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樂器,名揚四起,正式復興音樂文化的興起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樂器,名揚四起,正式復興音樂文化的興起

張騫字子文,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也是探險家,更是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在張騫出使西域時,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胡麻等多種中國所缺少的物種。張騫是漢朝皇宮中的官員,在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解決匈奴,就派張騫帶隊,出使西域的大月氏國。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樂器,名揚四起,正式復興音樂文化的興起

一股來自異域的風情融入古代中國的街巷與廟堂,漸漸成為中國傳統樂舞的一部分。樂器箜篌是歲月變遷中,各民族相互交融,互相欣賞的典型代表。且末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中樞,當時張騫正途經這裡將箜篌帶回中原。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樂器,名揚四起,正式復興音樂文化的興起

張騫從長安出發,歷時13年,兩度出使西域。張騫的出使,不僅打通了聞名後世的"絲綢之路",更促進了華夏同中亞許多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交流。其中,還有一樣樂器。細腰鼓傳入中原之後,很快發展成為樂隊的指揮角色。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樂器,名揚四起,正式復興音樂文化的興起

根據張騫、班超等的經略,漢代將新疆和帕米爾諸國也括入西域之中,稱為"胡"。"胡"是西域同義詞,相當於廣義的西域。在李白的《少年行》這首詩中寫道:"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詩句中的"胡姬",學者們解釋為波斯美女。按照這一說法,"胡"字所涵蓋的地域名稱是比較多的。尤其在漢代以後,細腰鼓很快被髮揚光大。因此,在此後許多朝代的壁畫中。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樂器,名揚四起,正式復興音樂文化的興起

都有細腰鼓的圖像,在一些陵墓陪葬的明器中,演奏細腰鼓的樂伎,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更有意思的是,這種樂器在引進我國後,還被我們的鄰國學去,並且將其發揚光大,形成一種重要的音樂文化載體。這種樂器是什麼呢?漢代鼓吹樂的興起,與西域胡樂胡鼓的東傳有直接的聯繫。鼓吹樂是以打擊樂和吹奏樂為主的樂種。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樂器,名揚四起,正式復興音樂文化的興起

要是和現代的軍樂隊具有很大的雷同之處。在打擊樂器中,鼓極時很關鍵的。細腰鼓最早發源於古代印度,印度語叫達馬魯。因此細腰鼓先搜西安是傳到西域,經過很長時間,最後由張騫之手又傳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