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清晨,同学王景喜在微信里说,有一篇文章让我“指正”,我知道,他又是惬意的文章发表了,与我分享。

【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我打开发来的文章一看,是景喜同学2020年3月20日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一篇咏唱英雄的散文,题目叫《红棉树遐思》。

景喜同学之所以被称为“金童”,是因为他在班里年纪最小,与大龄的同学岁数相差很多。

认识和了解王景喜同学,是大学第一个学期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他参加长跑表现出坚毅韧性的精神,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大凡有成就,所具备的重要素质就是有一种韧性的坚持。

毕业后该同学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出版了多本书,大块小块的文章常见着报端。

一次在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我偶尔发现一部介绍广东作家典籍里,记载了王景喜的事迹。

话题拉回到《红棉树遐思》一文上,作者在文章创作上,用的是“兴”的手法,借咏红棉花来咏唱我们各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文章不算太长,内容确很丰满。

文章分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可以独立成章,用红棉花作为红线,把三个片段贯穿起来。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是当前抗疫的材料,表现当前疫情现实,映射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影响盎然春意的到来,一夜春雨过后,空气异常清新。

就在作者落笔的时候,经过广大医护人员以命奋力拼搏,来势凶猛的疫情终于淡去许多嚣张的色彩,笔者巧借当前的情和景,抒发出人们对春天的到来和对疫情过后健康正常生活的期盼。

在南部战区礼堂门前,抬眼望去,只见两棵苍劲伟岸的红棉树上,一朵朵红棉花傲然绽放。


【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作者取景南部战区礼堂这一景物,不是闲来之笔,而是颇有用意。

礼堂虽是军事设施,但可供“民”来观赏,不违保守军事秘密之规。

南部战区的背景那就太丰富了。之前,广州军区,再之前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再之前八路军115师,再之前红一军团,再之前井冈山红四军,再之前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率领八一南昌起义的一部。

清风吹来,伴随着一阵“啪,啪,啪”的响声,数朵红棉花飒爽英姿地飞舞而下,花瓣落在地上也不萎靡,一副英雄的姿态。

如果把红棉花落地当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就太简单化了。红棉花落地别的花不同,那是英雄落地,落地不是谢幕,而是开始。

40年前,我从北方鲁中平原穿上绿军装,走进驻扎在祖国南疆崇山峻岭中的军营里,军营坐落在桂南十万大山的腹地,出得大山便看到一片青翠的山野。


【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经过一个冬天酝酿,春暖花开时节,红棉花吸纳着阳光的温暖与山泉的慰藉,在漫山遍野间恣意盛开,远远望去,像一片红色的海洋。

作者是当兵的出身。

在那个年代,青年人把当兵看成是最崇高的志向,从大的说,当兵是保卫祖国,从小的说,进军营受锻炼见世面找出路。

能当成一个兵还真不容易,说百里挑一不过分,体检政审层层过关,国家把社会上最优秀的年轻人,挑选进了军营。

在军营里,最先瞩目到的是火红的红棉花,预示着作者穿上军装走进了英雄的行列。

我北方人,当兵来到南方才第一次与红棉树相遇。只见高大挺拔的数干上,饭碗大小的花朵迎着阳春自树顶蔓延,每一朵花都是有五朵拥有强劲曲线的花瓣,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

【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后来我了解到,红棉树是生长于南方的一种乔木,别名木棉树,烽火树。据史书记载,南越王赵佗从中原地区驻守岭南后,向汉武帝进贡过烽火树。烽火树是红木棉的别名。

红棉树为什么被称为英雄:《植物志》记载,红棉树身高大,树干长满刺瘤,花开无需绿叶衬托,树枝轮生平伸,直冲云霄,其木棉花鲜红的颜色,仿佛用英雄鲜血染成,因而称之英雄树。

英雄出处有名!

随部队来到海南五指山区,从事国防通信施工。工作之余,听当地一位山民讲起英雄树的故事。曾经在五指山,有位叫吉贝的黎族老人,一直以来都是他带领族人勇敢地打败外敌侵犯。一次因叛徒告密,老人被捕,敌人把他绑在在木棉树上严刑拷打,老人始终不屈服。老人被杀害后化作一株株木棉树守护黎族百姓和家园。

生活在岭南的壮族人,将英雄树视为士兵的代名词。相传壮族的士兵爱国如家,为保护家乡和家园,他们手拿火把和利器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生命战斗到最后一刻,都是站立的姿态,牺牲的士兵纷纷化作殷红的木棉遍布山野。

民间传说文化,饱含英雄色彩。

咏唱红棉花的诗文很多,皇甫嵩“木棉花尽荔枝重,千花万花待郎归。”李商隐“今日置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在木棉树下,怡然自得地拾朵木棉花弄于手中,痴情地看着木棉树上那摇曳多姿的花丛,如果木棉花传情,替我转告天堂的七仙女,人间有情的人儿多想与你说悄悄话。”这等香艳秾郁的文字,远离了红棉花的本性。

1949年10月14日,广州宣告解放。前一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一部与盘踞在广州的国民党第50军余汉谋部,在广州云台山交战,争夺广州北郊这一制高点,经过一夜激战,歼敌500多人。我军夺取了战斗胜利。

1954年,红棉花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市花。时任广州市长诗曰:“广州好,人道木棉雄,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

1982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再次讲红棉花定为市花,更加深了市民对红棉花的青睐和尊敬。这即是对当年赵佗烽火树在南粤大地生生不息的认定,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州新生政权建立的纪念。

红棉花是广州的市花,也南方航空公司的图标。

【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广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座英雄之城。广州人民反击入侵的帝国主义英勇战斗。资产阶级革命仁人志士在广州对封建主义进行过殊死斗争。国民党创办的黄埔军校,共产党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历史上都起过非常巨大的作用。

广州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大本营,是北伐战争始发地。

一簇簇火红的红棉花,异常灿烂,分外夺目,这是历史文献电视片《木棉花开》的特写画面,“红棉花,在其他树木还在慵懒抽芽之时,就已经落落大方地绽放了,淡定中透着坚韧柔媚隐现刚强。”这段画外音,讲述着中共第一个区监察委员会诞生的经过。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大革命时期的广东地区,党组织迅猛发展,在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994名党员,其中广东有400名。广东可以说是这个时期中央开展斗争的主战场。

作者身为广东省纪委干部,讲述广东的英雄革命历史,开掘出了本系统一段鲜活的史实,文章过度自然顺畅,不留痕迹。

1925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机构——中共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

1927年4月,正当革命进入低谷时,在湖北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产生了由王荷波为主席,杨匏安为副主席,许白昊,张佐臣,刘俊山,周振声,蔡以忱为委员,杨培森,萧石月,阮啸仙为候补委员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10名监察委员和候补委员,仅有1人看到了全国解放,8人牺牲,1人下落不明。无人叛党投敌。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此刻,望着眼前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红棉树,曾经捍卫中华,坚持正义,激浊扬清的英雄历历在目,我想,生长在不同时代的人们,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但像红棉树一样英勇无畏和直冲云霄的果敢始终不会改变。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人民解放军,不惧风雨日夜坚守的志愿者,用忠诚,坚韧,奉献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英雄赞歌,他们就像红棉花,在这个春天竞相绽放。

【同班的‘金童’同学和他咏唱英雄的散文】

文章结尾介绍的英雄和文章的开头疫情过后的春意盎然做了对应,头尾相顾。

一篇好的散文,用生动流畅的文字给人以美感,以鲜活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信息量给人以充实,以满满的正能量给人以鼓舞,《红棉花遐思》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