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起

  • 2020年的春节,鲜艳的大红灯笼依旧在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只是这次,人们却能从那抹节日的红色中看到一丝血与泪。
  • 早上不到七点,因为还没立春,窗外的世界几乎一片漆黑,即使是被塞满高层住宅的小区,也只有几家的窗户闪着灯光,那或许是一些习惯了早起的老人。武汉爆发了疫情,国家下了命令让大家都主动在家隔离,没有工作和学习的担忧,大部分人都起的很晚。可是偏偏有一户人家,灯亮的比平常早了许多。家里的女主人是中心医院的护士,前一天接到命令,要求武汉支援抗疫了。她之前没想过疫情如此严重,也没有料到命令下的如此突然。春假还没有休几天,就又到了和家人分别的时候。男主人也早早起床,为妻子准备出征前线的早餐。为了让熟睡中的孩子多睡一会儿,夫妻俩个只能呢喃说出分别时的祝愿。“在医院里,不管多累,都戴好口罩,多洗手。心里难受了,压力大了记得给家里打电话,要吃好…”丈夫一直再重复叮嘱着妻子,妻子眼眶里早已噙满泪水,丈夫是基层民警,平时两个人聚少离多,疫情当前,自己要去湖北前线,丈夫也要提前复工维护秩序。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太多的压力。“我走的事,先别和妈说,等疫情稍微好点再告诉他们,别让他们为我太担心!孩子不愿意让我走,等她起来好好安慰她,在家多给她做点好吃的!“妻子说完,紧紧抱住了丈夫。她忐忑、紧张、害怕的心,在抱住这个宽厚的肩膀时,稍稍平静了些。丈夫拭去妻子眼中的泪水,将妻子送到楼下,挥手告别。中
  • 湖北的一家医院里,人群熙熙攘攘,医生和护士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各大诊区内穿梭,彼此之前的交流因为隔着厚厚的口罩,使得声音低沉又模糊。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幕真实地上演了,即使医院每个角落里都塞满了人,气氛却依旧压抑地让人窒息。
  • 妻子刚刚到达湖北没两天,她和她所在的省医疗队接管了这家当地规模最大的医院。春节后的几天,确诊人数爆发式增长,让本地的医生不堪重负。他们交接的时候,即使隔着氤氲着雾气的护目镜,那些在这里奋战了一个月的医生眼神里的疲惫与麻木,也像一把把尖刀一样刺痛这他们的心。“不过既然穿上这身防护服,就是承起了这些患者的希望!”看着眼前的景象,她只能这样给自己加油打气。从用导管帮助患者吸氧,到用呼吸机给重症患者辅助呼吸;从给患者进行全身擦浴消毒、到为他们翻身吸痰…作为一名护士,这就是她的日常。病房里很闷,经常不到晌午,汗水就浸透了全身,厚重的防护服好像粘在了她身上,让每一次抬胳膊都十分费力。但是看着病房里的患者们,在她和她的战友们日复一日地悉心照料下,恐慌的眼神逐渐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她就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 为了对医务人员进行负荷管理,每到晚上六点半,政府就会将她和她的战友们统计接到酒店进行隔离休息。元宵节前的一天,她吃完简单的晚餐后,照例打开新闻联播,主播在循环讲述全国各地的抗疫进展,今天是介绍她家乡的情况。忽然,镜头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挺拔的身材,宽厚的肩膀,即使戴着口罩,她也一眼认出了那是她的丈夫。“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我们会对每一个入境车辆进行登记,体温检测,保证将病毒拦截在省外…”她控制不住自己,泪如雨下。丈夫曾经雄厚的嗓音已经如此沙哑,她想好好照顾他,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擦干眼泪,继续在抗疫前线奋斗。
  • 下三月初,酒店门前的花开了,给这座安静许久的城市带来了些许生机。今天的新闻联播说武汉已经联系多日新增少于三位数了,她所在的医院也没有了重症患者,上级下发命令,医疗队一天以后结束任务返回家乡。医院内,她的同事们开始对清空的病房进行最后的消杀,之后病房要进行恢复改造,让医院恢复原有全部功能。大家都忙的起劲,即使是搬运几十公斤的医疗器材,也都笑呵呵的。快两个月了,精神和身体上的重压,终于可以得到了解脱。整支医疗队没有一人感染,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每一个人脸上都有着藏不住的笑容。
  • 回乡的飞机准时降落在机场。落地时,大家都在兴奋地尖叫:机场红旗招展,数百名警察排队敬礼,两辆消防车对列跑道两旁,喷出水雾为飞机接风洗尘。迎接他们的是家乡人民的热情与尊敬。飞机舱门缓缓打开后,她跟着战友身后慢慢走下台阶,穿过两列警察队伍,前面是省里安排去送她们休养的专车。她心里充满着回乡的喜悦,但是也有因为要去隔离休养而不能回家看丈夫和孩子的失落。她走上大巴,突然领导和她说,“看车上是谁!“她回头望去,正是他的丈夫,捧花欢迎她凯旋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