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如何看待这两个字?

小鸡0408


大概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这世界的一份子,孤僻,厌倦社交,共情力低,更不擅长情感关系,常人在乎的房车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一点兴趣都没,睡不着瞎想的时候,经常就觉得我是某个至高“神”放在人间的一个摄像头,使用期限到了,就带着看过的景色,学到过的知识,作为一个大数据回到那个宇宙深处的庞然大脑里。

如果这个假想是真的,那就解释了为什么我时常会有一种本我消失的感觉,就好像“我”并不存在,冥冥中有种力量在操控着这具身体行走。

很久以前我也想过自己人生的使命,不甘心于作为这大千世界的局外人,但是活得越久,越觉得除了给爸妈养老送终也没什么别的必须完成的任务了。

接受自己当个世界的旁观者,比我想象的来得容易,没那么多苛求也少了束缚,撕掉那张人生任务清单,活着也不再有我年少时所想的那种难以承受的重量。

就这样默默走完这一辈子,死后回归宇宙万物,也没什么不好。






稀奇古怪热看点


如何看待“活着”?记得在上小学时我的班主任老师曾问过我们同样的问题:你是因为活着而吃饭,还是因为吃饭而活着?

当时我们怀着懵懂的心情,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门,可直到今天也没人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人活着,无非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因为吃饭才活下来,另一种是因为活着需要吃饭,反之亦然。

吃饭活着或者活着要吃饭往往有很多种意义,有的人活得有意义自然吃的饭菜别有一番滋味,比如,眼下时疫正憨,84岁的钟南山院士,92岁的敖忠芳老人等,他(她)们活着也是每天吃饭,但吃饭活着的意义却重于泰山,他们活着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民大众活得更好,他们千方百计的为了百姓远离疾苦,生活的更有质量而献言献策,他们日夜奔波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心中时刻牵挂着老百姓,他们几次逆行冒着生活危险冲在疫区最前沿,他们活着体现了活着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众所周知前不久去世的李天亮,在新冠病毒爆发初期,以崇高的敏锐的职业触角,吹响新冠病毒第一声号角,他的离去,如同“活着”,死得其所,他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鲁迅先生一直疫病缠身,英年早逝,55岁时就离开了,但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开山巨匠!

雷锋22岁因公牺牲,刘胡兰13岁成为抗日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等……他们虽然早己离开我们,甚至我们连他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因此,活着和“活着”有着天壤之别,怎么活着,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更好,更有价值,值得每一个活着的人深思和反省。



包混沌小包


我是一个创业失败并且负债的人,其实之前的生活还是很富裕的,自从创业之后,我的经济出现危机,这么大的落差,让我难以接受,我想过自杀,当我想着再回家看看孩子和父母的时候,我的这种念头直接抛到九霄云外了,因为只有我活着,孩子才能有个健康的心灵,完善的成长环境,父母才能安度晚年。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才是生活最好的真谛!


俺是山东人媛媛


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这个年纪的中年人,觉得活着就要热气腾腾的活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自己而活,能够在每一天里都有收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别人而活,不委屈求全,不战战兢兢,不浑浑噩噩,不后悔过去,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只为配得上活着二字。



就似韵味


“活着”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让人充满活力,有无限的遐想。“活着”是为快乐、为梦想、为一切的美好去奋斗、去拼搏而坚定自信的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

好多时候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俗世的繁杂和生活的点儿背,感觉“活着”好累等,其实这些都是“活着”的意义。

只要还“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值得回味,值得珍惜。或许,跌宕起伏才是“活着”的本质,只不过,人们没有细细品味“活着”的真实意义罢了。

就拿今年的疫情来说吧,相较于那些永远停留在二月份的人,“活着”,已是幸运。

从此,再也不必抱怨,积极向上,劳累奔波,人来人往。这世间,烟火味道,才是真正的“活着”

拥抱四月,热情生活。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浅影暮雪


生也容易活也容易。 生活就不容易了。,






Sh孙洪涛


“活着”—个人认为这两个字是哲学命题,千人千解,没有标准答案,否则哪来的大千世界。

答这个题真的好难,如果之前答过的题都是信手拈来,这个题认真思考都不见得达到哲学高度。

首先“活着”这个词是针对人而言。字面意思的反义词是“死亡”,如此看去“活着”是指有呼吸的人。

呼吸是有程度的,有的人呼吸的通畅,有的人呼吸的困难。从呼吸的角度出发,“活着”又多了两个内涵,肉体和精神方面的呼吸,即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肉体的呼吸畅通性可以用健康和疾病来解读。人世间有的人身体很健康,自由地呼吸;人世间也有很多人身患疾病,被病痛折磨,不能自由地呼吸。这是两种物理状态。

精神呼吸畅通性可以用舒心和郁闷来解读。人世间有的人过的心情舒畅很快乐;有的人过的不顺利,有压抑感。这是两种情绪的健康状态。

讲到这里,结合已有的经验就会发现,精神的健康和肉体的健康是相辅相成,互为关系的。用哲学思维来概括就是,有的健康人活着不一定精神愉快,有的人身患疾病不一定精神不快乐。不是人健康就会快乐,也不是人不健康就不快乐。

精神健康可以主宰身体健康。一个长期精神不健康的人会影响肉体健康。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会帮助肉体不健康持续向好。

绕口令一样的辩证,可以回到问题了,人活着要有一点精神,良好的精神,不管人生经历了什么,都会积极地去面对,这也会使生命处于一种生动的状态。而人活着如果没有了精神的支撑,就会萎靡不振,也会侵蚀生命。

人生不如意伴九十,谁也不是孤岛。一辈子舒心幸福的人那是表面,每一个人都有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背后。既然这样,我们活着,与其行尸走肉不如生龙活虎,不管遇到什么境遇,精气神会主导生命的状态。打起精神,让每一天都满血复活才是“活着”的意义。


舍得与自由


生下来,活下去



七月份的狮子座


活着分二部分,一,生存,二,生活,虽然是一字之差,结局是天壤之别,大部分人仍然是为了生存在努力奋斗,对于大病,购房之类的超高消费是不敢奢想,美好的生活人们是可以承受高消费的享受,畅游幸福美满的生活乐趣。


老顽童48190


“ 活着”往往代表生命的意义,也是一个反问词,那就是我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活的怎么样?有没有价值?只有活出灵魂,活出信仰,往往才能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