼狽為奸”“亢洩一氣”。


二、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發病年齡有什麼特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運動的減少等多數原因,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年齡一再降低,我們身邊不乏一二十歲就出現高血壓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這些年輕的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患者比比皆是。但年齡仍然是左右患者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年齡越高,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病概率越高。但年齡不是決定其發生發展的唯一條件。


三、四十歲出現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應該怎麼辦?

事實上,無論哪一種年齡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及處理方法都大致相同,首先,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進行血壓的控制,並把血壓控制達標,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則根據其程度,發生部位以及嚴重程度決定是否進行藥物介入手術等相關治療。所以40歲並不是一個決定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治療方案的重要決定因素。所以,40歲的年齡就發生高血壓,更需要嚴格的控制飲食、進行運動、戒除不良習慣,必要時合理的藥物應用,才能避免悲劇在年輕時發生。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當今社會,40多歲就發現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人很多,不敢說比比皆是,但是也是很經常能夠見到的。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估計這是很多類似患者最想問的問題。

首先,這裡提到的這個40多歲的群體,一定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一個群體。那解決方案就來了,這些人第一步應該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比如說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戒菸限酒、控制體重、增加體育鍛煉、不熬夜、心理平衡等等。

其次,對於很多有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中年朋友來說,要特別注意就診,有些人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了。比如說使用降壓藥降低血壓,使用他汀控制穩定斑塊。甚至有些人需要終身服藥。

再次,就是應該注意定期監測血壓,定期體檢監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樣做的目的是注意病情的變化和發展。如果病情進展較快,即使找專業醫生就醫。

總之,40多歲就發現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的人不在少數,出現了這種病情張大夫規勸大家別鬱悶、彆著急,該怎麼治療怎麼治療最重要。


張之瀛大夫


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出現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斑塊等問題,確實是讓人非常苦惱的事情了,沒了健康,事業、家庭、財富都是空談,那麼四十多歲有這樣的心血管風險問題,需要如何注意呢,應該如何調理和治療呢?

首先,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人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但肥胖,心血管問題出現的幾率也越來越高,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問題,出現的平均年齡都越來越低,很多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都出現了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方面的問題。發現這樣的問題,首先不要過分的擔心和害怕,長期緊張焦慮,對於心血管疾病同樣是不利因素,特別是血壓控制方面,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想平穩的控制血壓還是很難的。

四十多歲出現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問題,這是身體給你發出的警示,如果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健康問題,及時的控制好相關疾病和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我們的生活質量還是會有所保障的,壽命也不一定會受到影響;但如果因為沒有什麼感覺,仍然我行我素,不改掉生活上的壞習慣,也不合理的服用藥物控制和預防,會導致血壓和動脈硬化的進一步進展,甚至發生心梗,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問題。

四十多歲有高血壓,動脈粥樣斑塊怎麼辦呢?

首先建議除了血壓以外,也檢查一下身體其他方面的健康指標,比如是否有血脂偏高的問題,要特別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個值,如果超過4.1,不管有沒有動脈硬化斑塊問題,再加上高血壓,都屬於心血管風險高危患者了;除了血脂水平需要檢查以外,血糖水平,血尿酸水平,尿常規等指標,也需要檢查一下,根據血糖、尿酸水平是否偏高,腎功能是否有問題等綜合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情況,這個風險在醫學上有一套完整的評估體系,通常醫生都可以通過綜合各項指標來判斷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如果確實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情況,那麼請先捫心自問以下,在拼命工作,努力生活的同時,我們有哪些生活習慣並不是那麼健康?有沒有因為工作性質問題長期大量飲酒?有沒有吸菸的不良習慣?有沒有暴飲暴食,過食油膩,吃甜太多,導致的肥胖問題?有沒有經常久坐,從來不運動,活動量也很小;有沒有長期的緊張焦慮,壓力大;有沒有經常熬夜或者失眠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心血管健康,影響血壓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不良生活習慣,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妨根據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針對性的進行調理和改善,千萬別小看生活方式調理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效果,這是保證心血管健康的基礎,重要性完全不亞於服藥。

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對於血壓無法單純通過生活習慣達標的朋友,或者初診就屬於超過160/100的二級或以上高血壓的情況,都建議您生活調理的同時,啟動藥物治療來控制血壓,隨著藥物研發的不斷緊張,現在控制血壓的降壓藥種類繁多,臨床一線的降壓藥物就有6大類,幾十種之多,再加上覆方的降壓藥,總的加起來,估計上百種都不止,可以結合自己身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來服用降壓,具體用藥,還請遵醫囑。再來說下控制血壓的目標,首先從時間上來說,不要過分著急,如果能在3個月內將血壓控制下來,都可以說是理想的,如果服藥2~3個月控制血壓仍然不理想,可以就醫調整用藥方案;對於40來歲的中年朋友,高血壓控制的目標值最起碼是140/90,而如果身體耐受,能夠把血壓高壓控制在130以下,低壓控制在80以下則更理想。

除了服用降壓藥以外,如果您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情況,還需要注意服用一些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預防藥物。他汀類藥物能夠調節血脂,同時還有助於改善血管炎性反應,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是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的常用藥物,服用他汀藥的調理目標,主要還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調節水平,通常如果能夠控制到2.6以下,或者在原基礎上降低50%以上,都是很理想的。建議對於他汀藥的服用,應該從低劑量起始,並定期監測血脂水平、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標,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司匹林是另一個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預防藥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栓素A2的形成,從而達到減少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四十多歲如果有動脈斑塊,還有高血壓,綜合各方面指標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的話,通常如果沒有阿司匹林過敏,或消化道潰瘍活動期等禁忌症的話,通常都推薦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來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主要應該注意出血的風險,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牙齦出血等都是服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風險,但通常幾率較低,服藥期間注意觀察,如果出現黑便、柏油樣便,腹痛,嘔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停藥就醫。

總之一句話,四十歲正是人生的好時候,人生也不過才走完一半,還有大把的好時光等著我們,如果此時出現高血壓,動脈斑塊等問題,大可不必驚慌,調理生活,合理用藥,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我們的人生下半場,同樣可以過得很精彩!


李藥師談健康


  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最常見的危險因素,血管內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時,就會導致血流對血管壁的衝擊增大,容易造成一些斑塊沉積,導致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呈現的更加年輕化,好多人四十多歲這個年齡段就出現了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那該需要如何調理和治療呢?

  1.藥物治療:可以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纈沙坦等藥物積極控制血壓,配合些中成藥,如銀杏葉、川穹嗪等輔助治療。

  2.要學會適當的放鬆自己,學會給自己減壓,可以唱唱歌,出去旅遊一下,讓自己的生活節奏慢下來,這樣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不好會導致血壓升高,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

  3.要做到低鹽、低脂肪飲食食用鹽過多,脂肪過多就會造成血壓升高,所以要想遠離高血壓需要做到低鹽、低脂肪飲食。注意保持戒菸、限酒的原則,保持清淡均衡的飲食,多食高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減少進補、避免攝入甜食和高膽固醇的飲食。要保持規律的生活,每天定時吃飯,定時睡眠,注意勞逸結合,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如散步、體操、打太極拳、下棋、旅遊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血流暢通,增強體質。

  平時日常生活中應儘早瞭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進行積極有效的預防,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出現。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40歲左右的人患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大有人在,據統計40歲左右的高血壓患者接近1億。說這個數據告訴大家高血壓很普遍一定要自己去測量血壓排除自己是不是高血壓。同時告訴大家高血壓只要控制好,那麼就不可怕,但如果控制不好,最終就會發展為冠心病、腦梗死、腦出血、心肌梗死、心衰、主動脈夾層等等疾病。

不管多大年齡,發現高血壓都要積極正規的控制,至於動脈粥樣硬化,這個要看具體情況,是做什麼檢查查出來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做了心臟血管CT,還是心臟造影,還是做了頸動脈彩超發現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這個需要具體評估,但不管怎麼樣總的原則就是都要健康生活方式,必要的情況下需要口服他汀+阿司匹林等藥物。

我們先說健康生活方式吧,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基本上是一樣,都必須戒菸戒酒,低鹽低糖低脂飲食,堅持有氧運動,控制體重,規律作息。這些是控制高血壓的基礎,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的基礎。

我們重點說說高血壓:

1、先明確到底是不是高血壓,找醫生確診,因為測量方法不準確會誤診。確診高血壓後,如果有必要排除一下繼發性高血壓,因為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2、根據血壓數值,決定是馬上吃藥,還是暫時不吃藥,簡單劃分原則就是單純高血壓,低於160/100情況下,可先健康生活,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幾點;如果是160/100以上的血壓,或合併了糖尿病,合併明確的心腦腎血管疾病,那麼就需要立即開始服用降壓藥。

3、學會管理血壓,管理血壓,首先是會自己測量血壓,當血壓不穩的時候多測量,血壓穩了可以少測量。學會長期健康生活,尤其是低鹽飲食,堅持運動。

4、找正規醫生選擇降壓藥,降壓藥有六大類,上百種,需要根據血壓情況及合併疾病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降壓藥。

5、避免走進高血壓謠言:

吃降壓藥會傷腎傷肝,這是謠言;

血壓正常就不用吃藥了,這是謠言;

吃降壓藥沒有不舒服就不用測量,這是謠言;

吃降壓藥就不用健康生活,這是謠言;

吃菜能降壓,這是謠言。

6、還要兼顧心率,年輕人不但血壓高而且心裡快,所以要降血壓,當心率超過80次,還得降心率。只有這樣才能把血壓降的更好,把心血管風險降低。

7、總之,發現高血壓,一定要把血壓降到正常,第一目標140/90以下,第二目標130/80以下。否則不但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引起其他併發症。

40歲,家庭的頂樑柱,一定要注意身體,因為你不屬於你,你屬於家。注意身體從控制血壓開始。


心血管王醫生


說實在的,在二十年前,這些疾病更多見於老年人,但現在,四十多歲就出現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卻也變得十分多見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仔細一想,大家也應該明白,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飲食也越來越好,但運動卻越來越少,進而使得糖尿病、高血脂等情況越發多見,而這些剛好就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重要因素;

再加上一些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吸菸、酗酒、熬夜等等,使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那麼,如題所問,如果四十多歲的我們出現了高血壓和動脈斑塊,應該怎麼辦呢?

兩種方法,如下:

1、生活幹預

戒菸戒酒,控制體重;

科學運動,避免久坐久臥;

調整作息時間,儘量避免熬夜;

改善飲食結構,儘量減少高鹽、高糖及高脂飲食的攝入;少吃醃製、烤制、熏製的食品;用粗糧雜豆代替部分精米白麵,並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

如果患者病情輕微(血壓小於160/100mmHg且頸動脈狹窄程度小於50%),可以先考慮生活幹預三個月,如果三個月後血壓仍不能降低至正常水平,就必須啟動藥物治療了,而且,用藥期間,生活幹預也不能放鬆,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


綜合內科張醫生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病治病,這是生存之道。

人到中年,現在這個年代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所以並不用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才是首要任務。

患者已經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兩種病情是有很大的聯繫的,斑塊在心血管當中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飲食不規律,冠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很大原因是因為高血壓、飲食不健康,這些問題咋一看毫不關聯,其實相互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1、 控制高血壓

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血壓數值,制定出降壓方案,自律的生活規律是必須要保證的,如果患者血壓數值太高,波動明顯,就需要服藥治療,降壓藥需要到醫院找到專業醫生,根據患者併發症和血壓數值來確定藥物種類及劑量。

2、 確定冠脈狹窄程度

患者應該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結合冠脈血管的狹窄程度判斷危險程度,決定如何治療,冠狀動脈血管狹窄50%以下,此時我們可以稱為冠脈狹窄,這個階段患者不會有什麼生命危險,但是身體可能出現不舒服的反應,諸如心慌氣短等,屬於疾病早期。冠狀動脈血管狹窄50%以上,此時就可以確診為冠心病,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及調脂藥物(阿司匹林、他汀),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患者隨身必須備有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冠狀動脈血管狹窄80%以上,此時患者應該存在嚴重的心肌缺血,可能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了,所以需要考慮是否進行支架手術。

3、 防止斑塊惡化

心血管內一旦形成斑塊,是很難逆轉的,雖然可以通過各種辦法激進型吸收,但除了需要正常的治療外,更需要患者的配合,所以預防才是王道,我們都知道斑塊惡化的程度,決定著病情嚴重與否,防止斑塊惡化破裂的最好辦法,就是控制體內血液當中的血脂含量,服藥可以選擇“他汀類藥物”,生活上可以選擇低脂、低鹽的飲食習慣和有氧運動。

4、 預防斑塊破裂形成血栓

斑塊一旦破裂,就會在血液當中形成血栓,血栓會隨著血液流動,堵塞在哪裡都是非常嚴重的後果。常見的血栓後果就是:“腦梗塞”、“心肌梗塞”,這都是可以致死的疾病。藥物可以選擇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生活當中遇到問題,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問題,不要有心理負擔,更何況四十歲了,患有高血壓、斑塊狹窄也不是稀奇事,我國多種疾病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十幾年前中老年人是醫院的主力,現在青少年的身影在醫院逐漸增多,這一點,作為醫生,我們能明顯感覺到。


羅民教授


四十多歲就查出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確實是比較年輕的,但像你這樣的人其實也不少。一項2012-2015年全國範圍內的調查顯示,18~24歲的青年高血壓患病為4%,25~34歲為6.1%,35~44歲為15%。而高血壓又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我國有超過一半的心腦血管疾病都與高血壓有關。最新的《中國心血管疾病報告2018》指出,有1/3以上的中老年人都頸動脈粥樣硬化。由此可見,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不單單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重視。

那麼,這麼年輕就患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該怎麼辦呢?

首先,評估是否有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體重是否超標、有無吸菸、大量飲酒、缺乏運動、飲食結構不合理、長期精神緊張、血脂異常、血糖異常、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危險因素,結合血壓最高數值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大小及狹窄程度確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程度。

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應用降壓藥物、調脂藥物、抗血小板藥物等以及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否應用藥物,改善生活方式始終是治療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的基礎。

常用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鈉鹽攝入每天不要超過6g;脂肪攝入不要超過每天總能量的20~30%,糖類物質佔50~65%,蛋白質佔15%~20%;蔬菜每天300g~500g,水果每天200~350g;不吸菸,儘量也不喝酒;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跑步、快走、打羽毛球等);維持健康的體重(BMI18.5%~23.9%)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沒什麼怎麼辦,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是壓力大,既然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那沒的說,好好吃藥控制血壓,應該比老年人更應該積極一些,血壓必須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應用他汀類藥物控制血脂,如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定期查體,一定要專業查體,重點心腦血管方面的指標,這個正規大的查體機構都有響應的套餐,最後想說人到中年不容易……


神經科張大夫


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二者既可協同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又可影響相互的進展。因此,發現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以後,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延緩病情的進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那麼,四十多歲的患者發現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具體如何處理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40歲為中年人,是多種慢性疾病的高發年齡,因此,該年齡的患者發現高血壓也不必緊張,而動脈粥樣硬化的起病年齡通常更早,早期病理變化從青少年甚至兒童時期就已經出現,發展至中年,才會出現臨床表現。但需要注意的是,血壓長期升高,易損傷動脈內膜,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之一,二者同時存在,應注意控制好血壓,減輕對動脈內膜的損害,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若能耐受,控制在130/80mmHg,甚至120/80mmHg以下,血壓對血管的損害將進一步減輕,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會進一步降低。同時應注意排除有無損害血管的其它病因,如血脂異常、糖耐量異常等,均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伴隨斑塊形成的患者,應注意減少血壓波動,若血壓突然升高,斑塊在血流的衝擊下,易增加斑塊的不穩定性,增加破裂風險,而斑塊破裂後,誘發血栓形成,是導致心肌梗死、腦梗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選用長效降壓藥,可24小時全覆蓋降壓,同時避免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可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動脈斑塊為不穩定斑塊,或動脈狹窄達到50%,應給予他汀逆轉動脈斑塊,減輕血管狹窄,同時應給予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形成。如果經他汀與阿司匹林治療後,重要器官缺血癥狀無緩解,如頻發心絞痛、頭暈、乏力等,應重新評估病情,是否需要植入動脈支架。除此之外,還應注意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飲食以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為主,戒菸限酒、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等,可輔助降血壓、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進展。

綜上,40歲患者應積極控制好血壓,減輕對動脈內膜的損害,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有不穩定斑塊形成或血管狹窄達50%的患者,還應給予他汀與阿司匹林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必要時植入動脈支架。同時應注意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戒菸限酒、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等,可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