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明令“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如何“得逞”?與一個人有關

後宮干政幾乎歷朝有之,不論統治者願不願意,也不論後宮女人情不情願,當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因為縱慾無度,或是工作“亞歷山大”而英年早逝、撒手人寰時,歷史的導演便將後宮的女人推到前臺,使其有了干政甚至是駕馭國家的權力,典型的朝代如兩漢時期,而典型的後宮干政代表有西漢的呂后、東漢的竇氏、閻氏。當然最成功的當屬唐朝的武則天,不僅創造了唯一女皇帝的歷史記錄,而且還大手筆改朝換代了一把,硬是將盛世中的大唐改為大周。

眾所周知,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建國立朝相當不易,如果就這麼輕而易舉讓外人奪了權,給他人做了嫁衣,這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歷朝歷代統治者均會出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慮,對後宮干政嚴防死守,謹防權力外洩。這方面做得最狠的當屬北魏,為了防止後宮干政,北魏立下了“立子殺母”的恐怖規定,當然北魏屬於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行事風格簡單粗暴容易理解,而中原王朝由於信奉德行教化,故而對待後宮干政溫柔得多,並且歷朝歷代統治者也想了很多有效辦法,比如清朝。

清朝明令“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如何“得逞”?與一個人有關

清朝立國之初,“後宮不得干政”的鐵律就上榜上牆,不論是後宮妃嬪,還是皇帝王爺,都銘刻在心,當然前朝諸多血淋淋的干政案例可謂痛徹心扉,因此清朝統治者對後宮干政可謂有種與生俱來的警覺。並且,為了從根子上切斷干政的可能,清朝定立了妃嬪侍寢制度,一般是太監將剝得精光的妃子送到龍床上,敬事房太監便在門外候著掐時間。一旦時辰到了,太監便在門外高喊:“是時候了”,喊過三次,不論皇帝願不願意,太監直接進來將妃子抬走,後半夜留皇帝一人獨睡。這種嚴格控制妃嬪侍寢時間,不給其吹枕頭風機會的做法確實能收到奇效,而且較北魏的做法則要“人性”很多。

但話說回來,對後宮干政如此嚴防死守的清朝,偏偏誕生了出了後宮干政極其劇烈的代表——慈禧太后。眾所周知,慈禧太后不僅大權獨攬,為晚清時期中國實際統治者,而且自同治帝之後的三任皇帝,均為慈禧太后指定的傀儡皇帝。既然清朝列祖列宗明令“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又是如何“得逞”的呢?這與一個不得不提的人有關——咸豐皇帝。

清朝明令“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如何“得逞”?與一個人有關

咸豐稱得上清朝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只可惜這位有能力擊敗奕訢,從而成功上位的年輕人,卻是不折不扣的懶皇帝——對政務極其厭煩,還是個“色”皇帝——只想著縱慾和飲鹿血。由於除了好色以外,實在沒什麼本事,故而大臣們私下裡議論紛紛,對其評價極低,認為他是開國以來最沒本事的皇帝,送一綽號:“四無皇帝”——無遠見、無膽識、無手段、無作為。

但就是這麼一位只想著在女人溫柔鄉里過一輩子的“四無皇帝”,肩上卻又有千斤重擔——清朝已經在內外交迫中走向衰亡,急切需要一位英主帶領清朝披荊斬棘、繼往開來。因此,咸豐皇帝雖然極度厭惡政事,但面對江河破碎的危機局面,也不得不去理朝政。於是每天朝還得上,每天的奏摺還得批閱,雖然大多都是負面消息,但他還得打起精神、耐著性子看起來。

清朝明令“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如何“得逞”?與一個人有關

人往往就是這樣:越是不想做的事情,就越容易分神,也就越想找點其他的樂子調節調節氣氛。咸豐皇帝便是如此,他每次批閱奏摺、處理政事愈加感到煩悶之時,便會喊來妃嬪聊聊天、調調情。毫無疑問,善於察言觀色、當時尚處於懿嬪階段的慈禧最合其心意。因此咸豐皇帝便經常喊懿嬪過來調情,興致來時再“見而幸之”。

咸豐皇帝哪裡知道,你是在調情,人家卻是在學習。在懿嬪看來,這是她學習的絕佳機會。因此她暗中學會了如何用皇帝的語氣和角度去批摺子,處理大臣之間的糾紛。當然她深知“後宮不得干政”這條祖訓的權威性,於是她均將所學所知隱藏在心底,絲毫不顯露出來,並且從來不主動在咸豐皇帝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

清朝明令“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如何“得逞”?與一個人有關

機會總是送給有準備的人,一次咸豐接到八旗和綠營被太平軍大敗的摺子,軍機處束手無策,咸豐皇帝震怒卻無可奈何,只能呆坐在書房生悶氣。懿嬪悄悄走過去,默默地幫他磨墨,收拾和整理一片狼藉的書房。見此情景,咸豐便問了她的意見。

此時的咸豐可謂是手足無措、病急亂投醫之舉,但對懿嬪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是她還是表現得需要皇帝指點才能通透的模樣,小心翼翼間舉薦了曾國藩,然後又點出了他是漢人,軍機大臣顧慮頗多的傳統問題,隨即又從現實角度表達了目前朝廷頭號敵人是洪秀全,曾國藩只是未來的可能的心腹之患。值此危機時刻,朝廷應摒棄滿漢有別、防備漢人的傳統觀念,先大膽起用曾國藩對付洪秀全,等到事成之後再剪除其羽翼。

清朝明令“後宮不得干政”,慈禧太后如何“得逞”?與一個人有關

咸豐聽罷,豁然開朗,立馬採納了懿嬪的建議。之後曾國藩果然不負眾望,消滅了洪秀全領導下的太平天國。鑑於懿嬪“立下大功”,咸豐皇帝大大誇獎了她。此事一過,懿嬪又恢復到以前的模樣,在咸豐處理政事之時,只是端茶倒水,從不主動過問朝政之事。如此一來,打消了咸豐皇帝的猜忌之心。咸豐只知道自己身邊多了一個得力幫手,便將列祖列宗立下的“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忘得一乾二淨。而且由於自己確實懶於朝政,於是便將一些簡易奏摺挑出來,讓懿嬪代為批閱。一開始他還在旁邊指指點點,後來乾脆在旁邊閉上眼睛不予理睬,到了最後乾脆溜之大吉去了圓明園舒坦去了。

沒了咸豐皇帝在旁邊“礙手礙腳”,懿嬪便獨自勤奮地批閱奏摺,很多事情也必須她自己拿主意。朝廷的最高權力,也就這樣逐步滑向了這個女人之手。後來的事情眾所周知,之後的她又生下了咸豐皇帝第一個兒子,母憑子貴,她開啟了逐步邁向權力巔峰的前進模式,最終成長為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