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话说公元1113年,宋徽宗30岁,当时的国运并不好,各地旱灾蝗灾频频发生,在那个讲究天人合一的时代,太需要一个祥瑞之兆。恰恰这时,一团祥云笼罩在端门上空,祥云之外还有一群鹤在盘旋飞翔。这一美好的景象被宋徽宗看到,没有照相机,徽宗皇帝就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了这一美好时刻,并写了一段长长的跋文记录了当时发生的情景。

《宋史·仪卫六》记载“政和二年延福宫宴辅臣,有群鹤自西北来,盘旋于睿谟殿上,及奏大晟乐而翔鹤屡至,诏制瑞鹤旗”可相互印证。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瑞鹤图》高51CM 纵138.2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帝国,遂尽掠九十二府库160余年所积藏的金银财宝、书画珍玩等,连同徽、钦二帝及皇族、臣僚三千余人席卷北去,《瑞鹤图》遂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600年后,《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倍受诸帝珍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

1945年8月17日,溥仪随身携带数箱珍贵书画及珠宝玉器欲乘机逃往日本,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此批重要文物随即被护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其中就包括《瑞鹤图》。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等一批清宫散佚书画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省博物馆)至今。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瑞鹤图》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覆亡,历经了生死攸关世事沉浮的变幻沧桑,得以完整留传至今,实在是历史的珍宝,收藏的传奇。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俪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

清晓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 天下一人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看宋徽宗如何用画笔记录美好瞬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