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潛之春泛若耶溪五言古詩

綦(qi)毋潛,字孝通,虔州(今江西省南康市)人,唐代詩人。他是唐代江西著名的詩人,開元十四年進士及第,歷任宜壽尉、左拾遺等職,入集賢院待制,後因兵亂而而棄官歸隱。前人稱讚為“盛唐時,江右詩人為潛最著”,我們來看看他的《春泛若耶》。

綦毋潛之春泛若耶溪五言古詩


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詩題中“若耶溪”指的是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若耶山下,唐代詩人多隱居於此。詩文大意:這清幽幽的興致綿綿不絕,我順水而去,隨遇而安。晚風吹動小舟前行,沿著一路鮮花來到若耶溪口。到了晚間,已經轉入西方山谷,隔著山巒仰望天空的南鬥星。潭中的水霧迷離飛舞,林中月色在身後逐漸低沉。人生在世是如此的渺茫,難以捉摸啊,我希望能夠成為持竿垂釣的隱士啊。


綦毋潛之春泛若耶溪五言古詩

通過全文可以看出詩人通過一個“幽意”貫穿全文,表達了詩人想脫離世俗的紛擾,尋找一種隱者之趣。詩文用“幽意”開頭,即寫出了清幽之景,這一路行舟看到峭拔的山峰,然後“隨”體現了詩人一種順其自然的閒適心情。但真正的清幽之景是從“入溪口”之後才逐漸展現開來。通過入夜的山巒,溪水,漫天的群星,潭中的水霧,林中的月色找到了內心中真正的“幽意”,這才是詩人內心渴望、期盼的那種心靈純淨的清幽之景,使詩人的靈魂得到了昇華。最後兩句詩人更加直白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此地與外界的不同,沒有那紛擾渺茫的人世,這裡只有隱者自然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