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導讀:KPI把公益這淌水攪渾了

  11月30日,一則名為"臥底實拍醫院掃樓式籌款,審核漏洞多"的媒體暗訪報道,將水滴籌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儘管水滴籌強調自己作為整個水滴公司的"非盈利模塊",從成立以來就一直堅持對籌款用戶免費服務。但視頻中卻捕捉到水滴籌的線下服務人員行為十分"狼性"。

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他們逐樓逐間、不分科室地尋找那些達成籌款可能的患者和家屬,踴躍地介紹著"水滴籌"這個籌款渠道,並幫助病患轉寫故事模板,完成線上的籌款申請流程。而在這種"狼性"行為的背後,是因為他們被一套嚴格的績效制度和KPI指標所管理。

  視頻中一名自稱是籌款顧問的人稱,兼職人員成功拉到5單以上,就能獲得80元/單的績效獎勵。而打著"志願者"或眾籌顧問名號的地推人員,每單最高提成可以拿到150元,月入過萬,末位淘汰。

  為何幫助病患募捐,需要用上KPI考核?

  一、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這與水滴籌背後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

  水滴籌作為一個互聯網公益項目,主要以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介為渠道,通過熟人進行信息傳播。依靠這樣的傳播方式,水滴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流量池。

這樣的流量池,在水滴公司業務鏈條中的價值,就是為其他兩個創收業務(水滴互助、水滴保)導流。

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水滴互助是一個針對癌症等大病救治的健康互助社群產品,分為抗癌、健康、綜合意外等品類。水滴保是傳統的保險產品,截至今年6月,水滴公司與60餘家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先後推出了80餘款保險產品,而水滴公司從這些產品收取經紀費用。

  截至2019年9月,水滴籌已累計籌款達235億元,近2.8億人參與救助。這2.8億人,就是推動水滴公司整個商業鏈條向前轉動、背後那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流量池。

  這種模式的創新,本身無可厚非。但背後帶來了群眾對水滴籌這樣的互聯網公益平臺身份定位的質疑:它究竟是公益組織,還是商業組織?或者說它的重點是公益還是商業?

如果是商業組織,那麼市面上打著公益招牌做生意的組織還有多少?

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如果是公益組織,那就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它的核心應該是致力於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相應的機制設計也該以此為導向,逐步革掉像掃樓籌款和KPI考核這樣,挑戰公益的信任體系的管理方式。

  如何破局?

  二、水滴籌如何完善審核機制?

  實際上,相比"掃樓籌款"的亂象(平臺已經通過暫停線下團隊來解決),籌款信息的真實性審核問題構成了水滴籌當前更大的痛點。

  社會互信是任何公益形式發展的前提。水滴籌方面在面對輿論對財產信息審核、目標金額設置、款項使用監督等問題的質疑時,多次表示自己已經盡力。但是"詐捐"、"虛假信息"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今年5月7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帥(藝名吳鶴臣)突發腦出血而住院救治,其家人為其在眾籌平臺"水滴籌"上發起金額為100萬元的眾籌。然而網友發現,吳家經濟狀況較好,在北京有兩套房產、一輛車,卻在眾籌時還勾選了"貧困戶"標籤。

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如何完善審核機制?

  水滴籌表示,對於目標金額超過一定額度的籌款,平臺會強制要求發起人提交預期醫療花費的權威證明,對於無法提供的,限制其發起目標金額過高的籌款。

  但現狀是,一條開具醫療花費證明產業鏈已經形成。

  水滴籌還嘗試了一些監控手段。比如重大疾病的醫療花費常常會由於病情改變、治療方式調整等原因動態變化,平臺會持續監控籌款進展,並正在積極嘗試打款到醫院或分批打款等方式,確保款項用途。

  毋庸置疑,平臺監控手段的人力成本是很高的。

  同時,平臺在打款後也會持續要求發起人更新患者治療進展和錢款用途,並開放面向贈與人的舉報通道,建立詐捐黑名單等等。

  其實這些管理措施,很難把互聯網公益變得像傳統線下公益那樣可控。

激進的獲客策略,加上薄弱的信息審核機制,無疑消費了社會信任,而公益服務成功的基礎是信任。不過,水滴籌才3歲,對於互聯網公益這種新的模式,應該給它時間去逐步完善。

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稱,互聯網眾籌這類新生事物,對一些因貧困而無法救治的人而言,不亞於"及時雨"。我國目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基數龐大,對公益服務的需求也大。當然,要這些公司發揮可持續、更長遠的公益效應,還需要企業在機制設計方面做更多科學的探索。

  三、自運行機制

  戴老師於2000年創立自運行機制以來

,已經為1萬餘家企業提供了變革性培訓與諮詢。這套機制,曾經催生了快遞業的"四通一達"等大批上市公司,以及"中國民營快遞之鄉"的誕生。申通快遞總裁奚春陽曾說:

"戴老師這套機制某種程度上救了申通的命!"

水滴籌:是公益還是商業?

  【申通快遞】2000年,運用自運行機制,成就了100萬到100億的商業傳奇

  【三一重工】2008年,運用自運行機制,一年內實現業績300%的增長,再次創造行業奇蹟!

  【西貝餐飲】2016年,運用自運行機制,管理成本降低37.6%,業績增長76.7%!

  ……

  都在學習一套"如何不管"的企業自運行機制。

  今天,全球性企業,谷歌、奈飛、華為、阿里、騰訊都是自運行機制的忠實踐行者,自運行機制已是大勢所趨,早一日實行自運行機制,早一日實現無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