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為栓動狙擊步槍設計外動力(如電動)開拴上膛系統,做到精度射速兩不誤?

詩和遠方的洋


兔哥回答;狙擊槍只所以採用了栓動上膛退殼方式就是為了保持精度所需。採用栓動設計的狙擊槍的上膛退彈並不會對槍支的射擊精度產生影響,因為這個過程並沒有射擊。槍支的精度影響主要存在於射擊過程及擊發瞬間。而半自動式的狙擊槍的精度影響除了栓動式的扣動板機射擊產生後坐力環節,還有就是利用火藥氣體產生槍機後坐時的導氣活塞行程運動。這是採用自動上膛退殼的半自動狙擊槍的通病。要回答題目所說的問題,就必須弄清楚狙擊槍射擊精度的影響因素由哪方面。



射擊時的後坐力因素,槍支的射擊環節是對狙擊槍精度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按照槍支的射擊原理,從擊針尖撞擊子彈底火使起爆藥發火,引燃發射藥,在火藥爆炸燃燒產生高壓膨脹氣體的壓力作用下,使彈頭脫離彈殼,沿膛線加速旋轉前進直到推出槍口。如果是半自動狙擊槍還要有一部高壓氣體通過導氣孔作用於自動上膛拋殼的活塞運動,這也是半自動狙擊槍射擊精度要比栓動步槍差的原理所在。而栓動狙擊步槍沒有了這個環節,能夠影響其射擊精度的也只有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槍管都有膛線,膛線的作用是賦予子彈彈頭產生旋轉效應的,利用陀螺旋轉原理,解決彈頭的翻滾的現象,保證精準度。


因此,火藥氣體推動彈頭前進的作用力必然會有一個向後的反作用力,這就是後坐,雖然彈頭在槍管裡的運動時間很短,但卻是在火藥爆炸燃燒之後,因此當後坐力產生時子彈還在槍管裡運動,這就是後坐力影響槍支射擊精度的原因。目前來說這個原因的克服都是通過增加射手的訓練強度來實現。在化學能射擊方式改變以前,是無法克服的問題。即便是採用電導引爆發射藥,也同樣會產生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扣動板機對槍支射擊精度存在重要影響;就目前來說,射擊時必須有的扣動板機對射擊所產生的精度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曾是被忽視的環節。要開槍就必須扣動板機,雖然表面看只要一個食指就可以了,然而,食指向後扣動板擊時的力矩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沿槍管的軸線運動,這是人體手部關節結構造成的,越往後用力,手指力矩改變越大,否則就無法扣動板機。第二點,扣動板機必須和眼睛,肺部呼吸,扣動板機手指的運動緊密配合,這個環節是最難的,這也是狙擊手選拔難度大的原因。

現代的步槍的板擊並不是一扣到位,而是分檔設計,自動、半自動普通步槍多采用兩檔。瞄準目標時輕釦板機,會感覺一個檔位,校準目標時再次扣動就會擊發。只所以這樣設計,就是讓食指調整力矩,把精度的影響最小化,同時也是使呼吸、瞄準,扣動板機僅量做到協調。而狙擊步槍的板機檔位最少有三個。檔位越多,用於扣動板擊的作用力就越小,食指的每個檔位的運動行程也最小,手指力矩改變也最小,因此,精度就越準確。但檔位也不能太多,當然你也可以一扣到底。板擊檔位現象並不明顯,需要反覆體會才能感覺到,有很多當了很長時間兵的人,到退役都感覺不到也並不奇怪。機槍要比步槍容易感覺,狙擊步槍是最明顯的。



採用電擊發是保障射擊精準度的一個方法;針對扣動板擊給狙擊步槍的精度造成的影響,也出現了電控擊發的論點。但不是安裝電動馬達,而是點發火。如果改變狙擊步槍的食指扣動板機的射擊方式,採用電控射擊,當瞄準目標時,用食指或是大母指輕輕按壓電控按鈕,手指不作長運動行程,然後用電能取帶槍擊撞針,就減少的扣動板擊、彈簧帶動擊錘撞擊擊針再撞擊子彈底火的所有動作,自然也就減少了影響槍支射擊精度的環節。


加裝電動上彈退殼只能讓狙擊手省勁,對槍支的精度沒有任何影響,而且,狙擊步槍是用來精準射擊的,並不是靠高射速來發揚火力的,根本就沒有必要。而且,還會因電動馬達的安裝時槍支的結構複雜化,重要的是電能的東西怕潮溼,而戰場上最不缺少的正的潮溼的戰場環境,因此,這種想法並不成立,也不現實!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探討評論,闡述個人看法。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一個儀器的零件越少,他的可靠性就越高。對於槍械來說也是這樣。槍械的零件越少,他的生產成本也就越低,可靠性越高,而且保養起來比較方便。栓動步槍相對於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來說,它的零件件要少,可靠性要高。而且還有我摔的步槍作為狙擊步槍,也是看中了他的可靠性高,射擊時穩定。

這是自動步槍射擊時候的動態

這是栓動步槍射擊時候的動態

從這兩個動圖可以看出,自動步槍的零件要比栓的步槍多,而且射擊時候的步驟要比栓動步槍多很多。並且採用自動原理射擊的步槍,在進行自動作用的時候槍機的運動會對瞄準造成一定的破壞。並且這兩種步槍在子彈上膛的時候對子彈的磨損自動步槍比栓動步槍要更加嚴重。自動槍擊在子彈上膛的時候完全是強制將子彈頂到槍膛裡邊去,比較“粗暴”。而栓動步槍是手動上膛,相對於自動機來說要溫柔一點。而對於追求精度的狙擊步槍來說,彈頭上有一點擦痕也會對射擊精度產生影響。並且狙擊手和狙擊槍都追求的是一擊斃命,這樣就不會過於追求射速。



而如果對栓動狙擊步槍加裝外動力,這個想法倒不是不可行,在一定程度上也許會提高狙擊步槍的射速。但是運用到實戰中,效果不會太理想。整體槍械的零部件增多會造成保養不方便,而且故障率會增加,還會造成整槍重量的增加。並且加裝的外動力,也許不會適應極端的天氣情況或者地形。外動力提升的槍械射速對狙擊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幫助。而如果要追求射速的話不如使用半自動的狙擊步槍。


量子聊軍武


其實這就和為啥高精狙很少用自動原理的原因一樣。

可能不少人會想,自動原理用在狙上會降低精度,那為啥會降低?

導氣式的話可以解釋為槍管上開孔、加了導氣箍之類的設備影響了槍管震動一致性。

那好,可以用半自由槍機啊。比如說PSG-1用的滾柱延遲式,槍管上沒口了。但有人會說,它閉鎖強度不夠啊。可能會影響精度

其實都不是,咱們得知道子彈與彈膛的間隙確是需要越小越好,越是嚴絲合縫越準。

彈自動原理的槍機往復運動是非常粗♂暴的,稍微一點誤差就會導致卡彈,所以要儘量的留一點縫隙,讓子彈能夠順利入膛。你用電動機開栓的話,就又會進入火藥自動原理那個尷尬場景。你把彈膛之類的做嚴密了吧,可能導致上膛失敗,留點縫隙吧,那精度就會下降。


不過話說回來,作為高精狙,其實沒有速射需要。講究首發命中,如果有速射需求,那幹啥不配個半自動狙。

像下邊這個澳大利亞狙擊小組就是很標準的三層火力,高低搭配分別為12.7mm的AW50栓動狙、7.62NATO的半自動SR-25狙,再是一個持F88(AUG)的吃瓜


瘋狗的輕武


自動上膛就得從槍管上開孔導氣, 栓動上膛更能保證槍管的氣密性, 你說改成電動上膛, 倒不如直接改成電擊發.


莫白-


子彈、槍栓、彈匣、槍管之間,其實是非常緊密的結合,上膛時甚至要藉助銅的延展性才能順利通過。這種“緊密”在精確步槍和狙擊槍上尤為明顯。

而狙擊槍作為“最緊”的槍,每一次上膛其實都是要靠手感和力量的,機器肯定沒手感,如果要達到軍人臂力級別的機器,那要多重?

所以目前不可能。


白鴉月染


不是做不到全自動,槍械設計我們主張槍械動作簡單可靠,狙擊手有時觀察蹲守目標幾天,戰爭時你沒電了多了意外因素,狙擊槍講究的是精度而不是火力猛,為了提高狙擊槍的精度最好在子彈擊發後,槍械的內部活塞槍機及槍機框保持靜止,等子彈出槍口後,再手動拉殼上膛,這樣確保了穩定性提高了精度,這也是為什麼半自動步槍比衝鋒槍精度高的原因之一。


步兵輕武器


從某種意義上的(測試上)說是可以的,但實際射速提高並不大,畢竟狙擊槍要瞄準的。


我吃怪味雞


理論上可以,技術上也完全能做到,但是這種技術思路的實用性恐怕比較小,應用前景有限。外能源式自動武器的共同特點是增加了額外的體積和重量,追求射速的一般是所謂軍用精確射手步槍,同時對移動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很高,外能源自動方式很難滿足後兩項需求。追求精度和穩定性的是專業狙擊槍,對射速要求反而不是很高。


whoimixmu


狙擊槍,是不需要高射速的,因為射手瞄準需要時間,高科技可能不會加快擊發速度。


邱華偉259


想要射速快可以在機槍加瞄準鏡,這樣就可以保證高射速了,朝鮮戰場美軍就曾把M2重機槍加瞄準鏡當狙擊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