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败,再有道理都是放屁”,这句话说得对吗?

房哥说房天下


这句话对不对?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逻辑说。在这个命题中,道理是不是p,成功是前提。这是最常见的因果关系,只需我们用脚后跟想一想,这个命题是不符合逻辑的。

换一个角度,题主所说的这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不存在呢?应该说,多多少少是存在的。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社会现象存在呢?

这又跟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话语权。成功人物必然会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有更多的在公众场合出头露面的机会,有媒体的追捧,所以他的话语权,较之普罗大众,要大很多。

另外一个因素是普罗大众对成功人士的话语的理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所谓理解某人所说的道理,就是在语言上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而不是使自己置身于他人的思想之中,并重新地领会他人的体验。”


清朝人张潮在他的文论中也谈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这个例子说明,理解不是如实表达客观对象的性质,而是一种理解者与客观对象的共同意见。

好,现在我们搞清楚了,由于成功人士占领了更多的媒体资源,所以他说的道理,更容易被普罗大众认同,而普罗大众并没有什么机会表达自己的道理,所以也只好自嘲:“再有道理都是放屁”,尽管这个屁和成功人士所说的道理,其实如出一辙。


闻道深般若


我觉得这句话,是“话糙理不糙”。

题主这个说法与“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在现实社会当中,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了。

一、举个栗子:

有个同事家的孩子在高考的时候,考上了国内顶尖大学。

据我了解,那个孩子本身就十分刻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由于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根本不用老师和家长操心。

孩子考上顶尖学府了,家长也跟着“沾光了”,什么“优秀家长”“智慧家庭”等荣誉纷至沓来。还有一些媒体要求这个孩子的家长谈谈培养孩子成功的做法。

这个家长也真大胆,明明是孩子自身的努力,家长只不过是按时做饭而已,竟然脸不红、心不跳的列举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被其他的家长拿过去奉为至宝。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成王败寇”的表现。

二、再举个栗子:

同样一个问题,多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更多的人会看人下菜碟。

如果这个人有身份,社会地位高,他的话哪怕再普通,但是分量很重,很多人愿意接受;

如果这个人是普通人,既没有显赫身份也没有高的社会地位,他的话哪怕再有道理,可能也没有人相信。

还记得武汉那个吹哨人李文亮吗?

假如吹哨的不是李文亮,而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专家、干部,吹出的哨音是不是就能传越千里、万里?!

结语

这个话题本不想就此打住,但是这个话题又太大了。既可以写成一篇小小说,也可以拉长为长篇小说。

对这个话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既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轻视草芥之言。




朗月寒雪


虽然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可以说话,

但是说出的话,分量和效果不一样;

有势力有身份的人说话就有力度,

无势力无身份的人说话毫无力度可言。

有财有势成功人士,即使放个屁都有香味,

无名小卒,即使金科良言也是臭哄哄的;

你若成功便有影响,放屁废话满满大道理,

你若失败便是垃圾,即便真理也是废话。


顺顺顺然


是的、成功了的专家说一句话、很多人拍掌。

有权的人、说话比钱更有用。

有钱的人,有时比有权的人话更顶用。

有钱有势的人、说句话那就基本无人敢反驳。

有钱有权失败的人更比一般人更不受人待见。



用中华利剑


人微言轻。

有一个寓言:老鼠对狮子说:“为什么都是你欺负我们小动物,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吃掉你啊”,狮子说:“那你可以试试啊,我保证不还手”,于是老鼠跳到狮子的身上,张开“血盆大口”就朝狮子的脖子上咬,结果,只咬下一嘴毛!

在人还没演变成人之前,或者在其他的动物界,头领嚎一嗓子,其他成员可能吓得打哆嗦,可其他的嚎一嗓子呢?或许就会挨一顿暴揍!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所以,要想让人听你讲故事,还得虔诚,还得鼓掌,那就想办法让自己先强大起来,没别的招数!


一孟之言


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

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哪怕你说再多的大道理,能听到你说的又有几个人?他们哪怕听到了也会随后就忘,更有甚者,还会讽刺你几句,懂那么多,还不是这么落魄?

而作为一个名人,成功者。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多人关注,哪怕他随便穿个拖鞋出门,都会有人给他找无数理由,就算是开口骂人,也有人解释说是真性情。

并不是他出门穿拖鞋形象多好?也不是他骂人是体现了真性情,而且有一群人在身边帮他包装,烂梨包装一下,也可能是我们买不起的价格!


八零后的峰子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针对题主的问题,说说个人的观点:


——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败,再有道理都是放屁。

你若要问这句话对吗?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从理论上讲,肯定是不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红肿之处——称为:艳若桃花,是案例;

溃烂之处——称为:美如乳酪,是案例;

放个臭屁——称为:依稀丝竹之音,仿佛麝兰之香,更是案例。

解析:为什么会是这样?

第一、它符合"成王败冦"的逻辑,强者决定话语权,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第二、你只知道人前显贵的光辉,却不知道人后受罪的辛酸,其实两者永远是平衡对称的。

第三、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但凡成功者,必是强者,强者无疑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第四、无数事例证明,能坚持到最后成功的人,他们不仅仅有过人的毅力,更有过人的智慧。

第五、每个成功者一定有他的成功路径和道理,他们的话不一定是金口玉言,却可以作为借鉴。

第六、这个世上,追腥逐臭的人太多了,势利的人太多了,包括我们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是例外。

结论:抱怨没用 向成功者看齐

1、现实是残酷的,奉劝大家:在没成功之前,人微言轻,尽量低调再低调。

2、一味埋怨这个社会,丝毫没有什么卵用,得到的是一辈子被别人势利着。

3、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们的话要会听,但不是照单全收,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4、只有我们不断自我提升,不断开拓自己的天地,才能配享受更好的待遇。

5、我们无法扭转这种现象,但我们可以经常警醒自己,不论成功与否,都尽量不沦落为市侩小人。


湘西九哥自媒体


这句话在古今社会属于正常现象,也属于极“不正常”的事实~

一,贤文“会说都是理,不会说理亏”。往往一个哲理却代表着“世界对立两方面”的意义。

二,敌我双方各为其主在前方打仗或者是在敌后工作,都用上面这个“道理的尺度”衡量、考验自己。然而两方其中都有强弱势力,在论功行赏时,又要看谁帮谁呢,势力强的功劳小的嘴会说的是赢家,势力弱的功劳大的嘴笨的是输家。

三,说白了,这个理由跟成功与不成功相反或者没有关系。


团圆83


必须是对的。信不信成功到一定高度乾坤黑白都可以颠倒。你品你细品。



帽子姐说车


其实这句话如果不加前缀,或者不把成功与失败给予明确定义的话,这句话肯定是不对的。目前,整个社会变的太急功近利,仅凭财富论成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且,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并不样。不能仅凭一时的成败论英雄。有些人,很早的时候就赚到了第一桶金,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他很成功。但是,谁能保证他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是否依然这样的赚钱!这个就像是,经常听到有人说,昨晚上打麻将,一开始赢了多少,后来从哪一把输了多少开始,就一直输,把开始赢的全输了,最后,还输了多少钱。另一种情况是:一个人的事业做的很大,但是,逢年过节,都是孤单寡人的在家,老婆小孩早就离开他了,家庭支离破碎。请问楼主,他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他放的屁,究竟是屁还是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