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失火-——凶手竟是他

根據昨天的頭條提供的最新數據,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確診病例已達13680例,作為這個星球最強大的國家,他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關於美國的話題。提到美國,我們一定會想到他的標誌性建築白宮,其實現在的白宮有很多的小秘密。白宮在很久以前。它並不叫白宮,並且也不是白色的。而且它還被一把大火給燒過。大家可能覺得特別的驚訝?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從弱變強的過程,比如我們的漢唐。那說起白宮被火燒歷史。這還是一段美國人自己都覺得害臊的黑歷史。那這把大火呢,到底又是誰放的呢?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白宮失火-——兇手竟是他

在北美洲。最矚目的兩個大國。一個是豪橫的山姆大叔,一個就是楓葉大國加拿大,兩國彼此相連,互相照應。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兩國好的穿一條褲子的,冷戰中呢,更是身處同一陣營對抗蘇聯,簡直就像親兄弟一樣。不過,歷史並不是看上去那樣簡單,如果大家去過加拿大啊,或者是關注過加拿大的風俗人情,大家應該知道在每年的6月,是加拿大的國慶日,但在2012年的這次國慶,舉行了一次全國的盛大慶典。加拿大政府一共拿出了2800萬加元用於此次的慶典,相當於人民幣的這個1.8億元人民幣,用於舉辦各種活動。為什麼這次會大舉慶祝呢?


白宮失火-——兇手竟是他

因為2012年剛好是擊敗美國200週年,我們可能覺得很驚訝。這個美國還會侵略加拿大。聽上去呢,就好像是河南侵略了河北一樣。但這確實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如果各位隨著我一起穿越到19世紀的那段時光,就會發現今天那些穿一條褲子的發達國家呢。在那18世紀,都是使勁幹仗的年代。歐洲因為拿破崙戰爭。在西洋這一邊的美國,因為建國也有些年頭了,看到歐洲大哥們爭的你死我活的,也想趁這個時候這個大展拳腳。吞下英國在美洲大陸的最後的一塊肉,所以年輕的美國雄心勃勃,湧動著青春的荷爾蒙。美國的國號是美利堅合眾國。當然要主管主宰美洲大陸!


白宮失火-——兇手竟是他

現在我們來看看當時的這些美國總統,都講了哪些豪言壯語。美國第二任約翰、亞當斯總統。"美國命裡註定將擴張到北半球的整個西部"。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也說,"今年也就是1812年。一定要將加拿大兼併。只要向前進,最終就能將英國徹底趕出美洲大陸"。大家看看,這幾位這個總統啊,都特別的有信心。當時美國朝野上下,對外擴張的衝動。就像一個青春期的,這個大小夥子。要急於顯示肌肉和力量。那說起來,美國對加拿大動手,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鬧獨立的時候,北美13個殖民地就打過加拿大的主意,試圖奪取加拿大的魁北克。那到了19世紀初。歐洲各老牌帝國與這個拿破崙激戰正酣。為了確保對法國的海上封鎖。英國海軍對大西洋進行了嚴密的海上封鎖,當然也包括美國船隻。那這樣一來,就把美國給害慘了。因為很多貿易物資呢,沒有辦法運到歐洲市場。整個市場,也就變得非常蕭條。沒辦法,美國人只能找英國人進行談判,但他沒料到是,因為弱小,訴求直接被英國人無視了,這英國心想,早看你們這些北美逆賊不順眼了。幾十年前你美國已經得了便宜,你不是能自力更生了嗎,又來找你爹幹嘛!面對英國人的傲慢,美國人感到非常憤怒!再加上由英國武裝的印第安人。在邊境經常和美國作對,美國於是決定,摟草打兔子,出兵加拿大。其實說白了,這些都是藉口,他還是想趁機想吞併加拿大,以實現美國的一統江湖。建立大美洲共榮圈。

到了1812年的6月。麥迪遜總統啊,就向國會發表了極其煽動性的演講。要說美國人口才好的都當上了總統,國會議員聽的是頭腦發熱,當時就投票決定宣戰了。那就趁他病、要他命了。在歐洲,英國由於陷入拿破崙戰爭,無法插手北美大陸的時候。美國的北伐軍就出生了。從路上發動的三路進攻。他就是想一鼓作氣的把英軍全部趕出加拿大。就像建國之初那樣勢如破竹,要說美國人有的時候比較天真老把自己當成救世主。這次美國人依然天真的以為加拿大的人民會將美國視為解放者,會列隊歡迎王師北上。

同時美國也相信肯塔基的民兵,(那個時候美國還沒正式的軍隊)就有能力,把這個加拿大拿下。看看這個口氣多大啊。現實中很快就讓忘記歷史教訓的美國嚐到了苦頭。民兵!畢竟是民兵。從這個組織紀律和這個戰鬥意識上面,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強。英國雖然人少,但是畢竟是正規軍。而且,加拿大還有一個主場的防禦優勢啊。更關鍵的是。這個加拿大各殖民地的各色人等,出於宗教信仰,保衛國土等等原因,幾乎全都站在的英國一邊。現實中的加拿大人,更是非常懼怕美國人的到來,擔心會破壞他們的土地。堅決的反對美國的入侵的印第安人,擔心美國會破壞他們的傳統,也不願意被美國吞併也選擇和英軍合作。本來就客場作戰的,還沒開打,美軍就大大喪失了群眾基礎。

戰爭的進程,也和美國的設想大相徑庭。美國人在加拿大的土地上,並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在各場戰鬥中啊,被印第安人和當地打到懷疑人生。可以這麼說。場面猶如美國拍的大片一樣,不過是美軍全線崩潰的這樣一個場面。屋漏偏逢連夜雨,更慘的是什麼呢。1814年的下半年。隨著歐洲拿破崙戰爭的結束,英國騰開了手腳。轉身對美國展開了報復性的進攻。美國方面呢?他本來是想入侵人家,結果不得不從這個進攻轉入防禦。甚至到了1814年的8月,4000名英軍和加拿大民兵,從海上登陸華盛頓,瞬間就把美國的總統麥迪遜,還有政府其他的首腦從這個華盛頓趕跑了。可以說,這一次的這個英軍的戰果,是非常輝煌的,直接打到了華盛頓。而且只是一支英軍。都打到美國首都了,英國人發現還不不解恨,怎麼辦!就點了一把火。把這個華盛頓官邸給燒了。看來英國人燒人房子是常態。

在當時,現在的白宮他不叫白宮。叫總統的官邸,當時它是石頭做的建築,雖然燒不掉。但是裡面基本上全部都被焚燬了,外牆呢?也被燻了個烏漆麻黑。後來到戰後修復的時候,實在是去不掉這個黑色怎麼辦啊,那就只能掩蓋了。刷了幾層厚厚的白漆。到了後面被人們傳著傳著就叫成白房子了,就變成了我們口中的白宮。

這個仗打到這份上。又變成了美國人抵抗英軍的衛國戰爭。對美國人來講,如果戰敗,搞不好又會變成英國的殖民地。你說爺爺們的爺爺打下來的江山。好不容易得來的自由,馬上就要灰飛煙滅了。那一想到這個結局,美國人也是同仇敵愾,將獨立戰爭那股精氣神兒又提溜上來了。表示不服,站起來擼,這個美國國歌星條旗,也正是誕生於抵抗中。有一名律師通過戰爭的硝煙看到星條旗在城堡上空迎風飄揚,心情感動,就在一個信封的背面呢,寫下了由感而發的詞句,這封信就在戰場上傳來傳去,大大的鼓舞士氣。後來被一個。醫生看到了,就把它譜成了曲子,很快呢,就被廣為傳唱。不過呢,這首歌雖然被傳唱,但是隻到了1931年才正式定為美國的國歌!可以說,美國入侵加拿大是徹底的失敗了。但是英軍呢,要徹底擊敗美國也不可能。最後雙方只能走上談判桌。1815年的2月,麥迪遜總統的在條約上簽字。戰爭正式結束,就像後來我們這個朝鮮戰爭一樣,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美國和加拿大的分界線,沒有變化,英國再也沒能再把美國變成殖民地。美國也沒有奪得加拿大的一寸土地。可以說這次戰爭被美國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這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次首都淪陷的戰爭。可以說此役奠定了現代美國的版圖格局,那從此美國人也不敢再去打加拿大人的主意了。也就變成了友好和平場面。同時美國也意識到了,北邊動不了,那就只能向海外擴張。同時,也認識到了硬實力的重要性!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可以說。回顧這場200多年前的這個戰爭。解讀這場戰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為了貪婪的目標。而沒有實力去支撐的戰爭,絕對是對一個國家的打擊。哪怕這個目標,看上去很美好。


白宮失火-——兇手竟是他

美國為了貪婪發生的戰爭,結果差點卻被反殺。好在美國及時糾正錯誤。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呢,跟加拿大再來個什麼百年戰爭,糾纏不清,兩敗俱傷。那也就不會有現在強大的美國。後來的日本,可能就不太懂這個道理。為了實現所謂的擴張,在東南亞大搞侵略,到最後停不下戰爭的腳步,捱了兩顆原子彈。 差點亡國滅種。缺少的正是向美國式的反思。

最後我們還是要記住這句話。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能用其他方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動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