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难忘的大圹圩农场日子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一九六四年五月七日,刚刚十五岁出头的我,和三十多名男女年轻人一起,背乡离井,从皖西六安来到皖东天长县。在杨村镇一个叫后家湖的地方,开始了漫长的知青生活。

时光如逝水,回首一瞥,今已悠悠五十年矣。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走革命的道路,当革命的接班人》,其副标题是《评知识青年董加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和行动》,紧接着《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相继报道宣传董加耕回乡务农的事迹,强调“董加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革命道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动。”

城市知识青年,包括社会失业青年下放农村和支边去新疆建设兵团,从一九六二年就已经大规模开始。再早点,从知识青年支边支内,就已经开始。当时,知识青年下农村的代表人物,有董加耕、邢燕子和候隽。

文化大革命将知青下放这一政策发展到极致,几乎都是强迫执行,只有极少数城市青年可以幸免。

我在一九六四年初,第一次参加街道举办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时至今日,记忆犹新。

当时,街道干部在大会上大体是这样说的:“现在,我们国家很困难,大家刚刚才能吃上饭,是幸事。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解决人的吃饭问题,别的事情都不重要。我实话告诉你们,我们六安,三至五年内,一切厂矿都不招工。大学你们考不上,当兵你们大部分人不够条件,你们以后吃什么?你们要是不去新疆,不去农场,那你们将来就没饭吃,就是死路一条。”

这与报纸上的言论大不相同,但很实在。

事实上也是如此,人要吃饭,要活,就要选择一条活路。亲眼目睹过前几年大量饿死人惨象的我,深知吃不上饭的可怕。

我必须找个饭碗,以维持我的生命。

那首几代人喜爱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里,有句唱词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听着很可笑。我都活不下去了,还幸福?从记事起,日子过得就苦不堪言,谁也没有给我安排过幸福的生活。

去新疆建设兵团我年龄不够,于是我隐瞒年龄,终于能去了农场。

除此,我别无选择。

我没料到的是,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安徽天长县的后家湖农场,隶属于安徽省农垦厅辖下的国营大圹圩农场。后家湖是分场,远离场部大圹圩。第二年春,我们这些在后家湖的知青大部分人被调入大圹圩圩内的王台子生产队,即二队。一九六九年场部成立革命委员会,不久又改建成安徽省建设兵团二师九团。王台子生产队就改称二连,我很快又被调到三连。直到一九七六年初,我才调回故乡六安下面的金寨县。当时,因国营农林四场的工人调动,必须对口安排工作,因此,我又被分配到大别山深处,在燕子河区鱼潭人民公社附近一个叫天堂寨林场、鲍家窝分场的国营林场工作。

我在大圹圩农场生活了十二年,又在林场干三年多活,直到一九七八年秋被调到文化部门工作,始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

我八岁父亲病故,姐弟四人。弟弟小我四岁,大姐大我十五岁,早已经成家。二姐大我五岁,当时师专毕业,分配在金寨县宣传部门工作,可以自立。

我和我弟弟,自幼就全赖五十多岁的母亲给人当保姆、做针线活维持生计,日子苦不堪言。当时缺衣少食,可我的饭量却奇大,记忆中从未吃过饱饭。

我在一九六二年小学毕业后,便放弃读书,在社会上打短工、砍柴禾以补贴家中生活。这自然不是长久之计,独立生活,自己养活自己,是我最大的意愿。

恰逢大圹圩农场第二次来六安招工,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前往报名,并被通过。报名的第二天我们就接到通知,三天后就要离家。

我将事情告诉母亲,母亲愣了半天,方说:“去吧,我给你准备行李。记住,你不要闯祸。”

当晚,弟弟已经入睡,五十多岁母亲还在煤油灯下,带着老花镜为我赶制寒衣。望着面前母亲坚毅而凄苦的面容,此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突然涌上心头。

我心里一热,眼泪差点落下。

但我忍住了。

并不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知道,我要是表现出软弱、伤怀,会让母亲更加伤心与不安。甚至,她会当机立断阻止我的这次离家远行。

第二天一早,即一九六四年五月六日清晨,我母亲送我来到集合的地点。

一辆带棚的大货车停在眼前,四周都是其他同行的知青和他们前来送行的亲友。

我大表姐闻讯,匆匆赶来。她含泪给了我五元钱和一条新毛巾,埋怨我母亲心太狠。她对我母亲说:“大姑,我大姐知道这事,她一定要和你吵架。”母亲笑笑,说:“吵就吵,小鸟不飞,翅膀就不会硬。”

我大姐和二姐都不知道这件事,但我知道,大姐要是知道,决计不会让我远离家门。因此,这件事情必须背着她才能成行。

一床薄被,一顶蚊帐、两本字典,一捆书籍,还有一支竹笛,怀里藏着我母亲给我的五元钱和大表姐给我的五元钱,还有我自己积攒的两元钱,一共十二元钱,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好奇,带着一种隐隐对人生冒险的不安,我离开了故乡六安,离开了我贫寒而温暖的家,离开了我的母亲、姐弟和其他亲人,离开了和我要好的小伙伴们,开始了我人生独立的生活。

知青往事:难忘的大圹圩农场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