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以色誤國?真的是比竇娥還冤

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下,胡然厲矣?

燎之方揚,寧或滅之?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節選《詩經.小雅.正月》

此詩的大概意思是說:我心中憂愁深又長,好像繩結不能解。當今政治真難說,為何越來越暴烈?大火熊熊燒起時,難道有誰能撲滅?輝煌顯赫周王朝,褒姒竟然將它滅了。

這裡提到了一個美人:褒姒。褒姒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傾國傾城,她是西周周幽王姬宮湦的王后,就是我們熟悉的故事“烽火戲諸侯”裡面的女主人公。


褒姒以色誤國?真的是比竇娥還冤

曾經有這樣的詩篇: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

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胡曾寫的,他說褒姒的展顏一笑讓一個王朝顛覆了。一笑傾城,一笑傾國的典故也由此而來。

褒姒到底有多美?《東周列國志》中形容她的容貌:“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而周幽王第一次見她時,便驚為天人:“姿容態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豔照人。四方雖貢獻有人,不及褒姒萬分之一。”

褒姒以色誤國?真的是比竇娥還冤

褒姒的來歷也頗為神奇。據傳,夏朝末年,有二條神龍停在夏帝的王庭前,口流涎沫,說道:"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君。"夏帝很害怕,想殺掉二龍,命人占卜,不吉利;想趕走二龍,又不吉利。占卜的要將龍的唾沫儲藏起來,才吉利。於是陳列玉帛,並以簡策寫文告請神龍,龍離去後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裝起來,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跡。夏朝滅亡,這匣子傳到商朝。商朝滅亡,這匣子又傳到周朝。經過三個朝代,沒有人敢打開它。到周厲王末年,打開觀看。唾沫流到宮中,無法除去。周厲王就命令婦女赤著身子對它大聲呼喊,唾沫便變成一隻黑蜥蜴,竄到周厲王的後宮。後宮有個侍女,剛七八歲,碰上它。周宣王時,這個侍女成年後“無夫先孕”,她很害怕,就將那個孩子丟棄。

有一對專賣桑弓箕箭袋的夫婦在逃跑的路上撿到了那侍女丟棄在路旁的女嬰,便將她收養,夫婦倆逃到褒國。後來,因周幽征伐褒國,褒國便請求獻上美人褒姒給周幽王來贖罪。

褒姒以色誤國?真的是比竇娥還冤

周幽王見到褒姒就非常喜歡她,褒姒生下兒子伯服,周幽王就廢掉了申後和她的兒子宜臼,讓褒姒做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

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也是費盡了心機,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史記.周本紀第四》記載: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幫不笑。幽王為熢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熢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悅之,為數舉熢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周幽王姬宮湦是周宣王姬靜之子,母親姜後是齊國國君之女。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西周鎬京和附近的涇、渭、洛三條河川都發生地震。大臣向他奏報,周幽王說:“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 同年,涇、渭、洛三條河川枯竭,岐山發生崩塌。周幽王對百姓的死活根本不理,有大臣向周幽王說,山川,山崩塌,川枯竭,這是亡國的象徵,建議周幽王要勤政恤民,求賢輔下,尚可望消弭天變。但是虢石父卻認為周王朝定都鎬京,千秋萬歲,那大臣是危言聳聽。周幽王認為虢石父說得對,便沒有理會大臣的話。

褒姒以色誤國?真的是比竇娥還冤

周幽王貪婪腐敗,不問政事,任用虢石父為卿士,執掌政事。虢石父為人奸佞乖巧,善於奉承,貪圖財利,但周幽王卻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強烈不滿。

他又參與廢掉了申後,除去了姬宜臼太子。而這正成為一條導火線,引發了西周王朝滅國。

原來舊太子姬宜臼的母親申後是申侯的女兒,周幽王廢掉申後,又廢掉太子,惹怒了申侯,於是,他聯合繒國、西方夷族犬戎來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徵求諸侯救兵,諸侯卻一個救兵都沒有來。因為周幽王一番”狼來了“的操作將他們也惹惱了,便再也不相信周幽王的烽火求救了。於是,犬戎把幽王殺死在驪山腳下,俘虜了褒姒,將周朝的財物全部收取回到西方去了。

褒姒以色誤國?真的是比竇娥還冤

姬宮湦死後,諡號幽王,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西周的歷史從此定格在那個烽火燃燒而救兵不至的時刻。

其實,《詩經》裡說:"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對不對呢?將一個國家的滅亡歸罪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是不是有些殘忍?在中國古代,女子從父、從夫、從子,手上既沒有實權也沒有武器,如何能將滅國的罪責推到她的身上?或許跟她是有那麼一丁點關係,但肯定不會是主因。

歷數歷史上那些政治清明,勵精圖治的君王,難道他們身邊就沒有美人嗎?他們哪一個不是後宮佳麗三千?怎麼不見他們亡國而周幽王卻亡國了呢?那隻能說明一個原因,就是周幽王本身昏庸無能導致了亡國。他們將罪責推到一個女子身上,只不過是為周幽王的無能找藉口而已。褒姒以色誤國?真是比竇娥還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